|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8印度之行(1) |
[游记]2008印度之行(1) |
| 2008-04-15 sohu.com |
|
搜狐博客 > 丝路金旅 > 日志 > 天涯驿 2008-03-25 | 初到西天2008印度之行(1) 标签:印度 甘地艺术中心 IGNCA IDP 敦煌 上西天,去西天,西天对我们来说有着诸多的特殊意义。西天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代名词,西天相对于东土而言的净土,西天也是人们死后享受清静和快活的乐土。虽然杭州也有西天,在西湖更西处的天竺,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灵隐,今年雪多,我还去过若干次,但真正去西天天竺国或是身毒国——印度,我这是第一次。 从时区来看,西天距离我们并不很远,只有二个半小时(很奇怪,我第一次遇到半个小时的时差),但飞行的时间却是不短,从北京飞到上海花了近二个小时,从上海再飞德里又花了近六个小时。到达德里时,已是今天早上当地时间3点半左右,有当地人接了住入Janpath Hotel。宾馆还是不错,是个四星的宾馆,但价格要7600卢比,相当于1500元左右,而隔壁的另一家宾馆Western Court Hotel虽然外形更为宏伟,但房间一个单人床只是Janpath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出门前已对印度的印象有了一定的准备,因此在机场里看到到处在装修的提行李处以及出门后拥挤不堪的停车场,有些见怪不怪。车出机场还有很长一段普通公路,然后再开到一段较宽的大马路,然后可以看到新建的高架。接我的小伙向我介绍说,这里将有新的高速公路修好,大约可在2010年完成,心中很是自豪。我极力在记忆中搜索与之相似的中国城市,可能是中部的一些中大城市中的长途汽车站,譬如荆州车站之类的。但是天还太黑,我不可能获得较为完整的印象。 我们的会议主题是History of the central Asian collections in the institutions worldwide(《世界各地所藏中亚藏品的历史》),在印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举行(中心以下简称甘地艺术中心,英文简写为IGNCA,Indira Gandhi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Arts),由英国国家图书馆敦煌国际项目(IDP,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主办,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会议的时间原是3月17-19日,我因为在北京参加人大,所以只能赶上这里的最后一天。早上出门,就已经看到新德里的风景完全不同于北京,北京的昨天是沙尘暴,尘土飞扬,小车上几分钟就可以看到厚厚的一层尘土。街上虽然有玉兰和桃花开了,但开得是那么孤单,看不到一片绿叶。但到德里,景色就完全不同了,绿色的一片,完全是南国风光,甘地艺术中心也处于一个绿色的公园之中。我们开会的是它的新楼,其建筑颇有藏式风格,平整的墙面,小小的窗户,下半是红色,上半是白色,虽然红没有真正的藏式那么红,白没有真正的藏式那么白,但此间的联想,显面易见。会议就在大楼的中层召开,走进那里就有弥漫着浓浓的印度香,大厅里还点着一盏五芯的铜油灯。一个敦煌的图片展览与会议一起进行,与会的人员并不很多,今天是第三天,也许到得更小,我遇到的有俄罗斯的5人,中国的6人,其它如德国、英国、韩国等都只有1人,剩下的就是印度当地的学者,一部分是甘地中心的,还有是来自国立博物馆的,一共有30多人。我的演讲被提前到了第一个开始,早上刚刚改完ppt,马上就开始讲。还没有从前些天中国领导人的政治演说中回过来,就马上转到英文的专业演讲上来,几乎没有任何过渡,一时有些适应不了。不过还好,这个会议不是很大,讲完之后,人就轻松了。 会议中的主要收获是重见和认识了一些学者。记得在前年冬天的北京同一组织的会议上,我认识了俄罗斯东方研究所的所长叶丽娜.波波娃,因此去年我去了圣彼得堡专门看了她们收藏的一些纺织品。这次又见到了波波娃,同时又认识了韩国中央博物馆的金惠瑗博士,她告诉我的助手说,在她们馆里也有几件敦煌纺织品收藏,因此,我们应该再去首尔看一次。 下午的会还很长,有两个重量级的人物到场,讲了很久,听得很累。我介绍了一下我现在正在做的项目,终于见到了博物馆的Sahay博士。晚上在India International Centre宴请,室外的,大家谈得很好。见到了甘地艺术中心的头,按中国习惯称为书记,按对外的习惯称为秘书长,K.K.Chakravarty博士,他对考古学、人类学等都很有研究,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很想去调查印度的民间织机及民间纺织技术,秘书长说可以组织一个专门的调研小组,应该会是极有趣的事情。 Section 1: My presentation, Central Asian Textiles found in the Dunhuang Collections Ms Sunita Dwivedi, Silk Road Antiquities in Museums across Xinjiang Province of China Dr Gaowa Saren: Survey on Liu Tingchen’s former collection of Dunhuang Manuscripts at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Section 2: Dr Sampa Biswas: Iconography of Buddha in a Sculpture from Khotan, Central Asia, kept in the Central Asian Antiquities Gallery, National Museum, New Delhi Dr Alexander Zorin, The history of the Foundation of the Tibetan Collection kept at the Institute of Oriental Manuscripts,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 Ms Anastasia Kolosova, Forming of Mongolian Manuscript Collection at the Institute of Oriental Studie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Prof Bao Jingping, Introduction of the Chinese and Tibetan manuscripts from Dunhuang in Gansu Province, China 评论 (5) | |
| 转自:http://goldensilkroad.blog.sohu.com/82773796.html20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