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日记:从桃花源到张家界……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 郭耕 今年六月上旬,我作为环保奖“地球奖”的获得者,再次以“香港地球之友”讲师团成员的身份到基层做环保演讲,这回是赴湖南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演讲之旅。途中,因有“生态旅游”讲座,所以,比较注意沿途旅游景点的建设风格与保护态度,并写在每天的日记里,现将比较著名又颇为典型的考察记录,截录如下: 2004年6月10日 上午,我们别凤凰(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的故乡)、过吉首(鬼酒的产地)、经古丈(宋祖英的家乡)、达永顺(有一座土家族的历经中原六个朝代而不衰的小朝廷:老司城;电影《乌龙山剿匪记》《芙蓉镇》均摄于此)……湘西的旅游资源太丰富了,或曰,湖南有十分雄厚的自然资本。中午,来到著名的景区城市——张家界。 这是一座因旅游景观而产生的城市,占地3600平方公里、到处是砂岩峰林和溶岩洞穴的景区,原来属于大庸、慈利、桑植三县。1988年为便于旅游管理,统一成立张家界市。景区内拔地而起的石崖达3000座,其中超过200米的就有1000座,其中著名的金鞭岩高达350米。张家界地质类型特殊,为世所罕见的砂岩峰林地貌,因此,今年三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而成为中国首批八个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张家界市环保局年轻的副局长龚德民亲自陪我们“地球之友讲师团”的一行人参观了武陵源景区,这里的门票每张为158元。真是不便宜,据说,本地人才可免票参观。但一进景区,我们惊呆了,群峰昂首,顶天立地,擎天之柱,列阵于前,太震撼了。张家界的优美绝伦的自然资源,平均每年吸引88万名游客,为该市创收34亿元收入。但就是这么一个“自然摇钱树”,一本万利的事业,人们曾见利忘义,在景区山上大造楼堂馆所,山头成了闹市,不仅旅游质量严重下降,而且自然环境惨遭破坏。联合国对张家界曾亮起警告的黄牌。当地政府痛下决心,为拆迁,耗资达三亿元,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在一片有人工植树痕迹的山顶上,地方领导指给我们说,看这里原来都是宾馆,我想象着当时的繁华,终于尘埃落定。这就是所谓“建设,开发”,在自然面前,我们恰恰缺乏的是有所不为——即道家强调的无为。但争议还在持续,我们十几分钟就上到了峰顶,坐的是电梯——百龙天梯。这个投资一亿五千万的庞然大物削山破土,看上去也是很别扭、很刺眼的金属怪物。可是,它又为游人提供了快捷的服务,可接纳更多的人,收更多的钱。今天,与我们同游的大部分不是中国人,而是韩国人,且多是上岁数的人,这就是造天梯的理由,照顾各种人,包括不便攀登的人。 看来,张家界还要照着这条人造旅游设施的路子走下去。在黄龙洞外,一块巨大广告牌,是一幅人造立体花园建筑的蓝图,有自然天成的不去珍惜,却热中建造人工之物,纯属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之举。在景区的一个厕所,有个牌子,英文是Male man,翻译成中文就是“雄的男士”,很经典地诠释了这种思维定势。 在我们下榻的宾馆——金鲵国际酒店,据说,只要肯花钱,便能吃到娃娃鱼。 张家界的美,是自然之美,像我们这样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在难以揽胜,但“建设”、“开发”还在持续,这是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错误的发展观。没有自然的可持续,哪有人类的可持续呢? 吃了一堑,却不长一智,这才是可悲之处。生态旅游,路漫漫其修远!生态旅游是一种绿色消费,但决不能消费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