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2点多才睡觉,早上5点就被导游无情的喊醒,整装待发,6点钟准时出发去猛洞河漂流。 从我们住宿的酒店到猛洞河大约两个小时的路程,汽车一直在山中盘旋,说盘旋是一点都不夸张,张山界属于山区,虽然海拔不高,但不像在平原修公路那么容易,公路都是倚山而修,一圈一圈缠绕着大山。一路都在惊叹这路是怎么修成的?人类真是伟大,倚山修路,辟山通路。 猛洞河漂流满足了我对漂流的全部想象。车子刚拐进大峡谷,我们就看到峡谷当中湍急的河流。再过去些,三三两两的皮筏艇出现在视野中。艇上的人没一个闲着的,都抡着手中的水器朝其他艇上的人狂泼,旁观者也看得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这项运动的精髓就在于“与人斗,其乐无穷”。既然一场恶战难免,为了避免落后挨打,我们在岸上就开始武装自己。救身衣、雨披和草鞋是最必要的防卫装备;水枪、水瓢都属于轻武器,适合女孩子用;水炮、水桶则是水战中的核武器,威力大,射程远。 坐上皮筏艇后,我们开始乘风破浪。路上每遇到敌情,我们的策略是:主动挑衅,打不过就逃。结果表明,我们的策略还是英明的,因为在这途中谋求和平是不可能的,也是挺没劲的。主动挑衅至少在气势上占了主动,但打不过也不能硬撑,在试探双方实力后,与其负隅顽抗,还不如远离对方射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从交战记录来看,我们竟从没有占过上峰,可见在武器装备和人力资源上都比较薄弱。 有趣的是,路上我们还会碰到不少兜售水器的渔夫,老少都有。他们其实是最不好惹的。你买他一件武器就天下太平,不买的话,多半会用他最先进的武器给你几炮。其中一个小孩就被我们惹毛了,一路锲而不舍地与我们大战几个回合,最终无功而返。 在这里,我们还做了件平时看来很疯狂的事:淋瀑布!将皮艇慢慢划到瀑布底下,你就能感受到天下最大莲蓬头的威力了!水打在头上很疼,最好是穿着雨披抱头弯腰冲进瀑布。大水哗哗打在背上,淹没一片尖叫声。整个漂流大约持续两个半小时,累了的话可以中途登上小岛稍作修整,补充些能量,以图再战。还有特别好战的人在岛上占了有利地形,将刚刚靠岸的船队打得东倒西歪。岛上有卖烤鱼、烤玉米和姜汤的。食物倒也罢了,姜汤是一定要喝的。因为水仗之后身上很难有干的地方,所以多喝几杯姜汤驱寒很必要。我虽然喝了一杯,还是感冒了。 漂了两小时后,大家都筋疲力尽了,好在这时水势也逐渐平静下来,大家开始观赏起周围的景致来,发现峡谷也是很秀美的。再看看同舟共济的伙伴们,个个像刚被打捞出水一样狼狈不堪,脸上却挂着尽兴畅快的笑容。 水是这样奇妙的东西。像九寨沟的水,它能让人跌进梦幻;高原上的水,像珍珠海,它能让人一下子安静下来,在它边上静静坐着,什么也不想;猛洞河的水呢,它能挑起人性中的战斗欲,让人充满激情。与山相比,水更富于变化,也更易亲近。我喜欢的大多数地方,都是不缺水的。 为了使电子产品免遭”湿身”,上船前都放在车上了。沿途虽然风景优美、惊险刺激,也未能用像机记录下来。 发一张岸边摄影店的抢拍,大家分享一下。 将近三个小时的漂流结束了,我们收拾干净后又驱车向芙蓉镇出发了。 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千年古镇——王村(芙蓉镇),是当年刘晓庆和姜文拍《芙蓉镇》这部电影的拍摄地。 细雨中的芙蓉镇远景。 芙蓉阁,芙蓉镇第一楼。 到了芙蓉镇不仅要走刘晓庆当年扫过的青石街,还要品尝“刘晓庆”的米豆腐。 导游把我们带来到这家据说是最正宗的一家。 门面的案台上整齐的摆放着放好调料的碗。里面有酸萝卜、葱、蒜、辣油。 这个就是传说中的米豆腐。说是豆腐其实是用面粉做的小疙瘩,形状但小蝌蚪一样。 有点像南京的面疙瘩,只是体积稍小点。 再来一张近一点的。 小店门前挂了许多名人来品尝时的照片,翻拍了一张姜文的。 不知道姜文吃时还能不能记得当时拍电影时的情景了。 米豆腐店卖的田螺。很好吃,麻辣很正宗,连我这平时不爱吃田螺的人都赞不绝口。 田螺的个头比我们南京卖的大些。 第一天的行程就是这样了,更多精彩,明天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