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进张家界(下,2004年5月22日) |
[游记]走进张家界(下,2004年5月22日) |
2008-05-22 sina.com.cn |
上述日记,基本上勾勒出了我的第二次张家界之行的脉络。通过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距今约十八年的那次旅游,还是十分“艰苦”的。不过,还是应当知足,应当庆幸。尤其是全靠步行所开的眼界、所得的感悟是非常珍贵的回忆财富。 而发生在1993年盛夏的第三次张家界之行,虽然“躲”过了半个多月前(7月23日)那场百年不遇的洪灾,但还是留下了“天公不作美”的无奈。这一次,我们还是先在慈利住上一晚。在冒着滂沱大雨,沿着凹凸不平的老路,并历时近四个小时到达大庸市中心支行的翌日,我们再驱车约百里到了索溪峪(注:此时,已修通了简易公路,但仍有些绕路)。黄龙洞由于是“室内”,参观没受影响。但进了宝峰公园(既然将宝峰湖的景点改为“宝峰公园”,则修了大门,并且出售十六元一张的门票)后,由于能见度太低,即使站在“高高在上”的鹰窝寨,也是“一无所有”。而次日我们在黄狮寨上,面对的仍是迷雾一片。 在事隔九年后的2002年的深秋,有了我的第四次张家界之旅。这一次,除了顺路又进了黄龙洞外,只是参观了城内的土家风情园和秀华山庄时,又开了新的眼界。土家风情园由土家建筑群落、民风民俗展示、文艺演出等功能区构成,我印象较深的是除了高达48米、九重十二层的冲天楼外,便是由当地小伙子演唱的那首与马桑树有关的桑植民歌,而这首旋律优美的民歌,在土家人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将它带进了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后来,我在张家界城内一家最火的茶楼里和黄龙洞最大的宫厅里也听到了本土笑星和导游小姐的深情演唱。而秀华山庄(馆),则是国内第一家土家人的家庭博物馆,它收藏了大量湘西地区的民族艺术精品,还进行活灵活现的土家婚俗表演。 眼下,要说一说最近的一次张家界之行了。这次出差张家界,除了工作,在接待单位有关同志的陪同下,我和我的同事(也是同班同学)主要参观了三个景点:对我来说,天子山和袁家界都是新奇的,而重游黄龙洞也不能说是简单地重复。 我们是2004年5月9日的下午走出张家界火车站的,当时阳光灿烂、酷暑难挨。而次日,却天色阴沉,气温也明显下降。上午九点多钟从张家界城区出发,经无用桥、经无味饭店、经挂着“把微笑留下,带着‘土家妹’特产回家”的横幅,经长达2200米的老木峪隧道(据说其长度,仅次于浏阳市的蕉溪岭隧道,居湖南公路隧道第二),只需要半个多小时,我们就到达了张家界核心景区西边的武陵源入口处(景区共有五个入口。另四个入口分别在:张家界森林公园,水绕四门、杨家界,天子山)。按照规定,自备车一律只能停放在公园入口外的停车坪中,而在景区内只能乘坐由公园统一管理的清洁(无污染)环保大巴。由于158元的门票本身就含有园中车票,所以,入园后,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向,见车即上,不必再购票。不过,坐缆车或电梯例外,上行的五十多元或下行的四十多元得单独付费。张家界景区统一使用先进的指纹识别电子门票,有效期为两天,游客在购票当日与次日可多次从不同入口进入景区。当再次使用时,计算机将自动识别指纹信息,确认人卡合一后才允许游客进入。而另一项规定也很得人心:带客前往的本地人可以凭有关证件免门票入园和乘车。 当走进公园大门,坐上公园大巴,沿着索溪湖北侧的狭窄公路,穿过只能容一部车通行的“毛胚子”隧道(由于凿石而建,异常坚固,所以,隧道没用钢筋、水泥,满眼都是裸露在外、且凸凹不平的石头),不久,我们便来到了通往天子山的索道下站斋公湾。而当明亮的缆车徐徐上升、山峰、沟壑、绿树从脚下一一掠过时,我们的确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而在赞美和称奇。而在天子山的索道上站,在有栏杆相围的“黄河岸观景台”,驻足四望,如入仙境。只因这里地势高,且无遮拦,所以,山风不止。也许,正是因为常年累月处在这种“风口浪尖”的缘故吧,紧挨着观景台的五、六株松树,已经干枯了,但是,仍有“虎死不倒架”的雄姿。而观景台的边缘和远处绝壁上竟倔强地盛开着夺目的映山红,令人大生感慨。 距索道上站不远,便是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园名的“贺龙公园”,胡耀邦(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彭真(曾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廖汉生(桑植人,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也分刻在公园内的石碑上。之所以在这高山之巅设立贺龙公园,是因为贺龙元帅当年就是在这一带凭着三把菜刀起家闹革命的。这一纪念贺龙的人文景观,说是“公园”,其实,无墙无界,无非是在偌大的自然风景中“添加”了一些人工的东西,比如立碑题字,比如移栽树木,比如种植了贺龙在湖北洪湖带兵时常见的芦苇,比如铸造了贺龙铜像。其中,贺龙铜像是天子山的标志,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设计,高6.5米,重19吨,是我国目前的最大铜像,只不过,它的参照物——气势磅礴的大自然——太大,所以,游客们往往并不觉得铜像具有“中国之最”的份量。而铜像之下,设有观景台,在这里能够欣赏到神堂湾与天子山之间的西海风光。在天子山看西海与在天台看西海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美景,并且还能带来不同的感受。在天子山上,我们还远观了呼之欲出的御笔峰,我也拗不过身着民族服饰的土家妹的热情而与她们合影留念,而我的女同事暨女同学则将临时设计的艺术签名、临时拍摄的彩照与现成的张家界风景画“合成”了珍贵的长卷。天子山就这样简单,似乎到了贺龙公园就理所当然地完成了天子山之旅。 下一站,便是袁家界了。从贺龙公园附近登上公园大巴,在平缓的路面行驶大约二、三十分钟,便到了袁家界地面。车停之处,有一个规模较大的饭店,在这里,薄而大的岩耳、青油油的“鸭脚板”(野菜)、嫩嫩的厥菜、农家腊肉、椿菜炒蛋……都有着不菲的价格。如果说,从天子山坐车到袁家界,所见的风景大都平淡无奇的话,那么,离开饭店只需几分钟的步行,便呈现出了令我们赞叹不已的景致来,而且是那么集中,那么恢弘。它胜过了我以往所看到的任何风景,甚至气象万千的西海也无法与之相比。陪同我们去的两位当地人,也是第一次到袁家界,他们对于这块开发较晚的景区也连连称奇,与我的看法不谋而合。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绝壁采岩耳(石耳)的冒险表演,我们也没有在成千上万的连心锁上再挂上自己的一把锁,我们只是赞叹,只是用相机记录下自己连同作为背景的那些“最辉煌”的景点。作为一条游览线而出现的袁家界景观,都可以沿着平整、精细的石板路来欣赏,尽管眼下多为深不见底的山谷,但一路上都有牢固的栏杆,甚至还有悬崖之间的铁桥。景点都在可望而不可即的对面或峡谷中,它的命名可以通过栏杆上的牌子获知,我对这些命名大都不太在意,因为只要我把同样一个景点多看几眼的话,也会想出一个自己认为很贴切的名字来。巨人像、拜仙台、天门初开,迷魂台,后花园,回音幽谷……叹为奇观的“天下第一桥”,莫非真的就是1986年我从张家界森林公园方向经“长途跋涉”所看到的那个没有留下多少好感的“天下第一桥”?后来,我想明白了:当年所处的那个角度,远远不如在袁家界所看到的“远景”全面。后来,我想清楚了:袁家界同黄狮寨、腰子寨等“制高点”一样,都只是高高的观景平台,而站在不同的被沟壑切割而成的遥遥相对的“孤岛”上,即使看的是同一个地方,也有相对而言的正面、侧面、反面之分,并且不同的“面”所呈现出来的美往往又各有千秋。应该肯定地说,看“天下第一桥”,只有站在袁家界的角度最险、最高、最奇、最美。这就是袁家界的魅力所在。就象驰名中外的黄河壶口瀑布一样,瀑布虽在山西的吉县,但是,若要看到全貌,则必须到陕西的宜川。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1ad450100055f.html25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