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0月3日星期五 今天早晨八点十分出发(因为有房间在小零食上有帐目,办事效率又低,原定7:30出发),就直奔亚格拉——AGRA。235公里,预计五个多小时。 距AGLA还有34公里处,高尔带我们拐弯参观胜利堡。 胜利堡是摩古尔第三代国王,修建了多年,只在1970年至1985年在胜利堡居住,因为缺水,住了十五年就搬到了亚格拉。由于摩古尔三世娶了三个妻子,这三人又分别属于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因此整个宫殿的修建就有三个教派的特点,这也看出了摩古尔的宽容与开放。整个庞大的宫殿完全是非常纯净的红岩石精心雕刻修建而成。无论是窗棱窗花还是雕梁画栋,门楣,护栏,飞天的圆顶,除了有三四扇门板外,整个建筑没有使用木材和金属,真可以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不少镂空的亭台楼阁,立柱并不粗大,却能够这么多年经受住风雨与骄阳的考验,简直不可思议。特别是那重檐叠屋的斗隼,不厌其繁地展现工艺的精湛。估计约有七八个大大小小的广场,三四层楼的屋宇以及五六层高的圆顶及了望台,绿树依依里的建筑小品,匠心独运,气势恢弘。 到达下榻的酒店,已经是下午三点(北京时间5:30),匆匆吃过午餐,高尔就带领我们去参观城堡。 此城堡是摩古尔五世国王修建的。城堡外城墙高35米,内城墙高45米,还有一道护城河10米宽。城堡非常气派坚固,完全如现实主义小说描写的城堡,既极其雄壮又极其精美。比起已经参观过的石头王宫来,这一座是最富丽堂皇的。虽然是完全的大理石雕刻修建,但是比起上午参观的胜利堡,则多了白色的大理石镶嵌其间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我们还逐一参观了寝室、会客厅、宫内女人的集市(即摩古尔五世国王与泰姬一见钟情的地方)、会民之厅,极大极深的宫内取饮用水的水井。在这里好几个地方都可以远远地看到泰姬陵,这也是印度人在使用吊胃口的方法,使旅游节目烘托得十分充分之后,明天才掀起泰姬的盖头来,才让人去目睹世界建筑奇观。 返回时参观了大理石加工厂和木雕加工厂,东西的确非常好,就是太贵。我也觉得来一趟印度不容易,且印度的酒壶又非常别致,就讨价还价买了一把壶,1250卢比。 晚上,我提议到外面街上走走,了解民风民俗。我们一行十二人(王和刘未参与)摸黑来到街上,所走的街路灯不亮。四位蹬三轮车的人死死缠住要拉我们,价钱低得令人难以忍受,2公里远,两人只要5卢比,即人民币1元2毛钱。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他们却紧紧跟随,直到我们逛完街购好物,这里的人挣钱真艰难啊! 到了一乐器店,大家跟了进去,主人家非常爽朗好客,邀请我们挤着坐下,热情洋溢地介绍印度乐器,并即兴演奏,另一伙计也欢快地敲打两只印度鼓,我们也有一多半的人摇起了打击乐器沙柝之类的东西,其情烈烈其乐陶陶,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后来便随意地逛街购物,虽然成功少(因为落后,并没有多少我们所需要的内容),但是我们完全体验到了印度邻邦兄弟的生存状态是极其贫困的。返回时,我们让跟随了一个多小时的几位拉我们回酒店,每两人5卢比。天呀,无论如何下不了心,大家似乎都给了10卢比。 2003年10月4日 星期六 今天去看泰姬陵。 虽然行程上的安排是昨天下午,由于看莫古尔王朝(成吉思汗的孙子所建)的城堡,就把印度游的高潮推到了今天,并且要求5点半起床,六点出发,七点返回酒店,八点就餐,八点半发车前往新德里。 到泰姬陵,还必须换车,以防止意外。 在晨曦初露,大地刚刚苏醒的朦胧之中,我们来到了泰姬陵。 这里果然不同寻常,保安措施特别严厉:持枪军人比比皆是,警察也人数众多,所有的电子产品——快译通、计算器、电脑、电子打火机,以及录象机等,不准带进,刀具之类更在禁止之列。 这里也让我们见识了印度的男女之别:男的走安检的正门,女的则在正门旁无门的地方通过安检。 进了大门,大家深深呼吸着,惊叹着这世界第四的建筑奇迹:气势恢弘,精美绝伦,错落有致,静谧安详,无论怎么赞叹都不过分! 然而,这里还见不到泰姬陵,还要经过第二次安检——由大门内的只容许一人经过的小门进去,女的仍然在旁边的专用空间接受安检。 本来想进去后好好录象,补交费150卢比。但是被人盯住,导游还说,规定是一出大门就不准录象,既然如此,就完全没有必要交费在考虑什么录象的事情了。 跨出大门,我们的心灵就被震住了,洁白的大理石所建造的泰姬陵在旭光初露的淡淡的晨霭中显得是那么羞涩、宁静、大度、沉稳,又给人一种美丽、典雅、庄重、高贵的感觉,与周围的草地绿树以及其他建筑和谐相处,更显得美仑美奂,叹为观止。 尽管现在的光线不足,大家还是卯足了劲拼命按动快门,从不同的角度或相同的角度把朦胧面纱中的吓往已久的泰姬陵摄进相机。 从大门往泰姬陵的硕大空间上,正中是一条波光滟潋的甬道,甬道两旁有对称的修整精致的两米高的塔柏,据说是按照当时宫女向国王及泰姬撒花的站立方式而培植的。甬道两侧是绿茵茵的草坪,开阔而富有生机。其他一些叫不出名的奇花异卉各有所安地毫不喧宾夺主地静静地在边上注视着泰姬陵。 泰姬是莫古尔五世国王的爱姬,信奉伊斯兰教,是一大臣的女儿。16岁入宫,35岁去世,为国王生了16个儿女。临死时,对默古尔国王说了两条:好好照顾儿女,为自己修一座漂亮的陵墓。国王非常爱泰姬,在泰姬去世后,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请来伊朗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设计师,动用全国2万工匠,耗时20年,才完成了泰姬陵的修建。原本计划在河对面再修一座自己用的黑色大理石的陵墓,由于泰姬陵耗资巨大,没有得以实现。两个儿子争权夺位斗争残酷,把五世国王软禁在古堡,终日以泪洗面遥望泰姬陵,死后被安葬在泰姬陵内。 泰姬陵是用纯白大理石修建的,其中的图案上镶嵌有翠绿、钴兰和银色及金色的花纹。不少地方的大理石都是一米宽两米高的整块,在上面镂空雕刻有的各种风格的花纹,有印度教的、伊斯兰教的、佛教的,其兼容并包的大度在陵寝的修建上也坚持给予体现。里面是非常大的正圆球体苍穹顶,花纹庄重美丽,地面正中一高一低并排安放着两具大理石棺椁,棺椁外面是三米高的大理石镂空雕花的屏风围栏。 泰姬陵高72米,相当于20多层楼高。四周是四个拔地凌空的大圆柱,顶上是伊斯兰教式的亭子。据说四个柱子都微微向外倾斜,即使发生不测也不会倒下时打着了泰姬陵。 泰姬陵的东面是外国使者来参观时的招待所,西面是与东面对称的伊斯兰教风格的圆顶建筑,导游没有说,可能是泰姬生前物件是陈列吧。 光线慢慢强了起来,可惜的是我把胶卷放在了录象机的腰带里存放在保管处的。只有非常吝啬地照完了最后几张。 出了内门,抓紧时间照了几张,因为导游的催促,也没有静下心来仔细选照,带着遗憾最后一人跑步离开了心仪已久的泰姬陵去追赶大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