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闻/游记-首次发现怪石器平乐新石器时代遗址. |
[游记]新闻/游记-首次发现怪石器平乐新石器时代遗址. |
2007-07-24 guilin1.com |
最近,由广西考古研究所与平乐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在桂江畔发现的平乐新石器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出土石器300多件和大量陶片,并发现一个柱洞、一个陶纺轮。出土的一些石器非常特殊,在桂林的石器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 出土的环状石器残件 考古现场一角 探方下露出奇怪“石头阵” 出土的陶器残件 出土的独特石器 在遗址下发现的柱洞 扰乱层出土的铁器文物 5月14日,记者来到平乐,现场考察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就遗址被发现及广西考古研究所与平乐县文物管理所首次联合发掘遗址的情况,采访了平乐县文物管理所鄢成林所长。 修农机站意外发现遗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天,平乐大发瑶族乡四冲村委的几位村民,来到桂江畔一个三面环水的山坡台地“龙头闸”挖墙脚,准备修建一个农机站。 墙脚才挖一尺多深,村民就相继挖出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和大量陶片。那些石头有人工磨制或打制的痕迹,外形有的像斧头,有的像箭头,有的像玉环。 村民觉得奇怪,遂捡了一些怪石头和陶片送县里。平乐县文物管理所文物工作者对这些怪石头和陶片进行鉴定后,认定是新石器时代人类制作的石器,陶片是古人烧制使用的陶器碎片。 龙门闸所在的台地,莫非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工作者立即赶到现场考察,并在挖出的泥土中又发现许多石器,初步确定此地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遂登记上册,报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保护。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直未能及时得到发掘。 去年底,当地政府和文物管理所觉得保护发掘该遗址的条件已成熟,遂上报自治区文物主管部门,请求对该遗址进行保护性发掘。 经过自治区文物专家多次实地考察和筹备,由广西考古研究所与平乐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今年3月24日开始对该遗址进行首次发掘,到4月20日发掘工作结束,历时26天。 一处古人理想的栖息地 在平乐新石器时代遗址,记者看到四冲河和小扒河在台地汇合后,前行1公里多再注入桂江。这里背依大山,三面环水,两面悬崖,距地面10多米,只有一条坡路进出,离河面10多米的山谷突出台地,面积约10亩,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古人只要在靠山的一面筑上栅栏,守住进寨的小路险要地段,外人和野兽就很难进到寨中。如遇到危险,寨中人前可下桂江、四冲河和小扒河,退可进入后面的大山丛林。 鄢成林说:“这个三江汇合处的台地,是一处古人理想的栖息地。” 联合考古队在考察期间,在遗址上共发掘了9个5×5(单位米)的探方,第一天就出土部分石器和陶片。在26天的发掘中,文物工作者共发掘出300多件磨制或打制石器及大量陶片。这些石器有石斧、石簇,有石环、石璧,也有石凿、石饼等,其中有大量磨得锋利的石片(有可能是石刀一类的削刮石器)。陶片多有纹饰,但因时间久远,这些纹路大都不明显。遗址还出土一件陶纺轮。 这里的文化层深度在0.3米-1.6米不等,考古人员在遗址上发现了一个柱洞。考古人员由此推测,这里有可能曾修筑过房屋或简易工棚。 出土的石器均为河卵石打制或磨制,大多是些半成品和残器。有关专家因此推测,这里当时很可能是一个石器加工厂。其中一件外形像棱标,锐利并有倒勾的石器,可能是古人用来捉拿鱼、兽的工具。 鄢成林说:“该遗址首次发掘就出土如此多的石器和陶片,让人惊叹,可谓‘一鸣惊人’!目前,该遗址已引起自治区考古界的高度重视。” 一些奇怪石器被首次发现 鄢成林告诉记者,这里出土的石器,既有实用器,也有装饰器。但其中有许多石器,外形古怪,前所未见,在桂林有关石器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其用途一时难以推断,需要经过仔细考察研究后,方可揭开谜底。 对新石器遗址的发掘,在平乐尚是第一次,它对研究平乐桂江畔古人类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目前,有关专家正在对该遗址出土的文物进行综合鉴定,以期揭开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秘密。 |
转自:http://www.guilin1.com/show.asp?id=230&leibie=%0C2%0C3%0D3%0CE%0D0%0C2%0CE%0C534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