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芷江之行-C2003*14张. |
[游记]芷江之行-C2003*14张. |
2007-08-04 cssyz.cn |
——芷江之行 7月17日,我们一行10位学生会干部和8位老师“浩浩荡荡”地乘上火车赴芷江,踏上“红色印象”之旅。 晚上8点上火车开始,我们就被一项“闻名”运动所吸引——扑克牌,一直打到十点半,熄灯了才上铺睡觉,我都不知道怎的,到了一点钟才略有睡意,其间,我的心颇有忐忑不安,因为这次只有我一个是即将初三的,平时与其它部门联系不大,所以这次还有个艰巨的任务就是互为熟悉了解。 午夜2点多,朦朦胧胧的眼睛被迫睁开,收拾完行李,就下火车了,接着便是连夜驱车前往芷江。这一路上可谓感触良多,怀化这一个以军事隐秘基地为主的城市,落后的工业发展,落后的交通环境设施,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中国还有如此落后的城市。 紧接着又是一个不得以的2小时休息。 18日,举行了一个形式化的开营仪式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抗战胜利受降园、二战时期远东第二大机场——芷江机场、陈纳德与飞虎队纪念馆:一条用手指挖出来的“工路”滇缅工路,像“九曲回肠”一般绵绵蜿蜒;一块块巨大的土碾在人工推动下,碾出了二战时期远东第二大机场——芷江机场;陈纳德将军远从美国来到中国,全身心投入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为反法西斯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桩桩珍贵的事件回想,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共产主义精神所震撼,被顽强的反法西斯人民战士的英勇所憾言,同时对一身上下均为日系产品所愧疚。 经过一晚上的整装待发,19号一早,我们到了一中对口扶贫的学校——罗旧中学。一进校门,整个校园可谓是“一览无余”,一个坑坑洼洼的操场,4栋低矮的小房。跟着队伍走进他们的教室,一股腾腾的热气扑面而来,在空旷的教室里只有一些摆得整整齐齐的桌椅、黑板、讲台、卫生工具和几张奖状、通知,根本没有像我们一样的完善的多媒体设施和监视器这些高科技产物。看到那些比我低一个年级的弟弟妹妹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却与我们一样地学习着科学文化知识,编写自己构筑美好未来的讴歌,让我感受到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中午我们在一个小村庄“野餐”过后就直奔五朗溪原始森林,接着与几个罗旧中学的学生一道徒步爬明山。在这里可不比爬岳麓山,一条狭窄的小道,最宽不过两脚自然放开的宽度,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有的甚至是直上直下,连滚带爬才能攀过。上山的时候,我们五渡“赤水”出奇兵,鞋子已经打湿的,就干脆直接淌过满是石头的溪水,为尚有“完璧之身”的人铺桥搭路,下山的时候大多都有一些受伤,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搀扶从我们原本认为下不来的山上顺利的爬了下来,让我深刻感受到“团结力量大”的无穷魅力所在,同时,我们也深深佩服着那些罗旧中学的同学们,他们矫健的身手像猴子般轻盈地翻上翻下,与我们边走边叫的“壮光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一路上顺溪而上,顺溪而下,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后,终于回到了山脚,如饥似渴的我们也都顾不得城市里公子爷,大小姐的形象了,找了一户民家舀着冰冷的井水,一盆一盆的灌下去,这样灌完以后,似乎仍觉不够。 晚上,正常的“娱乐休闲”活动过后的那一觉,睡得是如此香甜,如此安逸。 最后一天,因为前几天把所有的“工作”进行完了,像如释重负一般,尽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匆忙地观赏完妈祖庙和风雨桥后,我们又一次用激动的心情迎接着新的水战场——莽塘溪水库所带来的精彩。在库区中我们两度乘船,到了两家农家乐歇息。接着,我们十个学生独自沿着小溪水,跌跌撞撞走着满是荆棘,砾石的水路,走到了库区深处。紧接着,不到数分钟,在高中组和初中组的红白对抗中,10名种子选手已经全身打湿了,有的甚至“纵身”投入到了水的怀抱中。 一顿便饭过后,虽仍旧意犹未尽,但是时间的紧迫使我们不得不急忙的起身返怀化,踏上了回家的“征程”。 短暂的三天,让我感受到远超出三天的精神魅力。同学和教师的充分融和,老师已不是站在讲台了那个望而生怯的背景,同学已不再是只看见为学习和工作四处奔波的身影,回想对怀化第一次感性的认识,已觉得是那样稚嫩。怀化(芷江),如今已见不到刀光剑影的战场,而是见证抗日英雄永垂不朽的丰碑;怀化(芷江),在深山的怀抱中有着与老舍手中的“济南”一样的魅力……这眼前的一切再一次燃起了我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对大自然的感谢、感激、敬爱的火焰…… 芷江之行令我感慨万分。那红色的印象,光荣的使命,人性的团结,对民族的自豪…… 湖南长沙湘一实验中学 C2003-14班 张骁西 2005年8月12日 |
转自:http://www.cssyz.cn/busstop/main/ArticleShow.asp?ArtID=37342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