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龙津风雨桥风雨、 世界是个万花筒旅游相册游记攻略旅游爱.

[游记]龙津风雨桥风雨、 世界是个万花筒旅游相册游记攻略旅游爱.

2008-01-25    uutuu.com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修复的风雨桥为世界最大的侗乡风雨桥,该桥还获上海世界吉尼斯记录。

这座横跨于湘江支流舞水河的芷江龙津风雨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历经沧桑四百余年,旧时叫龙津桥,俗称江西桥,因桥像条乌龙横卧舞水之上,又号称"乌龙桥",是居住于此的侗苗同胞渡 河和避风雨遮太阳、送阴凉避暑热、唱歌跳舞、谈情说爱,劳累了的侗苗民们晚上憩闲谈的游玩之地。然而芷江地处"黔滇门户"、"全楚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战初期,國民黨政府将龙津风雨桥上的廊,亭悉数撤除,改造成石墩木面公路桥,通行汽车,并增设人行道,芷江机场是主要基地,而龙津风雨桥是大西南主要军需供给线,因此,机场和龙津桥成了日机的主要轰炸目标。几乎每周都遭到日机的轰炸,最多的一天27架日机輪番进行轰炸,任凭日机怎样狂轰滥炸,她却依然横卧在舞水之上,保障我抗日军民通行,1945年8月21日,他终于迎来了震惊世界的"芷江受降"。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恢复芷江龙津风雨桥成了居住于此的侗苗同胞的热切期望,也是该县提出"旅游活县",促进县城经济发展的需要,1998年春,该县委、县政府作出"还侗苗民之夙愿,开旅游业之先河,复修龙津风雨桥"的决定。通过侗、苗同胞们的慷慨解囊,共筹社会资金600多万元。于1998年12月30日正式启动了复修工程。历时将近一年,复修工程竣工。
重新修复的芷江龙津风雨桥,比全国侗族之最的广西三江"程阳桥"还长185米,该桥集风雨桥之灵气,荟萃华夏侗族工艺之精华。全长252米,由桥、廊、亭三部分组成。桥墩16个,呈舰形状,用规则四方的青石岩围砌而成。桥宽12.2米,过道5.8米,远望似长龙戏水,威武雄俊,生气勃勃,钢筋水泥桥面上的廊、亭浑然一体,"廊上有亭,亭下有廊"。七座凉亭雄居长廊之上,廊檐三层,亭檐五层,深蓝色的琉璃瓦,佐以白色的檐口,层层呈龙鳞。桥高达15米,坐入巷穹,别具一格:近看桥墩如16艘迎波斩浪的快舰,采用挂枋吊挂的建筑方式,使桥体的亭、檐婷婷而上,势态如飞。亭与亭之间的廊脊上,嵌着兽头和金黄色的"双龙抢宝",一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最引人注目之处,莫过于亭顶装饰的宝葫芦。宝葫芦的设计者们独具匠心,从八角亭开始朝两边的桥亭宝葫芦依次为七、五、三、一个。这些彩釉饰面的宝葫芦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光茫四射、异彩纷呈。

桥长廊过道两侧全部设置店面,整桥采用现代装饰材料饰面(深兰色琉璃瓦、金黄色兽头、铝合金封闭式抡闸门),隐含着当代园林建筑风味,桥身增设了许多体现侗族建筑艺术的悬挂、县瓜,柱脚增设石鼓垫层,楼层观赏厅、亭、廊、柱、枋、店面上门牌都体现当今名人书法艺术和木刻艺术,使整座桥既保留了侗乡建筑文化遗产,又体现了当代园林建筑艺术。
整个桥廊建筑不用一钉一铆。成百上千的脚柱、悬柱、枋、檩凳、栏杆、悬瓜、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均以榫相衔。充分展示了民族工艺的特色。该桥由广西三江县建筑设计室进行主体木结构施工图设计,桥墩加固由怀化市设计院负责设计,主堂墨师由芷江垅坪乡老木工艺师李秀清、邹小龙进行具体木工施工指导。
召集复修的芷江龙津风雨桥,成为了一座集贸易、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风雨桥。它是历史古迹和建筑艺术的完善融合,是华夏大地一道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她将成为一座金色的桥梁,使这里的侗苗同胞们与全国56个民族紧紧地融合到一起。

转自:http://www.uutuu.com/member/article/detail/32339940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