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由于地处山区,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多山多田地少,漂洋过海谋生者众,从清末民初起,就成为广东省重点侨乡之一。华侨分布世界五大洲67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全市有海外侨胞、华裔及港澳台同胞300多万人。他们热爱祖国和家乡,捐资办学者众,同时还积极投资内地建设,引进技术和合资经营工商业。历代侨贤辈出,如清代著名侨领罗芳伯、张振勋,辛亥革命前后支持孙中山的谢逸桥、张榕轩、张耀轩、姚德胜等。 梅州人喜爱体育,尤其热爱足球运动,始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清末民初,全市足球运动已很普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闻名中外的“亚洲球王”李惠堂,就是梅州五华县人。建国以来,梅州已先后为国家和10个省市输送了270多名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其中“国脚”30余人。全市现有大小足球场220多座,业余足球队近3千个。 自古以来,客家民俗一直遵循中原汉族的传统习惯。在语言上,保留浓厚的中州音韵以梅县语音为代表的客家方言,是我国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在服饰上,山区仍有汉唐遗风。一般民俗礼仪,如婚丧嫁娶,都是遵循古礼。 梅州的饮食文化,也颇具特色。有家常饭菜、酒席菜式、风味小食和野杂食。“盐焗鸡”、“姜酒鸡”、“酿豆腐”、“浮水鲩丸”等客家名菜,均以讲究鲜香、脆嫩和原味而声播海内外。梅州水果种类众多,除荔枝、龙眼、葡萄、桃、李、枇杷等外,10多年来又大力发展“梅县沙田柚”、“蜜柚”等。“沙田柚”生产,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基地。 梅州民间歌谣丰富,土俗爱唱山歌,素有唱歌、对歌、斗歌之风。中秋节,被定为“山歌节”。每届山歌节,都有众多海内外乡亲回来观摩,万人空巷,盛况空前。另外,广东汉剧、汉调音乐等在客家地区也颇为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