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乒乓,全然没有注意到我。操场旁的墙上书写着沈老的校训。经过来回摸索,我找到了驴友极赞赏的碑林,其上篆刻的文字均为校友赠言,颇具特色。 下午,带上凤凰新地图,我把古镇的各个角落兜了个遍。凤凰是一个需要细细品位的地方,如果只是行色匆匆,那决计是感受不了它的美的。一路上路过很多有名但又被告诫不值得花钱游的景点,诸如沈从文和熊希龄故居、朝阳宫等,只在门口打打烊便作罢。民间工艺一条街(十字街)上有很多银饰店铺,都号称是真银,价格不菲,便只能惠顾了两个小链坠。在史家弄13号,一家名为“寻古行”的蜡染扎染店吸引了我,店门口一男子正用蜡在一方白布上绘制着虹桥一景,身旁沸腾着滚热的蜡油。我上前和他攀谈起来,原来他就是店老板,名叫黄莎(黄立兴或黄黎新),蜡染的作品“古镇石街”曾得过奖,为人极和气,又详细告诉了我如何制作蜡染。于是,我一口气选购了他几幅作品,软磨硬泡的还价后,觉得彼此之间还算投机,又免费得了块头巾。 回到旅馆,周老板开始和我商讨房价的问题——十一翻三倍,够恨!心里骂骂咧咧,但嘴上还得抹蜜,任凭本律师再好的谈判技巧也只得认栽。草草地吃过晚饭,我又去了“素”,只缘于“靓仔”介绍的啤酒——产自英国的Boddington。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个黄色长型易拉罐,满满地倒上一大杯,急切的要求我赶快品尝它的泡沫,喝上一口,感觉味道的确特别柔滑,如Cream一般,一旁的“靓仔”则比我更为陶醉,并告诉我进口运输这啤酒的曲折过程。 走出“素”,街上已不那么喧闹,还是不想回去,徘徊间,突然整个凤凰漆黑一片,停电了!我有点心慌,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而当地人好像已习以为常,纷纷点燃蜡烛,当我正摸寻手电时,街道又瞬时恢复了光亮。决定还是乖乖回去睡觉,旅店的老板告诉我明天将有20万大军压近凤凰,又被吓一回,决定明天无论如何要逃出城去。 第五天:2006年10月1日 多云 32C 凤凰:黄丝桥古城、南长城、官庄、古镇、“素”(咖啡冰沙) 凤凰和她的周遍多多少少都带着战争的历史痕迹,黄丝桥古城和南长城亦不例外。虽然硝烟已逝,仇恨也已被时间消融,但却让我看到了一个倔强坚韧的民族。 中巴直接开上黄丝桥古城旁铁马村的岩砬窠,一个开放不久的苗寨,我没有进寨径直下了山坡。地处湘黔边境的黄丝桥古城曾是清朝的屯兵城堡,古城很小,绕上一圈最多也就十几分钟。汲取了前驴友的经验,没有花二十五元门票登上城墙怀古,只想进城逛逛。由于是国庆,三个城门都有当地人把守,入城也要收二元“卫生费”。我乘机混入了一个“地导团”,偷吃“免费餐”。城里有一处苗宅,导游介绍说是“县太爷”的宅子,房屋破旧不堪,县太爷没见着,倒见一位怒目圆睁的县太奶奶,想必是被惹烦了。黄丝桥古城原本应有四座城门,但现仅存三座,只因另一座“犯火”,屡建屡被火毁。古城虽然没有南京中华门的雄伟,但小巧精致得却也恰倒好处,居住在城内的人们想必早已遗忘了烽火连三月,怡然自乐地生活着,惟独仍保留着倔强的秉性。 在回凤凰的路上,用快门摄下了南长城一隅。事实上,真正的南长城遗迹仅存一小段,而现在所看到乃为后人修复或加筑而建,多少有点变味。坐在中巴上,热火朝天地和一旁驴友讨论行程,机缘巧合的是,我又结识到了同伴,一对桂林夫妇和一个青岛女孩。女孩提出下午骑车去官庄,大家一拍即合。 在虹桥一旁的租车行里,将就着挑选了四辆山地车后,我们出发了。从凤凰到官庄约十公里,来回一个半小时足已。午后的凤凰仍有点闷热,阳光若隐若现。还是第一次尝试野外骑车,刚骑出不远就碰上了陡坡,憋足一口气往上冲,破车还不能换挡调速,脚怎么也使不上劲,于是开始放起电影慢镜头,作罢,下车推吧。出了凤凰,视野渐渐变得开阔起来,路旁的江面上游弋着往返于桃花岛的木船,远处是层层叠叠的梯田,虽然不及龙胜,但也别有意味。享受着轻柔和煦的风,我忘情地举起左手,放声大喊,肆意地释放着内心涌动的激情。曾听一个朋友说过,一个人的心是有大小的,当装的东西超过所能容纳的范围时就会溢出。一路前冲,我的心比鸟儿更自由、更纯净。 半个小时后,我们在一处农舍停车小憩。早就听闻苗家的厕所都建在猪圈里,这回被迫尝尝这尴尬滋味。得到主人的允许后,我捏着鼻子向“厕所”挺进,但猪没见到,却从背后冲出一条大黄狗,因为曾被狗咬过,顿时吓得我犯了心脏病,两眼一抹黑喘不过气来。主人见我脸色煞白也慌了神,赶忙扶我坐下喝水休息,十几分钟后,终于恢复了血色,而那条大黄狗正带着狗宝宝趴在我跟前乖巧地摇着尾巴。 继续前行,我又神气起来。但刚走不到几步,桂林驴友的车又出了问题,一个脚搭板掉了下来,于是便出现了一幕单脚骑车的场景,大家只得苦中作乐。终于到了官庄,除了吊桥比较有特色外,岛上的游乐园和烧烤也属一般,临走时还被没收了一元卫生费。其实结果并不重要,在享受了这一路的艰辛和愉悦后,我们都很满足。折返时已是夕阳西下,风凉爽起来。由于体力透支,我们沿路拦了辆中巴,让自行车也享受了一回坐车的味道。 明天就要离开凤凰了,最后一次去“素”品尝了他们的特色——意大利咖啡冰沙。趴在窗沿前,点燃蜡烛,凤凰的夜还是那么宁和,那么亦真亦幻,此时你可以什么也不想,只需庸懒地去听、去看、去闻。 好累、好臭、好尽兴的一天。 第六天:2006年10月2日 多云间雨 18C 凤 凰:腊尔山赶集 吉 首:小吃街 还没有真正欣赏过凤凰的晨曦,惺忪间耳旁传来对岸“风雨族堂”里当地票友的京腔,一个翻身穿上衣服,我忙不迭地冲上阳台,一阵刺骨的寒风打在身上,好冷!凤凰的早晨是朦胧的、静谧的、沁人心脾的。再次登上山腰俯瞰,她如同一幅被装帧精美的画卷,让人留恋不舍。 到凤凰不去赶集是会有遗憾的,吃早饭的时候从老板处打听到今天正逢阴历初七,在腊尔山有大集,于是决定前往凑凑热闹。 原本对于集市建在山上很是不解,经打听才方知腊尔山是苗人的腹地,也是土匪盘踞的窝点,地势极为险峻。中巴在乌巢河大桥——“天下第一大石桥”小停后,驶上了被誉为天险的腊尔山。转过几个弯后,车停靠在一个建在山顶上的小镇——蜡尔镇。腊尔山的集市汇集了来自湘、黔、渝三省的苗族,最热闹是中午十二点的时候。虽然到达的时间尚早,但集市上已有不少背着箩筐前来的赶集的苗民。由于苗民不太会说普通话,因此沟通起来比较困难,最多也就凑合着半猜半懂。边走边饱尝着当地的特色小吃,突然,驴友的目光锁定在一个搁置在地的小铁笼,里面关着一只黑黑毛皮、龇牙咧嘴的小家伙,一旁的驴友轻声告诉我是“野猪”。就在我惊讶地观察它的同时,驴友已经得意地将它买下并让老板‘弄干净’。 在集市上逛了一圈后,感觉就和我们的农贸市场差不多,出售的东西并没有介绍中的那么精美,相反都比较落后,苗族的特色染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