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人文地理]凤凰游记 |
[游记][人文地理]凤凰游记 |
2007-07-16 tianya.cn |
年X月X日,此处车祸,死XX人!直看得我们毛骨悚然。司机漠然说,这山的险在全国都是有名气的,几乎所有跑过长途的师傅都有耳闻。 一开始还觉得山水宜人,车到之处,两旁皆是美景,但天色渐晚,加之看来看去就觉得枯燥,便闭上眼休息,这样弯来弯去直到凌晨5点多,我们才算爬到峰顶。车子停在了路旁休息,大家下车放水。一下车眼睛登时一亮,只见东方晓白之处红霞滚滚,大吸一口这高山之清息,连心胸也觉得开阔了起来。把眼神收回来,发现高山上竟然全是果园,原来这雪峰盛产“血橙”,山越是高,味道越是甜美。路旁有些棚子,棚子不是住人的,却堆放了非常多已经采摘下来的果子,既然没人,大家便毫不客气的拿来就吃。血橙,顾名思义,橙肉都是血色的,一刀对切,鲜红的肉被橙色的皮包裹着,看着格外嘴谗。 上山花了大半个晚上,下山倒是很快,7点多就到山脚了。中午时分就到了目的地:凤凰。一切都很普通,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没有身着美丽衣裳步态婀娜的苗女,更没有头缠白巾的浓眉汉子。这才知道,原来心中的那份期待,都是小时候读民间故事里所了解的。现在的苗人,特别是城里面的苗人已经和汉人衣着一般。保留下来的,唯有那些沿江而建的破旧吊脚楼和我们听不懂的方言。那江叫沱河,有一白酒就以此河为名,酒因河而名,河也因酒和懂酒的人拉近距离,同学里喜欢喝酒的远远的在车上就呼喊着河的名字。我们没曾想到是,这河会把一个同学给永远的拉了进去。 我们住的是县政府的招待所,山城水气重,加之春天时节的雨多,一切都感觉潮潮的,非常让人不舒服。站在这招待所五楼的阳台上,能看到大半个凤凰,远处是倚山而建的私家别墅、小民房,山下是错落的多层建筑,上面贴满的白色瓷砖,已经有些旧了。平缓而流的沱河,在白日里泛着淡淡的光,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河边就是由微弯的木头造就的吊脚楼,精巧里透着点朴拙。楼后面便是仿古一条街的建筑,连着真正的老城门,青瓦红石,很是端庄沉重。满身疲惫的我突然有种非常强烈的寂寞感。是啊,我们将要在这里住半个月,我想念南昌,想念我在南昌的女友。整理还行李,就差不多吃午饭了。应该说,凤凰的饮食还是很符合我的胃口的,每顿都会有土制熏肉、山菌,还有些不知名的特产小菜。但那强烈的寂寞感却时时的侵袭着我的胃口,让我食不知味。 下午就开始出外写生了。我们背好各自的相机,带上速写本,直朝河边奔去。一路上,本地人对我们似乎早已熟悉,行色匆匆,绝不会多花时间把好奇的眼光停留在我们身上。老教授会意的解释说,在这里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人来,他们或是知名的画家或是名文人或是某媒体的大队人马,也有拍摄影视剧的工作班子。他们对这些外来的客人早已不再好奇,更别说你们这些毛小伙子了。说话间,老教授已经和一个满脸大胡子的老外聊了起来,原来这老外是教室去西班牙认识的一位艺术家,今天很巧就碰到了。这老外中文说得不错,带点北京腔。教授说的没错,后来的几天里我们遇到很多老艺术家,期间也有CCTV旅游栏目为了拍摄五一专题的节目而来的人马。印象最深的是仿古街那个租了个门面画油画的年轻画家。是啊,这美丽的古城,铺着石阶的小巷、美丽的河和倚河而建的吊脚楼,一辈子都画不完。 那些天里,我们没有明确的主题,年轻的我们努力的在生活里发现美:巷尾深处传来的脚步踢踏声、老木门吱噶的辙转声;偶尔遇见的大婶,她们神色自如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背负小孩或山货;座落在所有吊脚楼的最前头,地理位置最好的黄永玉大师的仿古别墅就更不用说了。甚至路边的篱笆墙,破旧的门楼,屋檐上的木雕…… 之后按计划前往苗人赶集中心的山江、孤僻的小山寨、《豆腐西施》里的芙蓉镇。但计划还未完成,却出了意外,于是我们在凤凰呆了一个多星期便匆匆的离开了。 凤凰,便成了一个让我难以忘记却又不愿提及的让人倍感寂寞的美丽小山城。 |
转自: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travel/1/116363.shtml2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