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抱拥凤凰(游记二)

[游记]抱拥凤凰(游记二)

2007-07-16    qq.com


依山傍水的凤凰定是集合了天地灵秀,才会有那么多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景观。沱江、跳岩、城门楼、虹桥艺术馆、杨家祠堂、熊希龄故居、沈丛文故居,密密麻麻分布在这个不大的古镇之内。

沱江中有两处著名的建筑:跳岩、虹桥。

跳岩,实质并不壮观。它是横卧在沱江之内由一高一低两排百十个水泥四方石柱组合的桥。每个石柱之间留出一个石柱大小的空间,这种断续而相接的千丝万缕让我想起中国画里的留白,急急的沱江水就在这空间里穿行流向下游。人们在横卧江心的两排石柱上过江,由于石柱中间的留白,人们过江的脚步就有了跳跃的美感,于是起名唤做:跳岩。跳岩是美的,可我每次行走在这上面望着脚下哗哗流淌的沱江水,丝毫走不出跳岩的美感来,倒是走出不少心惊肉跳,每回到了对岸手心都是湿漉漉的。望着当地人来往自如的优美姿态,心里不禁充斥满羡慕又郁闷的矛盾。近些年由于游人多了,跳岩难以满足这么多人想要经历一下小小刺激走到对岸的需求。于是当地人又在跳岩不远处,相邻修了一条由一块小竹筏宽度联接搭建的竹筏独桥。走起来也是摇摇欲坠,望着脚底的沱江水两眼发花,比起跳岩的刺激也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虹桥也是横卧沱江之上的建筑,比起跳岩要有些气势和来历了。虹桥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桥上有两层建筑,即是让人同行做生意的风雨楼,又是供人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桥下有个潭,叫“迴龙潭”。清代诗人王家宾曾为此潭作诗:危楼俯览碧波寒,回绕苔矶涌雪漶。绝似中流擎砥柱,不叫江水起狂澜。去时正赶上虹桥修建,没有机会亲近这个远付盛名的迴龙潭,有些遗憾。

蜻蜓点水说过景观就该接续人文。

熊希龄是民国第一代总理,他的故居当然是要去目睹一番。故居是典型的南方四合院,古式的木质建筑。熊希龄就诞生在这方不大的小院落里,在此度过一段童年时光,当选民国总理后,由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被迫辞职。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教育,创办了香山慈幼院。凤凰为纪念他,将故居对外开放,缅怀凤凰早年涌现的这个神童少年。

从一部《边城》里开始知道沈丛文这个杰出的名字。对这位出生于凤凰的长者无限敬重。因着他美丽的散文,因着《边城》,因着他朴实无华的品格和自己多年来对文学难以割舍的热爱。
4月2日清晨睁开眼睛,发现凤凰落起了雨。拉开窗帘,雨点缓急地敲打在沱江水面,激起千万层水波,对岸的垂柳、客栈全都被浸入湿沥沥的一场湘西春雨中。趁着纷纷春雨,在清明前夕去拜祭先生。踏着蜿蜒公路,沐浴的春天的丝雨风寒一路寻找,终于望见那行掩映在山藤黄花里的青石碑文:沈丛文先生墓地。登上山腰,先生的墓碑就伫立眼前。把山下买来的一束花环套上墓碑,深深三鞠躬,沉睡在家乡大山之下的先生,朴实如青石岩沱江水的先生,我们不会忘记你,在这落雨纷纷的清明时节。回去时,雨时落时停,伴着寒意和沱江两岸的朦胧风情,一起融入这个飘雨的季节。

凤凰是人文与艺术的结晶,写到这,我开始惧怕我浅薄的描述难以刻画她风姿万千的厚重风骨。


凤凰是苗族聚集的区域,有人说:苗族与犹太民族一样,是多灾多难而顽强不息的民族。

传说苗族的祖先叫做蚩尤,根据传说,蚩尤与黄、炎二帝并为中华三大始祖。强大的黄炎二帝称霸中原,杀剿汉族以外的所有部落。在大范围被剿杀外族部落的过程中,最后只剩蚩尤和他的九个兄弟。蚩尤率九黎部落(蚩尤的九个兄弟)在黄河一代与黄炎二帝决战,败于黄炎,从此蚩尤率领族人逃离中原,远离丰硕的土地水源,躲进深山老林。他们就地取材,利用山林中的树木、石头搭建房屋。屋脊紧靠山岗,用数根粗壮结实的木柱做房屋基底的支撑,整座房屋就立于山岗之上,柱子支撑着屋身,呈悬挂姿态遍布山岗,这就是吊角楼最初的由来。

如若这些只是传说,翻阅有记载的史料就发现:历史长河中,苗族这支部落确实在朝代的交替中一回回被追杀剿灭。杀戮使得部落人口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最后他们大部分支迁移到贵州、湖南湘西一带的山林中,脱离战火硝烟,自更自娱。让我们无限感慨的是:这个多灾多难生活在刀光血影中的民族,却从来不曾放弃发展生存的希望。苗族的歌舞欢快自然,从苗人起舞放歌的面庞上,难以看到沉痛忧伤的痕迹。除却顽强与自信,我们还能用什么词语来做这个民族的界定?从此看来,这个被摧残剿灭的民族确实与犹太民族有着同样苦难的经历和顽强的品格。

此次凤凰之行,苗寨自然要在行程之内。
去苗寨是跟一家旅行社联系的。当初来的时候就在网上看到:当地的苗寨有好多家,只有山江苗寨和老洞苗寨比较好玩,别的去了就是上当。因为事先打了预防针,到旅行社一再强调说:要去山江苗寨。谁曾想,车行半路还是发觉不对,怎么也不像山江苗寨描述的景象。问导游,导游说她们就是山江苗寨的。是山江苗寨的一个村——早岗苗寨。原来三江是个乡一级的行政单位,下属有十多个村庄,这次旅行社钻了我们不了解当地区划的空子,让去的山江苗寨不假,只是是山江一个不正规的苗寨村子。明白过来为时已晚,也就只好任旅游车拉着往前走了。

去苗寨的那日天气骤变,苗寨里竟然飘起了雪花,冻得牙齿打架,顾不了那么多,在路边一家门市部里买了条艳红的红缎被子披在身上取暖。可苗家导游阿妹小龙女说:这红色的小被子只有新娘再能披的,到了苗乡一定要取下来,不然村里的老人很忌讳的。无奈,入乡随俗,只好忍受刺骨寒风四面八方的侵袭。

旅游车到一座山前就无法行驶了,这道山是早年的一座土匪山寨,我们必须攀过大山才可以到达早岗苗村。据导游小龙女说:当地苗寨早先是土匪统治的,直到解放以后土匪被剿才自主独立。75年之前,当地苗寨与汉族毫无接触,更不允许通婚,如果有汉族阿哥胆敢侵入苗寨勾引苗家小妹,苗人会用很残忍的手段解决他,同姓的苗人也不能通婚,有违反例律的,当地苗人也会在祠堂惩罚不守规矩的年轻人,听起来有点毛骨悚束。
一路上,苗家小龙女还为我们讲了苗家的阿哥阿妹赶边边场(赶集)。阿哥看上了哪个阿妹,就撤阿妹的后衣角,阿妹回头,如果同样也喜欢阿哥就用力踩阿哥的鞋子,越用力就表示爱得越深,之后他们会一前一后去到一个偏远的山坡对歌,完成苗家恋爱婚姻的美妙过程。

听着苗家阿妹的解说,在寒冷中翻越过土匪盘踞的山峰,终于到了苗乡。
苗乡的房子很有特色,多是依靠大山就地取材的木质、土质、青石质的材料,一律一扇门两个窗,黑色的瓦伏在房顶,犹如布贴的图画。路,全是青石的小径,曲折蜿蜒。不知是天冷的缘故还是小龙女所说的女孩子都躲在家里绣花,偌大一个村寨,竟然看不到一个人的影子。路上在一所房子墙壁上看见一条奇怪的标语:做好死因调查。怕触及当地敏感话题,没去询问小龙女标语的含义。踏在苗乡的青石小径上,不时发现有块镶着白线的石板。小龙女说:“这些镶着白线的石板下面都埋着一个未满月就夭折的孩子。老年人说,没满月就夭折的孩子就把他们埋在人们必经的路上,让千万人去踩,警告他来世要好好做人,不能再欺骗族人。”听罢很是辛酸,每次再看到镶着白线的青石板就绕过而行。
这时,眼里的苗乡整座山寨整齐有序,却笼罩在一股神秘莫测,甚至有些阴森的气氛里。

进了山寨人家的屋子,终于看到人了——一家三口着汉人的服饰,看我们进来,慌忙着为我们升起火取暖,很好客很亲切,冲淡了初进村子的那份阴冷。

如果说在苗寨值得提起的,就是中午的一顿“社饭”了。社饭是苗家特有的斋饭。从农历正月的第一个戊日起,一直到春分前的第五个戊日,苗家都要吃一种由糯米、籼米、野香蒿、野胡葱、腊肉、猪油、花生米等蒸炒制成的饭食,预示来年的收成丰硕。真巧,我们去正赶上苗家吃社饭的时节,那顿饭带着苗家的热情吃得香甜。

再就是苗家的打鼓舞了。每逢节庆喜事,苗家小伙都会在一面硕大的花鼓面前边打边舞,每一个动作都预示着一种平日里劳作的动作。此去也有幸看到了几个阿哥表演的苗家鼓舞,舞姿潇洒优美,酣畅淋漓,透露着原始的古朴和优美,给人意犹未尽的遐想。

在一个寒冷飘雪的春天,到一个寂静的苗寨山村吃了顿社饭,看一段苗鼓匆匆辞别。对那个苗村还是有许多感触,一些心痛,一些感动,一些祝福都在不言中。

尾声:
六天的旅程匆匆又匆匆,如同列车行过眼前转瞬即逝的风景。我开始想念孩子,想念夫,开始筹划下周该要以怎样的方式再次投入现实的浮游中。原本,我也不属于流浪,不属于尘满面,鬓如霜的那类行侠。我只是一个过客,这个春天,路过了一些遥盼渴望的风景,烙刻过一些记忆,凝目了,感动了,不去奢望童话般的永远。

2007、4、8

转自:http://bbs.love.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groupid=101:10001&st=&sc=&messageid=147660&gpc=0&ggpc=033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