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行走夫妻:印度行走攻略之引子(续1)

[游记]行走夫妻:印度行走攻略之引子(续1)

2008-06-27    sina.com.cn

诚如我们在“行走夫妻的博客”中所披露,我们是在国内西部乡村和东部沿海地区行走了数年之后,才去印度行走的。我们之所以选择印度作为我们到国外行走的第一个重要国家,是因为我们觉得,中国和印度不仅山水毗邻,而且同属有沉重包袱的文明古国、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同属跃跃欲试要打破沉睡封闭、告别贫穷落后,从而走向觉醒开放和富裕文明的“不发达大国”,无论是政治生态,还是经济民生,无论是文化教育,还是宗教人文,无论是世风民俗,还是生态环保,都有很强的可比性。
毋庸讳言,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同在亚洲的毗邻大国,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存有争端,既有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的“西藏事件”即达赖因素,又有六十年代初期的中印边境的领土之战,至今也还有领土纠纷,加上有国际政治不同阵营的角力拉扯,中印两国无论国际事务还是自身发展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成长,印度和中国被普遍认为是未来25年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有关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抑或“印度的世纪”的舆论声浪经久不息,中印两国都有不少“菁英”为此争锋,或明或暗的较劲早已心照不宣。即便只是经济领域,中印两国的竞争态势也显而易见,争国际投资,争发展速度,争世界排名……
由于中国有众所周知的特殊国情,我们通过正常渠道所能获取的各种资讯,至今还十分有限。我们作为普通百姓,虽然主观上很关心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毗邻大国的“龙象之争”,但客观上,我们对印度的认识和了解,却还停留在一些时过境迁的概念和印象中。我们于是抱持兼听则明的朴素原则,以“对比之下,方知优劣”的心态和中国社会底层的平民身份,小心翼翼地踏上西游印度的旅程。
在出发前夕,我们曾通过人气鼎盛的大型中文网络社区,广泛征集中国网民尤其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中国青年网民希望了解的印度问题:“我们即将去印度行走,请将你希望了解的印度问题告诉我们,我们代为了解”。几天之内,便有成千上万的网友点击我们的帖子,有几百人跟帖留言,共征集到近200个有关印度的各种提问。我们相信,这些问题不仅真实,而且生猛鲜活。
2007年1月中旬,我们圆满结束87天的印度行走。回国后,我们按行前所作的承诺,坦诚回答网友们的各种提问。
这个答问帖子的点击和跟帖热烈程度,再次超乎我们的意料,更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这个只是简短答问的帖子,居然引发激烈争议,砖头横飞。其实,我们的初衷只是想如实回答当初网友所托付的问题,坦率告诉我们所见到和感受到的印度,根本无意于臧否褒贬。粉饰和诋毁都于我们所不屑。结果,无论是希望我们赞美印度民主的,还是希望我们唱衰印度的,都对我们不满。
可我们至今仍然坚持认为:印度遍地穷人,民生维艰,表明印度的所谓民主的确不能当饭吃;印度虽然穷人遍地,民生艰难,可印度民众却普遍心态平和,轻松乐观,淳朴热情,信仰坚定,表明有充分的自由去信仰宗教,不仅是社会和谐的最强大基石,也是世人生活淡定、情绪快乐的精神源泉。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a3b1d01000951.html29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