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买连续发生的爆炸虽然让人有些紧张,但你不得不承认,印度这个文明古国与生俱来的神秘和庄严感始终是一种诱惑。
孟买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是印度最繁华的都市,其在印度的地位如同中国的上海。
然而,满街触目惊心的乞丐、贫民和流浪狗会狠狠打碎你的“繁华美梦”。这里就是孟买?!坐在黄黑相间的印度国产“三轮摩的”里,在破败拥挤的公路上冲杀时,这样的惊诧时时掠过大脑。
孟买一点都不掩饰它的贫困,放任自流的贫困。路边绵延不绝的是用几根木料和废弃的帆布或任何可以遮蔽的东西搭建而成的棚屋。据说有一半的孟买人住在城市的贫民窟里。新市民大多是从乡下来到孟买寻找新机会的人们。他们离乡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为了逃离贫困,有的为了逃脱种姓枷锁。
一些房子干脆就搭建在几米高的垃圾堆上,这些垃圾既是他们脚下的土地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本。拾荒是孟买贫民社会的一大产业。常常可以看到着鲜艳“沙丽”、身姿曼妙的印度贫民女子三五成群站在垃圾箱边埋头翻拣。
孟买街头上多是国产轿车,只偶尔能看到零星几部日本丰田和韩国现代。让印度人引以为傲的是,这些国产车虽然粗糙简陋但非常结实。
印度人有捍卫民族产业的传统,这是甘地精神的遗留。即使是在市区,也少见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标志。在世界社会论坛上,一个印度的农民组织递过来一杯甘蔗汁说,“这是印度最美好的滋味”,和甘蔗汁一同给我的,是一本小册子:我们和可口可乐斗争的故事。
孟买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包容了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冲突和矛盾后,这个城市居然平和安静,充满人性。
离亚洲最大的贫民窟DHARAVI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就是英国人建造的帝国大厦;孟买是全印度宗教最多的城市,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在这里共存。各教徒保持着自己的传统,供奉自己的神———我看见宾馆外的出租司机,清晨将新鲜的花环挂在车里供奉的神上;贫民窟周围的电线杆上到处贴着明星的电影海报,设计精美的巨幅汽车广告———“你想体验更快的速度吗?”在夜晚颠簸混乱的公路远处闪耀光芒;失学的孩子满大街都是,但这里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却非常好;找个网吧如此费劲,但这里的信息产业却一枝独秀让世界惊奇。
这是一个在破败里深藏尊严的民族。一种平和的尊严而非狭隘的民族主义。没有人三三两两站在街头不怀好意地看着你,走路时不用紧护着自己的背包,没有听到高声的争吵甚至市场里都没有高声的叫卖。连满街奔跑的乞丐儿童都充满了尊严,他们不会跪下来抱着你纠缠你。一些孩子拿着一串散发着清香的茉莉花来到你的面前———哦,这是泰戈尔曾经深情赞美过的茉莉花。他们的乞讨因这样的方式而让人心生感动。
仍然记得,买东西时因为忘记找零,三四分钟后那个印度男孩气喘吁吁地追上来将5卢比(相当于1块人民币)放在我的手心;仍然记得,宾馆的一个老服务员把手背在身后微笑地说:看看你把什么东西丢了?那是我不小心落在服务台的数码相机;仍然记得,那位热心的导游说,虽然孟买到处都是穷人,他们需要钱,但他们不卖假货。
孟买这种稳定美好的国民性让人无法忘怀。很想知道这是宗教的力量还是这个民族天赋的性格?
印度毫不掩饰自己的大国梦。印度副总理在十几天前说:“如果说20世纪属于西方,那么21世纪将属于印度。”
此言招致了国际社会的讨论和质疑。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说,对于一个人均收入不足美国2%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大胆的目标。然而,尼赫鲁大学南亚问题专家拉贾·莫汉说,一些印度人敢于做超级大国梦,体现了这个国家出现的一种新情绪。
事实上,印度作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已经引起了国际的注意。有观点说,其经济增长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高。
无论怎样,不要轻视这个国家。或许它现在并不具备大国的经济素质,但它具备令人尊敬的大国国民的气度:健康、诚信、自尊、团结而且善良。
“在孟买,如果你到达车站时火车已经开动,那么,你只要沿着月台奔跑,一定会有好多双手从车厢里伸出,拉你上车,并且为你腾出一个落脚的地方。这些伸出来的手,可能来自一个印度教徒,或是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也可能来自一个婆罗门或是一个贱民……”这是印度作家SuketuMehta在《孟买,吾爱》中的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