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原创老司城之行

[游记]原创老司城之行

2007-07-21    66.10

[原创]老司城之行

还是我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8165480)里的文章,有空大家可以去看看!

这是一次艰苦之行,也是一次快乐之行,也算一次回归之行

——题记

初识老司城应该是在以前县里卷烟厂出产的一种烟,那包装盒上就赫然印着“老司城”三个大字。不过那时候老司城在我的心中只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也觉得她离我十分十分的遥远,甚至觉得我一辈子都不可能去那么高级而神圣的地方,后来慢慢长大了,也学习了一些乡土历史,才知道老司城曾是我们湘鄂渝黔四省交界处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土司王的“老巢”,便产生了去看看的念头。不过一直都因种种借口没有成行,再者去那里交通也十分不方便,要不是这次桃子要我和她一起去看看,并以搜集资料为借口,我可能也不会一个人跑过去。

和桃子约好正月初五早上九点在电影院门口集合,然后一起去老司城。虽然早上起床的时候发现外面已经飘起了毛毛细雨,但我俩还是都按时到了约好的地点。在早点摊上吃了点米豆腐,全当早餐,又上小超市买了点水和干粮,我俩就直奔停车点了。去老司城的车只有那种农用车,驾驶台可以坐几个人,车后面搭了一个很大的棚子,再挤一些人,棚子是用钢筋和一种厚塑料纸搭成的,遮阳挡雨的还行,对风就不起作用了。我们去的时候前面已经坐满了,所以我们只好坐在后面的大棚子里了。

十点多的时候,车从县城出发。大致的路线是出县城就爬山,然后再下山,再沿着一个山谷行进一段路就到达老司城了。车篷子里堆满了货物,挤满了人,大部分都是从城里回家的农民兄弟姐妹。我和桃子缩在最里面,风不时捎带些雨点灌进来。我真不应该让桃子坐在最里面,风全刮在她身上了。但车棚子里堆满了杂物,想动一下都不行,别说换座了。车在山上走着“之”字,公路是那种最糟糕的,所以是一路颠簸。我和桃子虽然就靠在一起,但几乎要吼着说话,因为汽车发出的噪音实在太大。车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们已经被浓浓的雾所包围了,宛如置身于幻境一般,桃子说真想下车好好看看那雾。

半路一直不停的有人下车,到最后车棚子里就只剩下我跟桃子了。空空的车厢使得我们更加寒冷。大概一个小时的路程吧,十一点多的时候,车停在了一条小河边,河便是司河了,司机告诉我们已经到了老司城。下车时桃子告诉我她耳朵不好使了,耳鸣,轰轰的!

看看四周,我俩有些失望。我以前老以为老司城是个乡,最起码应该有一条不长的街道吧,但这儿其实是一个村落,零星的散落着一些人家,河对面的那个寨子相对要集中一些。

当地的老乡告诉我们河对面那个村落就是老司城的中心,从停车的地方看过去那边只不过是个由一些吊脚楼组成的村落,完全没有“城”的概念。

我正和桃子讨论怎么办时,一位老大爷朝我们走过来。我们迎上去问祖司殿在哪儿。大爷说在这条河的下游。我看河边上泊满了船,便提议桃子乘船下去。老大爷接过话说从这儿坐船大约十多分钟的路程便可到祖司殿,回来可以沿着游道回来,可以横穿老司城,再沿着那条木桥过河,老大爷指了指小河上用几根木头搭成的一座小桥。我问老大爷船夫在哪儿呢,他指着泊在小码头边的一条小木船说那条船就是他的。我问价格怎么讲啊,他说一趟20元,我说十块吧,他死活不同意,最后15块成交。上了小船,桃子叮嘱老大爷要划慢点,我们便顺流而下了。

隆冬时节,所以两岸不免显得有些萧条,但仍可见苍松翠柏挺立在两岸。峭壁树丛之间也可听见几声鸟鸣和着浅滩处潺潺的流水。河水是致清的,人说水致清则无鱼,我便问老大爷,那河里面有鱼吗。大爷说小鱼蛮多的,但大鱼现在是很少见了,因为没人管,老是滥捕滥捞的。

船行到浅滩处,大爷突然跳下水,推着船前行。他说现在是枯水季节,不推船就行不了。事后我和桃子谈起这事都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毕竟那水是沁骨的冷。

船到半道,一艘船也从旁边下水,一船的老小,把船压得很低。给我们撑船的老大爷喊道:“田妹子,到哪里去哦?”

“坡上吃酒去啊!”一个清脆的女声从那条船上逆着那清清的河水漂了过来。只见船头的那个后生使劲一篙,那船就前去我们好远了。

“两岸美景闲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因一水风景,十多分钟的路程眨眼就到了。把我们送上岸,指明了路。也是那么一篙,老大爷也回去了好远。

沿着河滩走了一小段路就看见了我们所要寻找的祖司殿和玉皇阁。两座建筑在河的北岸前后依山而建,背倚大山,脚下是河,望着的还是大山。从山下望去,仍依稀可见其往昔的辉煌。两座建筑由县文化局从本村顾的一位老大爷看守着。以前老以为其是土司王的宫殿,今天才从撑船老大爷的口中得知这其实是土司王祭祀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我们土家族的宗庙了。

首先看见的是祖司殿,砖木结构,红柱子红墙,黑瓦顶。里面却很空,除了一个明代的大钟,一个供香客敬奉的菩萨,和一些简单的坐椅之外,便再也找不到其他东西了。我问看守的老大爷那里面怎么那么的空啊,他说都是文革的时候给破坏了,很可惜啊。好不容易来了一趟,所以我和桃子各自拜了三拜,再各自烧了三株香。桃子说我磕头时在笑,磕头时怎么可以笑呢!那多不严肃啊!我只能说那有什么关系啦,心诚则灵吗,再说我的愿望也就是求个平安而已。

从祖司殿的后门出来,就可以直上玉皇阁。上去的阶梯显得陡了很多,进了大门,还有一小段更陡的木梯,进了一间小屋,可以看见有灶台,火坑。看守的老大爷说他就住在这儿,一年四季都住在这儿,一个人。我问他:那一个人住这种房子不害怕吗,何况那儿还有那么多塑造得凶神恶煞的慈悲菩萨。他说开始时是挺害怕的,尤其是打雷下雨的时候,不过现在都习惯了,好多年了,现在甚至有些离不开这里了,觉得这些都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能让他来守对他自己来说也算是一种荣耀,所以一定要把她们守护好,把这种文化完整的留给后世子孙,要不然自己就成为民族的罪人了,就算别人不那么想,自己也难于原谅自己。

穿过看守老大爷饮食起居的那间房子(也许那并称不上房间,因为她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壁板来拦隔,只是多上了两级阶梯),最里面的那间才是玉皇阁的正殿,正位塑有玉皇大帝的像,右侧还有地母娘娘,其他几位我没有怎么细看到底是谁的塑像。只是很清楚的记得玉皇大帝塑像两侧的对联是:人有三宝精气神;天有三宝日月星。左侧的那面白墙上却被游人题满了字。大多是某某某到此一游等毫无建树的“经典”之作,但也有人提那些念起来还算顺口的打油诗,具体内容我现在是想不起来了。

空空得祖司殿,一缕淡淡的香火,还有殿前那棵有些孤芳自赏的茂盛的桂花树……

也许土司王曾在这里祈福七七四十九天,也许湘鄂渝黔四省交界的土家儿女都曾来这里朝拜烧香,但今天这里的香火确实有些寂寥了,菩萨同族先前的那两根蜡烛也渐渐的熄灭了,也许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土家儿女已经将这里淡忘了,空剩下那飞檐挑角在时光荏苒中听着那潺潺的流水,枕着那轰轰的松涛,望着那高山,风雨日月中自言自语的诉说着那渐渐褪色的历史……

告别祖司殿和玉皇阁,我们便踏上了往回走的游道。游道是新修的,全是由小个的鹅卵石铺成的,镶嵌在半山腰上,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那鹅卵石一定都是从司河的河滩上背来的,本地的乡亲用背篓一背一背背的,想一定是背坏了很多背篓。走过一座精致的木桥(应该称它为风雨桥吧,因为她可以给路过的乡亲遮阳挡雨,背东西的可以来着歇气,天热也可以来这下面乘凉、聊天),便到了前面所提到的那个“村落”,也就是老司城的中心了,也就是以前土司王所居住的地方。

很多的吊脚楼,大多都在外面挂上了提供食宿的牌子,成了土家饭店加乡村旅馆。很让我们意外的是竟然在进村的时候碰到了两个来游“城”的外国帅哥,竟然还主动和我们打上了招呼。虽说在北京见老外见得我都烦了,但在这个小地方,在这个交通极度不便的小地方,而这个地方又是自己的家乡,是一个与自己,与自己民族的历史与发展息息相关的小地方突然碰到两个老外,还是让我和桃子着实意外了一把。可见这个地方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我们民族的文化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只是我们开发得不够,传承得不好,宣传得也不多。

一条古老的街道横贯整个村子,街道同样是由小个的鹅卵石铺成,两侧用大块的鹅卵石垒成高墙。在街道旁边一处看见一个刻有“子孙永享”的牌坊。据给我们乘船的老大爷说这牌坊对面两三丈远的地方便是土司王的墓穴,但现在墓穴已经封住了,不对外开放。

我本想找找土司王以前是住在什么地方的,但在那里我并没有看见气势恢宏的宫殿,也许土司王就应该住在某一栋吊脚楼里,只是那么多吊脚楼,实在让我难以分辨哪个是哪个不是,况且有些新修的可能要比以前土司王住的还要好。

可能是天冷,又加上下着小雨的缘故,街上的人特别少,显得有些冷清。遥想六百或者八百年前,纵使是两百年前,这条街道应该是热闹的,尤其是在这样的节日里,一定会有摆手舞,会有茅古斯,会有长长的号角,还会有上刀山吧,也会有巫师朗诵的或者应该说吟唱的长长的经……

沿着街道我们又下到了河滩,再沿着河滩往前走一点就到小桥了,过了小桥就该回去了。我其实是有些不舍的,可能桃子也有一点吧,于是我俩开始仿照电视里的旅游节目互相录像,用蹩脚的普通话,不自然的表情和躲闪的目光,但我们笑得特别的开心。很快就走到了小桥上,小桥很滑,我们没有在小桥上做太多的留恋,我知道以后还会有机会来的,只是希望下次来的时候不要再赶上下雨。

…………

刚好赶上最后一班返城的车,还坐上了驾驶台的座,不过同样是一路颠簸,老司城——搏射坪——高峰坡——永顺。

后记:写完这一路,我觉得无非是记了一笔流水账而已,以我在回城车上的一句话了来概括这一趟是:我们是来去匆匆。本来是桃子要做一个关于我们土家族的调查报告,邀我帮她来一起这搜集一些资料。可这一趟下来似乎并没有达到此次前来的目的便草草收场。但我觉得我还是想要表达一些东西,以前总觉得自己的户口簿和身份证上虽然印的是土家族,但和汉族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后来走出了永顺,走出了湘西,完全置身于一个汉文化的世界,才觉得自己和汉族其实是有很大的差别,也越来越觉得自己民族文化的珍贵,也越来越觉得自己丢掉了太多的自己的文化,可能这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我们很多的兄弟姐妹都把我们自己的文化丢得太远了。我开始想回归自己的文化,或者应该说得更可悲一些,我想了解自己的文化。这一趟我得到的虽然不是很多,但也确确实实的感受了一次属于自己、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解了一点属于自己、自己民族的历史。回归不是一趟旅行,回归要走很长的路,也许这只是一个开始,但愿有继续,但愿有志同道合者,但愿有传承……

二〇〇六年二月四号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28165480

转自:http://218.76.66.10/bbs/dispbbs.asp?boardID=7&ID=5655&page=163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