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河----沅江 2007-06-30 00:20:25 大中小 标签:沅江 我的故乡河----沅江 当伫立在罗子山之巅远眺,一丝随风轻拂的玉带飘绕在苍苍翠翠的莽原间。凝凝而视,你会感觉,这哪里是在山巅俯视,分明是自己在欣赏面前一幅广袤的油画山水。这就是沅江河,我的故乡河。 朦胧中,似乎传来锣鼓声,时远时近,时急时缓。哦,又到端午节,沅河最隆重的节日。黄溪口龙舟以长著称,鳄鱼首,蟒蛇身,飞燕尾高高翘起。一般有二三十多节,可坐六七十之青壮年男子。黄溪口龙舟虽不华丽,却显古朴、粗犷,这只有在沅河才能看到的独特的风景。  但你怎么才能想象出河岸上万人攒动的景象。每年的端午节,十里八乡的人们云集而至。有赶集的;有观看龙舟比赛的;有给自己的岳父母送篮(即拜节)的;有乘着传统佳节相亲的;有外嫁的女儿特意给娘家的龙舟赏红的。单单看那沅河两岸的错落简易的太阳棚,犹如天空滑翔的羽翼,又恍如置身在《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闹市中。 这时,你可以选择较高的草坡上的米粉摊要上一碗米粉或者米豆腐,慢慢品味黄溪口的风味小吃,远观龙舟竞渡。你也可以在靠近水边的专门的酸萝卜摊买上一盘正宗的黄溪口酸萝卜吃,一边看龙舟一边吃酸萝卜,还有什么比这更惬意的事呢? 没有山的河,如没有依靠的女子,就会失去水的妩媚;没有河的山,犹如孤独的汉子,缺少山的巍峨。而沅河始终与山缱绻,自然清纯风流。 山不在高,有险则名。我们龙头庵上首对岸的偏岩山(在大村)临江直立,石壁如削。山虽不高,却显山之伟岸。与水相伴,更增山之灵性。一条小径穿石壁而过,夏日多雨季节,水点滴路,透满清凉。 偏岩山后的空谷里林木青葱,自然是鸟儿的天堂。你不时会看见白鹭从空谷招摇而出,领略“一行白鹭上青天”古诗神韵。而布谷呼朋引伴的欢悦响彻全谷,你才真正感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至深意境。山侧有一石径,为红砂岩砌成。至顶,有一庙。庙不大,却独显地利。向西,沅河斜冲而来,“扁担过江赤岩湾”,向东,与古庵龙头庵相对,“双龙抢宝龙头庵”,向南,则龙头庵盆地一览无遗。春夏草木葱茏,村庄犹如碧海的船只,而山下的沅河则如汇入碧海的小溪。 春汛夏涨,正是鱼虾欲上时。楫一小木舟,轻泊在崖下,水波拍打着石崖,象情人的吻。在石崖的罅隙里,用手轻轻地摸进,里面的一窝虾子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束手待毙了,而鱼儿早就从你的手指间溜走了。有时你手指会忽然觉得钻心的疼痛,缩手看时,一只大螃蟹正挥舞着巨钳惊恐地瞪着你。 虾子?鱼场是个好去处,春夏之交,正是鱼儿产卵繁殖的季节。你可以轻泊木船于鱼场边静观,那鱼儿会狡黠的看着你,发现你确实没有恶意,它才肆无忌惮将鱼卵产在鱼草上。虾子却在鱼草丛里嬉闹。如果你用管鱛压到鱼场底下拉上来,只见群虾乱舞。 夏日的清晨,河面烟波袅袅,你可以捡起石块砸向河滩浅水的石块,翻开后,小鱼浮在水面上了,我们把它叫岩打鱼。小时,我们对此乐此不疲。 夏秋的夜晚,河岸边是漫步纳凉最佳去处。最好是打着赤脚任水濯洗,那河水冰冰凉凉,你会感到少有的舒畅。若去沙滩上,可别忘了带上电筒或者火把,你的运气如好,一定会遇上乌龟下蛋。你看它贼头贼脑的样子是多么滑稽可笑,每挖几下就警惕地东张西望,殊不知,自己已成瓮中之鳖了。 然而,这一切都变成了历史。河水不再清澈,似染了墨;鱼价随着鱼数量地减少在增长;龙舟的锣鼓声只有梦里萦绕。而沅河,也象发疯似的洪灾不断。人们对它已经非常惧怕和憎恶,只好携家带口外出打工。殊不知,沅河自身已经病入膏肓,这洪灾,谁又能够知道这就是她临死前的挣扎?! 清初辰溪四大才子之一米同登(龙头庵塘冲人)于乾隆年间在龙头庵对河石壁上书“山水苍泱”四字,每字一丈见方,曾为一方胜景,而今早已斑驳殆尽。我们只有在地方史志中回忆或者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