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卫生厅的统一部署,今天我们所在的第二医疗队主要负责为需要手术的伤病员进行手术治疗。大清早,专家们到临时病房里巡诊完病人后就早早地来到了“手术室”门口。由于昨晚的余震比较强烈,开放了2天的医院手术室又关闭了,医院只能在一楼ICU腾出一间房做临时手术室。虽说习惯了在设备先进的手术室里开展手术,但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我们的专家依然克服了没有相关器材、没有相关设备的苦难,顺利完成了2台大型手术。 ·年龄最大的手术患者· 84岁的刘奶奶是我们来灾区后的年龄最大的接受手术的患者。她是一个孤寡老人,倒下来的房子压断了她的股骨。完全断裂并且已经错位的股骨,必须依靠钢板内固定才可以恢复骨头的解剖位置,促进其功能的恢复。但是如此高龄的患者,麻醉首先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没有完善的全麻设施,只能行连硬外麻醉。老人家骨质增生,给准确穿刺带来很大的难度;而股骨干骨折又给摆放老人的体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这一切都没有难到我们的麻醉医生。摆体位、寻找麻醉穿刺点、消毒、进针,当推进的注射器手突然感觉到阻力减少时,那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穿刺成功了!整个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默契配合,用集体的力量在如此简陋的“手术室”里顺利地完成了手术,为老人家的康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家族中的幸存者· 另一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是一名53岁的女性,她的手术并不是特别复杂,但是她的经历却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黄女士有一个很大的家族,兄弟姐妹加上侄儿侄女等加起来有30多个人。她的家族成员合伙在银厂沟开了一个农家乐,经营得很好,他们的客人来自世界各地。地震发生的时候,她们全家都在农家乐里忙乎着,准备迎接远来的客人。可是她的家人在灾难来临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就被掩埋在了完全垮塌的房屋下。黄女士刚好在外廊上,巨大的震动时她本能地跑到了房子外面的空地上,除了右肩锁关节被飞来的砖头砸脱位以外,她没有其他大碍。黄女士尝试着从残砖废瓦中找到自己的亲人,可是一切都是徒劳,拖着自己受伤的肩膀,搬动每一块砖都是那么艰难!当救援队伍赶到时,她还在废墟上做着最顽强的寻找,纵使没有找回一个生还的亲人!黄女士得救了,可是她的那么大的一个家族,却这么消失了……黄女士给我们讲这些的时候,脸上有悲伤,但是更多的是坚强。她说,“我是家族里唯一的幸存者,为了我的家族,我必须坚强地活下去。”这就是灾区的人民,在面对灭门之灾的时候,他们还是那么坚忍不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援助下,我们的灾区人民很快会重建自己美好的家园,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天使的问候· 中午刚钻进帐篷,接到了戴文渊的电话,说想来看看我,还说请我们的队员到她家去洗澡。“我家有两个浴室,你们二十个人分十批就洗完了”。听到她这样说,我内心的感动再次油然而生。本来素不相识的她,这个时候成了我来到异地后这么贴心的亲人! 戴文渊是彭州市人民医院儿科的一名普通护士。5月14日晚我们刚到彭州市人民医院时,她跑前跑后为我们张罗着晚餐。看到她这么热心,我以为她是医院的负责人,想着以后可能会有需要请他们帮忙的地方,我留下了她的电话号码。没想到,在吃完晚饭后搭临时帐篷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困难。迟疑了一下,我还是拨通了她的电话。虽然时间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电话那头她的声音还是很清脆,没有任何困倦的迹象。很快,她就安排了人来帮我们固定好大帐篷,还送来的电,当光明送来的那一刻,我们都被感动了。 后来,戴文渊也会经常打电话给我,问我们休息得好不好,问我们休息得怎么样;当她从前线回来的时候,她也会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前线的情况和她内心感受。在我有需要协调和帮助的时候,我也会毫不迟疑地打电话给她,每次她都会很热心地帮助我,而我说谢谢她的时候,她总会说“谢啥子嘛,你们来帮助我们,该说谢谢的是我们!” 就这样,我们和这位纯朴的、可爱的护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电话响起,只要见面,我们都会感受到来自灾区的天使的问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