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就喜欢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来长沙军校学习,取杜诗诗意为名的爱晚亭近在咫尺了,是不能不往观的。 一个周日,我从市内乘公交,过湘江,直扑岳麓山上的爱晚亭。出岳麓书院后门,入青枫峡口,一举目,一重檐八柱方亭就在眼前了。亭顶重檐四披,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攒尖宝顶,天花彩绘藻井,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正面额镶有毛泽东手书朱色銮金“爱晚亭”匾,在秋日的照耀下,发出熠熠红光,与亭顶的绿光相辉映。再抬眼,葱郁的大山突然从三面压过来,把爱晚亭挤压得渺小起来,小得像谁家的孩子玩厌了丢在山脚下的玩具。我很是失望,无意逗留,便折向旁边的林间山路,去感受林阴、鸟鸣和山顶的远眺了。 又有闲暇,同学相邀远足,我不便推辞,相随再次走近爱晚亭。近前细看,但见亭前石柱刻有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滴翠,一双驯鹤待笼来”。亭中方石上有张南轩、钱南园游山七律二首,为晚清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所刻,题名“二南诗刻”。亭后有一巨型茶花,过人高,枝丫远伸着,显得苍劲古倔。亭旁有一小桥,为清枫桥,桥下小溪名兰溪,清清溪水汨汨而流。有碑记,此亭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山长罗典所建,原名红叶亭、爱枫亭。因四周枫树成林,深秋枫叶红艳,清代人袁枚取诗人杜牧诗意而为爱晚亭。原为木结构,同治初(1862——1870)改为砖砌,古朴典雅,平面正方形,边长6.23米,通高12米。然而,我还是觉得平平,甚而心下竟有些不屑,靠名人取名题刻博点名头和人气,不过尔尔,从心里不想再见它。 深秋时分,为习作游记,教员组织全队100名学员游湘江橘子洲、岳麓书院、爱晚亭、岳麓山,我又不得不去爱晚亭了。这次我索性坐在亭下,等同学们游览,无目的地四处张望。突然,我眼前一亮,左手亭柱间,不是一幅画吗?万枫叠嶂,层林尽染,好个秋色。再看右边,小桥,流水,浓荫,是另一种神韵。后观,前景翘翼,中景茶花,远景黛峰,多完美的风光照。前望,层叠着书院名城,茫茫苍苍,分明是一幅市井图了。惊喜之余,我不由想,寒暑晨暮,风雨霞雾,又会变幻出多少幅美丽图景呢?我悔着自己的浅薄,悻悻随队登山。到得山顶,怕遗漏美丽似的,回望爱晚亭,果然又有美景立现了。爱晚亭正在周围峰峦视线的焦点上,像个披红戴绿的少女,看护着山门,引导着游人。山因亭多了几分灵性,亭因山更显沉静,多妙的神来之笔哟,天地人合一在此有了绝妙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