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神奇归兰山寻访记(游记) |
[游记]神奇归兰山寻访记(游记) |
2008-06-10 lvren.cn |
□吴治由 蒙本昌 景之一:鼻子岩 从都匀市阳和乡政府出发,过了一个“wu 在吊角楼与衫树林尽头,栖身着一片片的乱石滩。乱石滩里,蕨草像个手艺精湛的老裁缝,一边丈量着石头与石头之间的尺寸,一边无声无息地繁衍着,使整片山坡都变成了石头的天地蕨草的海洋!鼻子岩,就屹立于这无边的乱石堆上,成了归兰山北面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又像个睡美人,躺在归兰山宽厚健壮而无比温暖的臂弯里。 鼻子岩并不是单独的一座山,它是由十多座山紧密连接而成。每一座山的岩身接近于柱状,大部分柱体的底部与顶部大小相当,其中有较小一部分的顶部略粗于底部。因每一座山的山尖皆呈椎状,且挨得紧密,所以看上去整体起伏涌动,如迎风飘扬的旗面。最南端的山崖微向南倾斜,柱体的顶部亦呈椎状且又与身后的“旗面”分开,恰如这面旗子的被绑在旗杆上。这样,整座山在视线里就成了队伍前进不倒的旗帜。而旗帜后边的归兰群山则成了“队伍”中的成员,由南向北,悄无声息地出发着出发着。可走在前头的鼻子岩却像个将军,突然停了下来驻足眺望远方,也默默地目送着脚下像一条带子似的都柳江源流远去,消失在南面的群山之中…… 景之二:擎天石柱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爬,早上十点半钟,我们终于到达了归兰山的山坳口。站在左边山地上一块天然形成的石板上,我们直着身子张开双臂放声呼喊—— ……欠身坐下去,这里风的清新和凉爽是无与伦比的,一瞬间把所有的疲惫都给吹散了。这里的天空干净而透明,除了蓝还是无尽的蓝。在天空中这无尽的蓝下,静静地飘荡着万千姿态的云霞。金色的阳光,给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镀上了一层薄金,当山风拂过,满世界的金绿像潮水一样喧腾着奔向远方……我们便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归兰山中了。 在山谷的腰部,一根粗硕的石柱高傲而雄壮地矗立,直指向瓦蓝的天穹。这应该就是堪称归兰山第二奇景——“一柱擎天”石柱了吧。石柱的根部全被几株类似万年青的树木掩盖着,但仍可以清楚和强烈的感受到,它拔地而起时的那股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和无可阻挡。石柱高约八九米,需要约四个年青人张开双臂方可以把它完全抱住。石柱顶端的石头破裂,裂缝中长出一棵粗如手腕叶少苍遒的树木。树木的根部,蔓延着几株顽强的小草。从远处看,树木、小草与这石柱浑然一体,充满无尽的生机。但走近了才知道,其实石柱本身有多处破损和断裂,但奇怪的是无论是经了多大的风雨之后,周身裂口的石柱依旧傲然挺立。兴许,这正是“生命之根”的神奇之所在罢。 景之三:石门飞瀑 从石柱脚边向下十来米远,便到了归兰谷底。这里是一片乱石滩,滩里的乱石都是山洪爆发从山上冲刷下来的。如今,它们安静地躺在水里或岸上,露出洁白的肚皮晒着温暖的阳光,像是进入了一场旷古而遥远的梦境。 顺着河沟往上,我们终于来到了归兰第三奇景的“石门飞瀑”面前。映入眼帘的,是两道从五六米高的石台上铺展下来的白练。白练间相隔不到一米,若即若离缠缠绵绵,像水族妇女手中铺排整齐而皙白的纺线,织入贝壳滩中,绣出满潭的浅蓝和闪着鳞光的细小波纹,之后化作一泓翩跹的溪流,向山谷的深处和低处流去。为了能把这第三奇景探个究竟,进到潭边的我又退回到离潭十多米远的地方,在一棵枫树旁停下。抬头仰望,潭的两边是聚奇、险、峻为一体,像是被巨斧劈成的两道绝壁。如若把眼前的山看作是一座房子的话,那么右边的这道绝壁就是一道房墙,左边的就是向外拉开的一面门板,而敞开的豁口便理所应当的被称为门洞了。呵!你瞧,这绝壁这瀑布……不正是山歌中唱到的——“门洞开,白练双双家中来……” 如果说第一个瀑布让我们看到了“石门飞瀑”的影姿,那么隐藏在背后的第二个瀑布,则是她的灵魂。然而,想要一睹她的芳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路,只有一条,在右边的悬崖上。如此陡峭的悬崖,看了都叫人心寒,哪还有人敢冒着危险攀爬上去呢?除了那些执著于美和理想的人,不再有任何人!然而,我们却只是为了满足好奇的心而已。我们一边说话,一边把目光投向绝壁上的“道路”,在心里默默地掂量着估摸着也祈祷着——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可还好,借助绝壁岩缝里长出来的杂草和树木,经过一番艰难攀援,我们终于来到了瀑布的脚下。 这是怎样的一个瀑布啊,看那样子就像是从瓦蓝的天空和洁白的流云间悬挂下来,然后把原本就连在一起的山峰分隔开,让它们近在咫尺却只能默默地相望,而天空和云彩则被挤成了一条线。突然,我才恍惚里记起来,这不就是是人们所说的“归兰一线天么?!压低视线,缓过目光再看瀑布,急促的水流跃下三十多米高的谷口,淅沥哗啦地溅打在突起的岩石上。有的碎成了一阵阵的迷朦的雾气弥散开来,凉凉地溅落在肌肤上;有的裂变成无数的水团子腾到半空,之后才一波三折地投向碧玉潭。如果你是细心的,你就会发现,水流在投如碧玉潭时与岩壁撞击起的一片片水花是那么的微妙。那轰响声,则像一群浣洗归来的少女聚在一块,打情骂俏时发出的曼妙的笑声,又恰到好处地撩拨着一颗寂寞难奈的心。那潭中荡漾着波纹,沾了阳光,多像水族少女棉面对远方客人时清纯,温婉的笑容……也许正是这些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美牵动了我,我竟情不自禁地向前挪动了脚步。碧玉潭的水不是很深,深的地方可以没过人,浅的地方恰好淹及人的膝盖;但水却清及了,清得可以看到潭底静卧的石板与大大小小的沙石——在这个酷暑难当的日子,要是能在这碧玉潭里泡上一泡,那将是何其的舒爽啊! 景之四:石上清泉 沿着山坳口右边逶迤于山腰,像一条飘带一样的山路,绕过第三个小山弯,隔着路边繁茂的蕨草和低矮的灌木丛,远远望过去,斜对着的山坡上,白茫茫的一片马桑花正迎着山风尽情飞舞。山脚下,一条浅蓝色的溪流歌唱着悠然自得地走来,在山谷中那片开阔的巨石板上缓缓铺开……归兰山的第四奇景:“石上清泉”,便静若处子般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怀揣着一颗怦怦跳动的心,我们走近了才知道,这里的溪水无比的清澈透亮。清得可以清晰地看到溪底莹润如玉的石子,亮得像水族姑娘身上的银饰在月光下发出的光芒。这里的水,也不缺失水族姑娘天生特有的温可与娴静,若不是溪水中青苔随水流舞动,你定不会感觉到它在流动。这里的石板也独具特色,顺着山谷大面积悄然地铺展,直到溪水流来的山脚才停下来。阳光下,原本就洁白干净的石板一下子变得如玉般无瑕。更绝妙的是这些石板像对常年流经的溪水萌生了感情,想要把柔情万种的它们留住,兀自在身上长出了许多形态别致,深浅和大小不一的凹槽。 看看那些分散而有致的凹槽吧,圆的如铜鼓,底部细腻而平整,四周润滑而稍向外敞开,赤脚深入槽中,水刚好没过膝盖。顿时,你像是又回到了孩提时代,在一个巨大的水盆中嬉戏玩乐;方的如巨鼎,四周宽度相当,溪流上的细小波纹,恰如膜拜者祈祷时打着回旋的轻烟,而那纵横交错的红色的纹络即是岁月精雕细凿的图腾了;短的如水族妇女织布时手中来回滑动的木梭,中部掏空,周身圆滑,而槽中踽踽而行的溪流则是不时更换的线;长的形如独木舟,船身稍宽,两端略小并向上翘起,底部的石纹在水中一圈一圈的荡漾开来;那些如脸盆、花瓷碗、拳头、牛眼般大小又深浅不一的凹槽布满了石板的周身,走远了回过头去看,多像是一串以溪流为茎缀起来的一串晶莹的葡萄……
|
转自:http://mychina.lvren.cn/scenic_5/share5913.html95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