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的作业——甘南、朗木寺、九寨、黄龙游记 图片:  回到北京已经三天了,每天晚上依然做梦在河流、草原、森林中间穿行。昨晚的梦最有代表性:在草原环抱的树林中,有一间小小的竹屋。竹屋四面环绕着一条两尺宽的“护城沟”,小方桌子跨河而立,我和谁隔岸席地而坐,“护城沟”冒出腾腾热气,这是一条流动的火锅河,随汤漂来的肉菜随时可捞起来享用。竹屋侍者还在不断将一篮篮的菜送来…… 醒来后,我开始思索梦中场景——火锅河是岷江和火锅的综合体,草原一定是郎木寺的,丢弃在一边的骨头难道象征着天葬台? 朗木寺 甘南、拉不楞寺、朗木寺,早已计划好的行程却在最后那天才正式确定下来。尽管路途险恶、谣传纷纭,我们最终决定不改初衷。 车过碌曲,公路两侧皆是草原旖旎的风光,黑的牦牛、 白的羊群、冒着炊烟的藏包,还有裹着红色披巾的喇嘛在匆匆赶路。 朗木寺是背包客的天堂,也是硕果仅存的还没有被商业开发的一块净土。 丽沙餐厅 如果不是看到门口树立着大大的英文菜单,难以相信这个破旧、阴暗、简陋的小饭馆就是号称能作出“中国最好吃的苹果派”的丽沙餐厅。靠墙的拐角沙发上,几个搞不清国籍的老外正在喝茶,我们在门边的长桌边坐定。苹果派是一定要点的,牦牛肉炒饭、西班牙土豆饼也想尝尝。手脚麻利的老板娘很快就做好了苹果派的坯,塞进烤炉里。老板是个身材高大满脸胡子的回族男人,和正在忙碌的老板娘低语了一阵,老板娘好象在抱怨“牛肉没有了,鸡蛋没有了”,两个人闹起别扭来。老板转身用带着浓重甘南口音的汉语向店里的客人宣布: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不做了。刚刚进店坐下的两个年轻人惊讶的向他求证后,疑惑地离开了。 沙发上坐的老外们,相视笑一下,仍然耐心地坐着。而我们的苹果派就要出炉了,更不能放弃。老板发泄完怒气之后,就坐到门外去生闷气。老板娘尽管窝火,还是手脚不停地忙活着。 苹果派出炉了,金黄的脆皮,粘着烤焦的白糖颗粒,切开的时候,苹果甜蜜地芳香伴着热气涌出。晚上在吃过阿里餐厅(另一派背包客推崇的地方)的苹果派之后,我们又来这里要了一个苹果派。这下你该相信它确实好吃了吧。 当我们准备结帐的时候,老板回屋了,但只是靠着墙闲坐,并不帮忙也不说话。我们说下午还要来吃英国土豆饼。老板娘说:我做的不好吃,他做的比我好,下午让那个傻瓜做给你们吃。“那个傻瓜”在墙角听到恭维,露出了笑容。 小截道者 郎木寺既是这座藏传佛教寺庙的名字,也是这里的地名。告别丽沙餐厅,我们便准备上山进寺院参观。所有的行李都放在了达仓朗木寺宾馆,随身只带着相机和小背包。小镇只有一条街道,步行几分钟就到了路口。这是上朗木寺的必经之路。 一个脏兮兮的藏族孩子忽然杀将出来。他指着我们脖子上挂的相机,“照相、照相”,热烈而反复地重申他简单的要求。他熟练的摆出一个Pose,我们乖乖地给他拍了照片。“看看,看看”,他毫不迟疑地提出下一个要求。我们一边放给他看,一面有些疑惑,他怎么知道这个是数码相机呢? 看到自己的形象在那个小窗口里显示出来,他满意的笑了。于是指着我说“糖”。 可是我没有糖。我不甘心翻开自己的口袋向他证明,只能说“没有,真的没有”。他固执地象蛾眉山的猴子,指着我的小包说,“这里有”。可是我不能象对待猴子一样对他,只好满怀歉疚和羞愧的逃上山去。 下山的时候,再次和他遭遇。应该说,相遇是必然的。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守在路口,截住每一个游客,完成“照相”“看看”“糖”的三步曲。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