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虔诚多彩的甘川藏区之旅 |
[游记]虔诚多彩的甘川藏区之旅 |
2007-12-01 yododo.com |
回应(0) | 收藏此游记 第六日:寺庙观览和交谈 至纯至极的善行 如呼吸一样自然 如阳光一般温暖着 一切有感触的世界 早上起来居然要面对阴云细雨,本来想一上早进纳摩寺峡谷。由于天气原因决定上午先去郎木寺院和格尔底寺,实施多背一公斤的活动的同时参观寺庙。下午再决定是否进谷徒步。 郎木寺院依山而建,与镇相邻,僧人们的院落与镇上的民居没有明显的边界。顺着一条倾斜石子路往上走,路上雨水泥泞,一路上去都有施工的痕迹。走上石路的最顶端,原来是镇上的中心小学在扩建,而小学的教室也比我们想象的要宽敞和现代化。绕过扩建的工地现场,与小学同高的山腰上是郎木寺的转经长廊,这里的转经筒比较古老,门廊比较低矮。小帆爸爸给我们拍录像,一不小心撞在门楣上,额头上居然破了一个口子,窘样立刻引起了一个过路藏民的轻笑。 这里估计是郎木寺的后院,本来我们可以直接穿到前殿。但是据网友说,郎木寺寺院小学的经费来自于门票收入。于是我们走到前门,小帆爸爸叫来了卖票的人。我们先去找寺管会负责小学事情的僧人,寺管会办公室在白塔旁的一个院子。在安多藏区几乎每个寺院都要建一座白塔,不知道白塔在佛教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从寺管会门口出来的喇嘛也不知道找谁,后来我们与他讲清了事由,他叫来一个年轻的喇嘛带我们找小学的老师――老师实际上由寺院的喇嘛兼职担任。找了三个都不在住处,最后找到一个叫“智华东智”的喇嘛老师。他招呼我们进他的院落,一个小院子种了几株花,还有一个太阳能灶。这是一间木屋,一掀开木屋的门一半是玻璃门后的书房,另一半是一个小炕,炕上散落了几本小学课本,墙边是一排书架,这上面的书大多数是藏语书和词典。炕旁是一个藏族人家常见的火炉。我们向他了解寺院小学的情况,这家赛赤寺院希望小学完全是由寺院开办的,主要招收安多藏区的穷苦人家,单亲家庭的小孩或孤儿,经费、老师和教室都由寺院出办,学生来自附近的四川省甘肃省和青海省。大约有一百多个小孩,一共九个老师。由于学生都住在寺院,所以目前只招收男孩。我们问现在学校最缺什么,他说以前学校条件很艰苦,学生甚至趴在地上写字,现在也有不少外来赞助,因此教学用具并不大缺。其实最缺的是老师,因为老师必须又懂藏语又懂汉语,而且还要长期居住在寺院中。他是一个谦和、憨厚的喇嘛,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当问及每天又要讲课批改作业,又要念经做功课,是否很辛苦?他说还好吧。对于他来说,帮助孩子与行善就象呼吸空气一样自然,显然他已将修行融合在日常生活中了。与他告别后,我们逛了几个主殿,殿前的彩柱和壁画富丽堂皇,而殿中酥油灯长明,一丝昏暗伴着佛像,值守的喇嘛非常热心地为我们介绍这是哪一世的活佛。 在山更高处是喇嘛的天葬台,在山的更深处还有老虎洞。不过是云深不知处,我们也不愿为这个探险。出了郎木寺,小山坡的对面是格尔底寺。格尔底寺和郎木寺差不多,只不过相距一两百米的两个寺庙却属于不同的省份,前者属于四川省。 天气开始有些闷热了,我看着街上的藏民打扮,发觉四川省的藏民还是比甘肃的更加汉化,到格尔底寺的街道也更加凌乱,路上更多没有清理的垃圾。这里的人显然没有居于旅游区的自觉。格尔底寺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唯一让我注意到的是寺殿顶都加了一层铝箔或铁箔和长突在檐下的排水管。可能是为了保护寺殿的屋脊。格尔底寺也同样依山而建,可能因为快到中午时分几道寺门紧锁。在山顶上有一大片黄色的茅草,可望到对面的山腰还有一座寺殿,殿旁是一丛茂密的松林。 下午我们美美地睡了一觉,快到四点时才起身进纳摩寺峡谷。进谷前我们发现了原来准备实施捐助文具的纳摩寺小学的地址,校园和校舍都整齐崭新,看来学校的经费并不缺乏。刚进山谷时已经起了毛雾,归返的游人发上沾满细碎的水珠。峡谷沿着一条幽长的弯流展开,不时有一段要踏着石头淌过清浅的溪流。峡谷的通道十分狭窄,两边高耸的山峰上是大片染红的灌木及绿松,有一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越走进去碰到回程的游人愈少,带着雾气天色渐渐昏暗。我们碰上的最后一拨游人告诉我们,前面不远处就是一个绿草坪。可是小帆已经没有兴趣再往前走了,我已经为他打过一次气了。环顾周围的寂廖,我们也决定往回走了。 |
转自:http://www.yododo.com/blog/011646CD69FF0456FF80808116451E0327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