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千古雄风犹在。嘉峪关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长城,现在提起来是一个苍凉的话题。资料说,如今的长城基本完整的占1/3,残缺不全的占1/3,而剩下的1/3的古代文明这一杰作就只能在黄沙淹没中品味了。元朝在中国的江山是最大的,可是朱元璋当了明洪武5年就把嘉峪关建成,目的是为了汉人与夷人各不侵犯。于是,丝绸之路开始没落了,于是处在关外的敦煌莫高窟开始荒废了,直到清朝敦煌石窟才开始又衔接上。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它的壮美很难用语言去表达,用文字去描述。 嘉峪关易守难攻,它的城门、城池设计独具匠心。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自从嘉峪关修好后,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 建嘉峪关时,军方征集了全甘肃的小米加蜂蜜拌上泥做城墙砖。这样能使砖土增加黏度从而更加坚固。在嘉峪关流传一个歌颂古代工匠的传说。有军令:为保证每一块砖的质量都一样,用料量有规定,并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制作,修城楼的砖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工匠将被处死。因为,他们认为城砖多了或少了都是不吉利的。城楼竣工时发现多了一块砖。这下不得了了。有一个聪明的工匠把它放在了城门上(房子的后面),并对指挥官说,有神灵托梦给他说一定要在城楼上放一块镇门砖方可使嘉峪关永保平安。才使建城工匠逃过一场灭顶之灾。 嘉峪关的城门设计很有意思。敌人从第一道城门攻入,当他们把战车推进第一个“城池”时,战车根本无法转弯进入第二道城门。这时,守军将士便从城墙上向下放箭把电人消灭。在冷兵器时代,折中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关内中心有一所院子,是嘉峪关守关最高指挥官办公和休息的地方。右边有一片房子,是文官办公的地方,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口岸、海关之类的单位。专门负责办理关文手续工作。 在嘉峪关的城门旁有一块鸟鸣石,据说白天从关内飞出的鸟晚上飞回时城门已经紧闭,于是为了回家却又飞不过城关纷纷撞死在城墙上,于是人们敲击在城墙角落的石头上可以听到鸟的鸣叫声。 站在城关往“外”看,城外就是关外了。关内是一片绿意,关外是一片荒漠,一边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一边是海拔2583米的马鬃山。真是关内关外两重天,难怪有千古绝唱般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