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羲皇故里,伏羲庙游记 |
[游记]羲皇故里,伏羲庙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伏羲步行街上古建筑群 陕西的情况基本能告一段落了,21日上午我从陕西渭南出发先到西安,再从西安乘大巴沿古丝绸之路,一路西行前往甘肃天水市,该线路同样也是唐僧西行之路。由于一路上修路导致经常塞车,原本5个半小时的车程竟然花了8个小时,才于昨晚抵达甘肃省第2大城市--天水市。 今日上午分别去了麦积区和秦州区,也就是北道和天水市区。下午5点15,在市区依照路牌指示,徒步一公里我来到了天水这个“羲皇故里”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伏羲庙”。毕竟当地有不去“伏羲庙”等于没有来天水这么一说法。 在伏羲商业步行街上,远远看见了一片古建筑群,灰色的琉璃瓦,朱红色的墙体显得宏伟而气魄。“伏羲庙”正大门前有个古戏台,古戏台前面是新修的伏羲广场。广场上面有一块碑,上面有江泽民在1992年考察天水时候的题词“羲皇故里”。大门两侧分别有两个过街牌坊,风吹过,牌坊上面的铃铛清脆响起。 大门前的牌坊上写着“开天明道”。大门是锁着的,从侧门验票进去,庙宇里面和街道外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仿佛就这一步让我从繁华迈进了幽静,从近代跨入了古时。庙宇里面古柏参天,浓荫盖地;庙宇辉煌,亭角挑翘;布局严谨,清幽雅静。两侧是两排厢房,厢房里面展示着天水出土的文物之类。延着青砖路向里面走,是一个大门,上面写着“龙祖”。跨过大门就是整个庙宇的主题建筑“先天殿”。殿中央是伏羲的巨型雕像,他双目炯炯有神,双手展示着一个八卦图,左侧是一匹飞马,右侧是仿制的古代乐器。大殿两侧是“钟楼”和“鼓楼”,说明在很就以前就有着“晨钟暮鼓”之说。穿过先天殿,后面是“太极殿”,同样中间是伏羲巨像,殿内两侧墙体上面画着伏羲图,图文并茂的介绍着伏羲为人类所做的贡献,好象一共列举了12条,依稀记得有:婚嫁制、专木取火、圈养牲畜、发明织布、发明八卦解释自然现象、炼铁等等啦。总之贡献可大了!在整个庙里都用各种图案,符号和文字来表现伏羲丰功伟绩。 后来导游在跟别的游客介绍伏羲庙时,我偷听了些许:庙宇内的古树栽植都有八卦之说,古柏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还说伏羲当时就发明了2进制,以至于我们现在的计算机上面就是用2进制的。还介绍了伏羲和女娲被誉为中国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知道了八卦代表着自然界“天、地、水、火、山、雷、风、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符号。 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中国第一位人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庙宇内几十处厅台楼阁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而朝房、碑廊沿横轴线对称分布,规整划一,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今天的一整天气温都比较低,约20度左右,天空阴冷,空中还弥漫着水气,因为上午下过毛毛细雨。圣庙内古树参天,青烟缭绕,在加上雾气,氛围实在难得。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7ba1b010005ti.html2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