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水古树

[游记]天水古树

2008-05-22    sina.com.cn

地理环境与人文精神是人类面对的永久课题,也是当代世界人类历史与文明研究的基础课题。生物依赖于地理气候构成的环境生息繁衍。天水地处北纬34°05′至35°10′,东经104°35′至106°44′之间,渭水贯穿全境。远古造山运动崛起的青藏高原和众多东西走向的山脉,让天水恰巧坐落在秦岭、贺兰山、岷山等山脉的交汇结合地带。在青藏高原,上个冰河时期形成的冰川,融化和发祥出流向东方的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水系。地处长江、黄河中上游的天水,地理气候与青藏高原和两大母亲水系密切相关。来自印度洋的湿热气流在经过秦岭和青藏高原的阻挡以后,才能软弱地进入这里。在西北方,极地和西伯利亚的寒流只有经过茫茫蒙古草原、沙漠和贺兰山、六盘山等山脉的持续减弱,才能到达这里。这就使得天水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稳定的地理气候环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近百年,天水的年平均气温总在10℃上下,年平均降水量约450至600毫米,无霜期一百八十多天。适中温和的气候,绵延纵横的丘陵山岳,使得天水和陇右地区基本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植物多样性的地带。悠悠渭水自西向东蜿蜒流过,沟通和调节,滋润和灌溉着两岸的黄土地。形成了天水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古往今来,人们说到天水的地理气候,都用风和日丽、林泉之地,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等溢美之词加以形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天水这座古树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而言,还须加上一句“一方水土养一方树”。树木的生长如同人的生存,有了适宜的环境,自然就有了丰富的滋养,也就有了健康长寿。细数天水六、七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汉柏唐槐,说它们得益于天地造化并不为过。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之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之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之君子,福履成之。”《诗经·周南》中的这首诗,以简洁明快而又意味深长的优美语言,抒发了人与树木的相互关爱,表达了朴素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哲理。它可能是中国古代有文学史以后我国第一首表达人与树亲密关系的诗歌。由此看来,远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感恩于树木对人生活的关爱和庇护,并且敬仰给人们带来福祉的树木,用心呵护树木,让树木造福桑梓。

天水南郭寺的“春秋柏”,也是一棵栽种于春秋时代的古柏。这棵硕大的古柏向我们证明,天水人的祖先爱护树木的人文传统至少有两千多年了。它也证明,人文环境的良好,是天水能够保存众多古树到今天的一个重要原因。

纵观天水二千七百年的建城史,从秦人先祖在天水始设邽、冀两县,到西汉王朝在天水设立统治陇右地区的天水郡,再到唐宋时期统治陇东南的秦州府。以及后来明清时代的陇右道秦州府。处于丝绸之路交通要地的天水,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的重要,物产的富庶,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环境和传统。在更早的上古时代,这里是女娲部落和伏羲部落的繁衍生息地。人文的悠远和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在这片较早开化的土地上根深蒂固。明清以前,历代王朝都把这里视为“前庭院里的花园”。他们派到秦州的官吏,多数都是皇亲国戚或心腹之臣。到天水作官,虽无高位重权,却是生活和享受的好地方。在漫长的王朝年代,除去三国时期和后来唐玄宗天宝年间的战争动乱,天水和陇右在大多数岁月里都处于相对安宁的和平环境。这就使得当时的天水人可以安心于物质和精神享受,有心于花草树木的栽培和风花雪月的时尚,美化自己的家园和生活。这种人文时尚并非一时的生活取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环境背景。比如,在宗教方面,南北朝时期佛教在天水的兴起,很快造就了著名的天水麦积山石窟及其精美绝伦的雕塑艺术。在建筑方面,秦人开创的板屋及其朴实而又精致的雕梁画栋的建筑艺术,直到今天依然深深的影响着渭水流域乃至我国北方的建筑风格。西秦岭和陇右茂密的原始森林资源,让古代天水人生活在树木和花草之中。人们受益于森林和树木,自然在思想意识中关爱树木和森林。民间栽植花草树木在各个王朝时期都蔚然成风。这个时尚或者说人文传统,显然也得到了当时官方的倡导。

以现存六百年以上的古树为例,多数生长在昔日官府衙门和社会名流人家的庭院;或者道观和寺院;或者古老村镇的宗庙祠堂。可以想象,在那样的年代,官府、贵族和大户人家的门庭,总要长有硕大的树木,而且是国槐和松柏这些有长寿和福祉象征意义的大树,既是一种权势和地位的昭示,一种文化财富的昭示,也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造福子孙的人文精神的追求与展示。在道观、寺院、宗庙和祠堂里生长的古树,是另一种启迪和教化,一种召唤和宣扬。人的精神追求和享受,赋予并演化成树木的美丽年轮和风情,促成了树木的广泛栽植和关爱,成为天水在各个王朝时期经久不衰的人文情怀和优良传统。也为今天的我们留存下一笔无价的精神文化遗产。从今天还活着的古树身上,我们能看到往昔岁月里。秦州城乡古树星罗棋布,林阴相拥相接,树下童叟与家犬相嬉戏的美好画面,也能想象出天高云淡时节,或者瑞雪飘飘时节,硕大的古树枝叶与古老的秦州屋檐相映生辉的优雅景致。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f15dc010006kx.html21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