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甘肃平凉之行 |
[游记]甘肃平凉之行 |
2007-07-25 blog.com.cn |
我们可以相信——拥有过的,便不会再失去 在人生最美丽的时刻,我们来到甘肃,既没有想象中的农村的破败疮痍;也没有出人意料的堂皇富丽,我们只是看到了西部农村的真实面貌(至少是庄浪县和静宁县的)。然而,正是这普通的生活状态和质朴的西部农民给了我们最深的感动,对我来说,这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与他们真正的零距离的交流。当你见到了庄浪县96万亩的梯田在贫瘠干旱的土地上为人力开垦,当你听到了静宁县农民高亢结实的歌调是顽强精神的音符,当你体会到崆峒区吴岳村十年间几何级数的经济力量增长的农民的创造力,我不相信会有人不为之感动。 过去的我们见到的是课本上呆板的农村,现在的我们仅是了解了这谜样的的地方,将来的我们希冀为他做些什么,而永远的我们,将记得这一片给我们带来感动的土地! 列车带着我向从未到过的西部驶去,一路上,车窗外看到的绿色渐渐减少,或许干旱的西部离我不远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惊奇的发现货车穿行的山岭间流淌着一条浊黄的大河,我猜想这就应该是黄河了吧,还有的就是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单侧倾斜的屋顶,我猜想,这次甘肃之行应该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第一次罢。 我们的实践之行似乎是马不停蹄的,在汽车上度过了许多时光,12号由兰州去平凉,车行至会宁之前我们看到的大多是荒芜的黄土山,而后甘肃的绿色竟把我震憾了,越近平凉绿意就越浓厚,我对这次实践也充满了信心。(平凉的许多土地都退耕还林了,他的这项工作真的很有效果) 现在回想起来,我认为至少从我到过的两个县的农来看,他们是有着坚忍不拔的奋斗意志、浪漫美好的未来憧憬、质朴淳厚的待人风骨、扎实稳重的生活态度的。我想我的实践收获也应该是紧紧围绕着农民去写得。 坚忍不拔的奋斗意志:在庄浪县,我确实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车在山间的公路上行驶的时候,很多同学喜爱窗外的梯田纵列、麦浪翻滚的景象,照片留下了瞬间的美好回忆。这只是最表层的感受,当我们知道这里的农民用30年的时间在原来的山地上移动土石2.76亿方,150人为此伤残或牺牲后开垦出96万亩的耕地,解决了庄浪人民的温饱的大问题,这时候的我们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战天斗地的庄浪精神,什么叫做农民的伟大。之后我在看梯田,就更关心种的是小麦还是紫花苜蓿了。 浪漫美好的未来憧憬:这是一片等待了千年的土地,等待收获、等待腾飞,在伏羲的出生地静宁县和全国文化模范县庄浪县,我没有想到农民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或者对未来的向往的强烈。庄浪县几乎每一家农户的门楣上都刻着“耕读”的字样——耕,强体魄壮筋骨,使精力充沛,游刃有余。读,开启心智,使心胸豁达,容化苦难,不断理解、充实、创造……展开的想象一下农民们手把锄头的耕,为的是全天下的人能够更好的读,耕是读的基石、读愿作耕的归宿,我们在甘肃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根。每个同学看到了这门上的字都心头一动,我知道,他们是看到了干旱的大地下的蓬勃的生命;看到了黝黝的黑夜里的黎明的曙光;看到了这一颗颗质朴的心中的熊熊的火焰——我们看到了希望!(这一点在我们在小学里面捐书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体会,孩子们的眼睛里面是清澈的,我很希望把许多有趣的东西讲给他们,可是时间不允许,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再去一次。)然而,千年的耕读传统给了他们什么改变么,他们仍然在这干旱的土地上拼搏,我们走访的仍然大多是辛苦过活得农民,我对这传统的不作为而为农民们鸣不平,所幸的是,几乎所有的农民都会认为知识和技术是改变他们贫困面貌的关键,我们是相信农民的普遍的受教育水平不高的现状在未来可以得到改变的,耕读的魅力也必将有她的发挥的。 质朴淳厚的待人风骨:在入户的走访过程里,一些小钉子我还是碰了的,有的农民对我们有警惕性,但是有了当地的人的帮助之后,我们的交流还是很顺利的,许多农民愿意跟我们聊天,尤其是孩子。在吴家村,一个民办教师家庭的女孩子接待了我们的走访,调查结束之后,她让我们在自家的本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我们也勉励她要好好学习,我并不希冀这些小事能够给她什么改变,但我也希望自己让这一颗火种燃烧得更旺。走访中我爱看农民的笑,演员应该是表演不出这些交流中没有掺杂丝毫的杂念的笑的,被这样的笑容感动,我在采访中甚至不愿意躲到阴凉处和他们说话,我觉得这样的明媚的笑应该是在太阳下面感受的(不过的胳膊可不这么认为,后来发现晒出了两条红腊肉似的胳膊,呵呵)。在静宁县的韩店村,我正为“内压”升高无处排遣而惶惶的时候,一个看起来年逾古稀住着拐棍的老人也不说话,只是微笑着把我向他家里面引,我确是很感激他的,因为我觉得不说话的老者是颇有些仙风道骨的。这次调研,农民的质朴是象一杯酒的,就如我们在甘肃吃的酒酿一样,不烈而果腹,这是粮食般的踏实、酒一样的淳厚的农民。 扎实稳重的生活态度: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在村子里看到了许多老人,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沧桑,可能他们曾经开垦过梯田、他们或许曾经为这片黄土地欢笑与哭泣,但是我们只是看到他们的现在的扎实的生活态度,外表上他们和其他地域的人是一样的,但是耕读的的传统又让他们与众不同。很多农民有自己的想法,在静宁县一户农家的老人告诉我,村子里面一半的人都有了农用车来打农药、拉化肥之类的,等今年的果子一卖出去,他也马上就买一辆,还算记着将来家里的9亩果树全结了果,日子就会好过的多。说实话,我当时听得着生产的家常也很振奋,因为我听着老人家对自己的美好生活作好了一步步的打算,那美丽的生活画卷就在眼前。农民们的生活是踏实稳重的。 上面的四个特点只是我结合自己的感受和十天的经历也出来的,它远远不能够概括我的感动和农民的可爱,20号的下午,我们从兰州乘火车返回北京,路上我没有打牌(虽然我也不会打得)而是思考着十天的甘肃之行给了我什么,我本以为自己不是一个容易受感动、善于用语言表达感动的人,但我不得不承认——离开了甘肃我才明白过来——那是因为我对真实的社会了解的还是太少了。一旦你切身的体会农民的生活,就明白了为什么这样貌似平凡的一群人会时刻不停的延续并且创造着中华文明千年的神话。 最后,我觉得用这首《黄水谣》是能够做一个实践之行的结尾的。希望有机会可以再去一次。 黄水奔流向东方, 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 浪又高, 奔腾叫啸如虎狼. 开河渠, 筑堤防, 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 豆花儿香, 男女老少喜洋洋. |
原始链接:http://qinghuan.blog.com.cn/archives/2006/1308739.shtml |
转自:http://qinghuan.blog.com.cn/archives/2006/1308739.shtml2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