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是佛祖显灵还是自然现象敦煌的千年佛光敦煌旅游攻略

[游记]是佛祖显灵还是自然现象敦煌的千年佛光敦煌旅游攻略

2008-06-10    1735.info

学者赖比星拍到的宝光

孙永学先生在黄山拍摄到的宝光
佛家认为,只有与佛有缘的人,才能看到佛光,因为佛光是从佛的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传说1600多年前,敦煌莫高窟建窟前曾闪现“金光”和“千佛”的奇异景象。那么,“金光”和“佛光”的出现,是“佛祖显灵”呢,还是一种自然现象?近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学者赖比星撰文指出,“佛光”其实并不神秘,它只是一种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光学现象。

公元366年的一天傍晚,在中国西北部的甘肃省敦煌市附近的一座沙山上,“佛光”的一次偶尔呈现被一个叫乐僔的和尚无意中看到了。看到“佛光”的乐僔当即跪下,并朗声发愿要把他见到“佛光”的地方变成一个令人崇敬的圣洁宝地。

受这一理念的感召,经过工匠们千余年断断续续的构筑,终于成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举世闻名的文化艺术瑰宝———敦煌莫高窟!

今天,在敦煌莫高窟第332窟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碑文上记载了这一段莫高窟创建的原始动机。那么,乐僔和尚看见的“宝光”到底是什么呢?

文献有将“金光”解释为霞或因幻觉所见的“光象”,也有将它解释为“佛光”的,如余秋雨在其《文化苦旅》中用白话文对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前半段,特别是对“乐僔……忽见金光,状有千佛”作了较为详细而生动的阐释。

关于金光的成因,国内外学者提出过多种学说,有“复杂散射”学说,也有“先反射,后衍射”学说,还有“先衍射,后反射”学说,不一而足。由于存在一些缺陷,至今尚无定论。最近,赖比星的论文提出的“衍射-反射”成像原理,成功地解释了宝光的形成过程,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佛光”形成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当观察者处于太阳和云雾之间时,就很有可能看到“佛光”环在云雾上显现。

赖比星告诉记者,“佛光”,俗称“宝光”,它是一种在有云雾的山地较常见的大气光象,以往人们认为在峨眉山多见,因此人们又把“佛光”称之为“峨眉宝光”。简称“宝光”。

千百年来,“峨眉宝光”驰名古今中外,佛教的渲染更使其富有传奇色彩和神秘感,吸引着无数的好奇者前去探寻。

赖比星说,“宝光”呈现所需的客观条件其实并不苛刻,只要有光源和云雾,观测者介入光源和云雾其间,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观测者就有可能看到宝光环在云雾上显现。这个宝光环红光圈在外,紫光圈在里,其相应的光圈介于红、紫光圈之间,具体排列从外到内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宝光环中间的“佛”(人影)其实就是观测者自己的影子。

用光学的知识解释,就是光源(通常为太阳光)从观察者身后射来,在穿过无数组前后两个薄层的云雾滴时,其间的前一个云雾滴层对入射阳光产生分光作用,后一个云雾滴层则对被分离出的彩色光产生反射作用。

反射光向太阳一侧散开或汇聚,任一个迎接那些汇聚而来的光线的着眼点(即站在太阳和云雾之间的人),都可见到略有差异的环形彩色光象,这就是宝光。

赖比星说,只要光照较强,云雾滴半径较小,大小均一,一般都可见到多个光环明亮程度不同,但色彩排列顺序相同的“宝光”,一般都为4圈,因最外层的第4个光环圈光强过弱,通常情况下即使出现,人眼亦难于分辨。

专家指出,敦煌的“状有千佛”实为人影在云雾中交互放射形成的多重影像。

赖比星告诉记者,事实上,宝光在给人以美好感受的同时,还因投射入光环的人影(“幻影”)产生不同寻常的变形能给人以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感,而乐僔和尚所见的“金光”“状如千佛”正与此有密切关系。

赖比星说,为弄清宝光及其中所谓“幻影”实际呈现的情形,他曾多次前往峨眉山、黄山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1999年12月22日,他首次在峨眉山目击宝光之时正值隆冬,云雾顶部高度在约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基本维持,始终徘徊在金顶舍身崖下不远处的山谷中,使他有机会对宝光及其中的“幻影”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他对宝光挥手时发现,由于有淡淡的云雾弥漫于人体四周至光环间,致使所见自身身影不再是平时所见的一对一的二维平面剪影式模样,而成为交互变动的多重立体形式。

转自:http://www.1735.info/wei/tu/57287540589250.html20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