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玉门关烽火台遗址 |
[游记]玉门关烽火台遗址 |
2008-05-22 163.com |
可惜玉门关距离敦煌市之间还有百公里的戈壁滩。秦时明月汉时关,昨日的辉煌也早已不再。余下的只是一座耸立在干枯的疏勒河道旁,戈壁滩中已有部分坍塌的废弃正方形小城堡。黄土夯筑,沟壑纵横,面积约600多平方米。置身残垣断壁间,仍能隐隐感受到边关的铁马金戈之气,使人不得不慨叹历史的沉重和苍凉。玉门关城垣开西、北两门,二门各嵌以对联,西门联云:“汉关秦月,千秋巨壁超金塔;黄漠绿涛,万里春风度玉门”;北门联为“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多故人”;门楼上高悬“无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楹联。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不远处的戈壁绿洲,点点羊群如星辰点缀之中,刺目的阳光让人恍然自失。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玉门关与阳关同时设置,并为西睡边塞上进入西域的两大关口。玉门关一度曾为荒芜凄凉的代名词,西汉时为玉门都尉治所。王莽篡位后不久,丝路中断,此关封闭。但自东汉建武至延光一百余年中,丝绸之路又三通三绝。东汉时,玉门关已改为玉门都尉所辖。两晋南北朝以来战争频繁,又因中西方海上交通日益兴盛,丝绸之路呈现出衰颓迹象。到隋唐之际,晋昌(安西县)到伊吾(哈密市)的大道畅通,又是捷径,玉门关迁至今安西县双塔堡附近。从此,旧玉门关就逐渐衰败了。关口湮没,长城坍塌,路无人迹,终于沦为废墟。如今的玉门关已经被风化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土台,昔日车水马龙、驼铃叮呼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再现,成了“春风不度”的荒漠寂野。想当年汉将班超为击退匈奴,率铁甲三千出敦煌,走玉门,从此征战西域数十年,班超年迈时曾上书汉武帝,只求生入玉门关,回到中原以度晚年,最后他如愿死在了洛阳。当历史课本上的文字和今日苍茫天地中的废墟所重合时,心中的感怀无法描述的。 玉门关的得名与中国玉石之王和田玉有关。相传自从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小盘入关,到中原经商。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过小方盘,运到内地。 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一队官兵,专门往内地押解运送玉石。这队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小方盘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束手无策时,一位有经验的拉骆驼老人告之“要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关神才会高兴”。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后,骆驼才平安地到达了长安。关城也因城门被砌上了一圈闪光的上等玉石而更显雄伟,并被称为玉门关了。
|
转自:http://blog.163.com/sh221263%40126/blog/static/2473904620076269444941928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