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甘肃会宁支教日记(一五三) |
[游记]甘肃会宁支教日记(一五三) |
2008-03-06 rdedu.net |
甘肃会宁支教日记(一五三) 2008年2月21日 星期四 元宵节 不知会宁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如东人过元宵节主要是放烟花爆竹,放哨火;包春卷,下汤圆,炒糖豆;挂灯笼,猜灯谜,赏花灯…… 放哨火就是到野外烧荒草。田埂上,河岸边,沟渠旁,只要有野草秸秆的地方,元宵节这天往往被烧得寸草不留,焦黑一片。为什么要放哨火?点火者振振有词:烧掉这些陈年柴火,利于新苗的萌发,这些灰烬作为有机肥料,滋养草苗的生长。还有,旺火过处,藏匿于间的虫卵会被烧死,庄稼可少些虫害侵袭。于是,每年元宵节下午,有些小孩就迫不及待点起火来,烽烟四起,还没到晚上,村庄就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一到傍晚,一串串、一堆堆、一波波,一层层,或火球,或火把,或火堆,或火浪,或火帘,或火丘,火光冲天,映天红赤,连十五的月亮也不知溜到什么地方去了。诗人李琪写道光年间南通风俗说:“山村好是晚风初,烧火连天锦不如。但祝麻虫能照尽,归来沽酒脍池鱼。”极好地描绘了当时放哨火的盛况。这几年,野草少了,但习俗依旧,于是就把烧锅的柴禾捧到野外过一把瘾。没草的人家,拗不过小孩,只得买烟火鞭炮来弥补缺憾…… 包春卷的馅一般是荠菜加肥肉条,没肉的就打几个鸡蛋摊蛋皮,划成细条,拌在预先放过盐挤过汁水的荠菜里,然后用油炸。黄澄澄,冒着青烟,还发出“咝咝”响的春卷端上桌子,色、香、味、声一应俱全,真让人垂涎欲滴,咬上一口,烫嘴了,张得老大的口呈“O”型,痛并快乐和麻着,嘴角流出的不知是口水还是油水…… 然后炒糖豆,这是我家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母亲先把黄豆炒熟,再把预先放了红糖的酽水倒在锅里,只听得“嗞——”的一声,锅里突然喷出一股白烟,水分瞬间蒸发了,糖就严严实实的包裹在黄豆上,等热锅凉了,用铲子轻轻拍打,糖豆就一粒一粒的分开,捡一粒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又甜又香又有咬劲,长辈说,元宵节吃糖豆,从年头甜到年尾,一年顺顺当当,圆圆满满,开开心心! 今天是元宵节。在如东,我恭祝会宁和如东的同行们2008年元宵节快乐!元宵一过,我们得准备行囊,很高兴马上又可见到会宁的领导和朋友们了……
|
转自:http://blog.rdedu.net/blog/user1/fengkj/archives/2008/11343.html35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