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无计划的漫游--闽之行日记-10-武夷山中国国际旅行社 |
[游记]无计划的漫游--闽之行日记-10-武夷山中国国际旅行社 |
2008-07-01 513cits.com |
作者:teresa_xu 发表日期:2002-10-19
2002年6月7日 保护区 一大早吃过老板娘准备的早餐,拿好行囊,上了周大叔的摩托车,开始前往保护区。 从上午6点开始,到下午5点结束,令我不禁怀疑旅游书上说的公里数,加上中途看景,拍照,我足足用了约12个小时的时间来回武夷山风景区到武夷山保护区,怀疑旅游书上单程40公里的指示,可能不算上黄冈山吧。 第一站是到达保护区中的自然博物馆,据说在中国同类型的博物馆里,武夷山的自然博物馆是物种最多,陈列的最好的,说明是最详尽的,上述说法虽是道听途说,但如我这般只看过很少自然博物馆的人来说,已经足够呆上半天了。 不错,陈列的物种非常的多,从哺乳动物到鸟类(武夷山世界上鸟类资源最多的地区之一,约有300多种)到昆虫(昆虫在我国有32个目,1000个科,武夷山就有31个目300多个科)到爬行类(蛇有5科26种,其中五步蛇有50多万条,)和植物(森林覆盖率92,毛竹种类80种以上,占全国三分之一,植物种类3-4000千种)皆有,文字说明也很专业,严谨。 可惜的是,可能由于当时走进博物馆的加上我只有两三个人,客人少,为了省电,灯光不足,字不大且模糊,眯着眼睛,帖近牌子,才走马看花地看了一些介绍。
我有点失望,难道正如报道所说,这种美丽的猫科动物就一步步在人类的追杀中从一个个它们曾经栖息过的领地中消失了吗?小时候在动物园看到它们懒洋洋的,像家养的猫一样躺在铁笼子里,咆哮山林的威猛磨蚀不再,王者风范荡然无存。最可怜的是介绍牌中还写道:“。。。虎骨,可以泡酒治风湿,虎皮,可做衣服,摆设。。。”“帅哥”走到我面前,指了指华南虎的标本,说:“华南虎始终会灭绝的,是事实,文献中野生华南虎不到四十只,一个物种到了如此稀少的数目,已经是濒危到了极点,几乎是无法说要拯救就能拯救的,更何况我国在保护上,追踪上存在很多问题和失误,。。。除非真有奇迹!”可能他看到我黯然的神色,连忙安慰我:“小姐,看不到华南虎不要紧,外面还有很多猴子呢。” *¥#·#~¥*,真不知道华南虎和猴子除了都是动物外,血缘上还有什么紧密联系?。。。。。 武夷山的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博物馆前面已经成为猴子的乐园。几个家族的猴子带着戒心和人类亲近。老老少少,摊开手板要吃的,很知足的样子,不挑吃是一大特点,似乎它们知道,在远祖时和有它们沾亲带故关系的家伙,带上来的东西一定不会有问题,能给它们吃的也一定不会有问题,他们也是用这些,吃这些的。他们来看它们的,带着看希奇的目的,它们何尝不能要回一点点报酬?到人类建立的景点要收门票,MONEY的拿来,到猴类的地方也要收门票,MONEY没用,MONEY买来吃的东西有用,又是他们自愿给的,就当是门票吧,省下找吃的时间去创造别的猴类没有的生活,何乐不为? 周大叔一直站在摩托车旁边抱住我买的面包和矿泉水,车前的篮子时不时有一两只猴子不理会他的呼喝,翻找着塑料袋,见到没啥好吃,又不见他肯施舍才怏怏离开。看着猴子们和人类们一起彼此流露刻意的亲近,却忘不了保持戒心,感触良多,如果华南虎也像它们那样,又或者像卷缩在脚下的家猫,是不是不会有灭绝的命运。可能华南虎太有性格,闹市华庭中无法融入,山林中独行独断,一山不存二虎,蓦然回首,方寸之地也丧失贻尽,走向末路。究竟是物竞天择还是物竞人择? 离开博物馆,周大叔忙问:“上不上黄冈山?”其实,观他的神色很矛盾,上吧,摩托车载人上下山累得很,路远的很,也不是好路,不上吧,少了一部分车费。我也矛盾,本来就一身离非洲兄弟不远的肤色,去到商场化妆品专柜的小姐总缠着不放,介绍美白产品,虽不以为耻,却因为乘摩托车上山一半路途中已经感到山中尽管凉风习习,太阳却烈的可以,皮肤由于没有涂上防晒油开始发红,生疼,更可恶的是,半边臀部开始发麻,走路时脚肚子发抖,变成罗圈腿,还带拐。上吧,看情形还要挨半天,不上吧,风景总在前方。何况黄冈山被称为“华东屋脊”,山顶周围属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不去可惜。 咬咬牙,“上吧”,嘴里的口气是长叹一声。 摩托车也长叹一声后启动。 沿途上去,是黄泥土沙石路,咯咯噔噔,上下牙齿碰撞不断,上颚开始发酸,臀部怎样安放都疼得发麻,旁边的小面包和中巴擦身而过,滚滚沙土扑面袭来,眼睛难以睁开,一抹脸,恍如化妆时用了一层劣质粉底,拌着热力逼出的面油,腻乎乎搅做一团,还偷偷跑到牙齿间去捣蛋,土腥味盈满口腔。 桐木关在眼前出现,它的下半身还带有一点古典的色彩,上半身就是“现代派”了。不知道那位仁兄设计时参照过什么版本,把桐木关的上半身弄成两层的四角塔状倒也罢了,愣是在塔身上贴满一些厕所常用的白瓷片,两层塔檐“金碧辉煌”,贴上金黄的瓷片。让我记起广东某古镇一个著名宝塔,重修时也用上这些瓷片,还在报上洋洋千言表达了一遍“现代材料装饰古塔,焕然一新重现人间”的文字,差点没让一位老专家晕倒不起。世界上可用的颜色数之不尽,能配的起下半身的古朴想来不难,怎么如此漠視色彩资源?不解! 桐木关出去分开两条路,一处通往江西,一处通向黄冈山顶。某种意义上,黄冈山应该是两省共有。 桐木关除了曾经是军事要地之外,附近还是中国红茶的重要产地之一。1610年荷兰商人第一次运往欧洲的红茶就出于此处。中国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三种,小种红茶是福建的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而“正山小种”由于产于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一带,所以又称“桐木关小种”或“兴村小种”,其茶汤特点带有松烟香和桂圆香。(崇安县也就是今天的武夷山市,北宋淳化5年建立,1989年8月21日才撤崇安县,建武夷山市。) 茶是没的品的了,红茶特有的艳丽色彩只有在脑海中过一过。唯一感到安慰的是一路上各种从没见过的鸟类从身边,头上飞过,即使不见鸟影,也可以听到呖呖的鸟音,许多不同颜色的四脚蛇在山壁上探头探脑,最惊喜的是看到一只大野山羊站在路边,见车来耸身跳荆棘丛中。。。 从低向上走,出现不同的植物,盘山公路重重盘旋,蜿蜒曲折,细长地穿行在耀眼的翠绿丛山当中,山涧的小溪时快时慢的奔跑着,水流涮上岩石时发出清脆的喘息声,溅出水晶样儿的珠子,高高跃起,在阳光的投射下展示一瞬间的光彩后,跌落消失,继续随着水流前行。 如果植物有强弱之分,铁杉一定是植物界的强者,越往高处,见到越多,时而见一株,不问世事,我行我素,傲然矗立,同蓝天,艳阳,大地结合一起,伸展着每一条枝叶;时而见一双,若即若离,风的作用使枝叶稍稍缠绕,又依依不舍的分开,摩擦之间发出的声响,仿佛聊谈绵绵情话。时而见三四株,似一家人般互相扶持,迎接日出日落,黑夜白昼,风雨雷电,历尽无边世情,仍不舍不弃。 和周大叔坐在路边啃面包喝水,忆起博物馆的简介说有50万条五步蛇,周大叔说它们时不时会在路上晒晒太阳,并玩笑般对我说:“别怕,你是广东人,蛇怕你们广东人!”我“哼”了一声:“别忘了我们都是南方人,南蛮呀!嗬嗬!闽南的‘闽’字也有个虫字,同类同类!” 山顶终于到了! 华东第一高峰----黄岗山,2158米的山顶阳光隐身,风雨欲来,黑云张牙舞爪四处探头探脑,我站在福建/江西两块界碑中间喘气,终于无法抗拒疲惫,一下子坐在青绿的高山草甸上,再后来不管三七二十一,索性躺倒,把草甸当作巨大的褥子,垫在身下。同一群乘中巴上来的某大学生闲聊,他们坐着,我躺着。他们羡慕的称赞:“一定很少人乘摩托车上来的,会很累的,你一个女孩子,可以嘛!”周大叔也说:“一年不出两三个”。虚荣心弄得我昏昏然,然后是后悔,臀部的麻和疼让我害怕回去的路,不敢说出来,怕他们失望,这使得我是又疼(主要疼得不是地方)又累(腰部像被打了两拳,直也不是,弯也不是)又悔(山下的旅馆多舒服,嘿嘿)又恨(怎么这样不争气)又怕(怎么挨回去的时间)。
|
转自:http://www.513cits.com/wuyigaikuan/wyslygk/youji/073.htm22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