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游记——穿行福建(一) 人生犹如旅途,旅途亦即人生。 自从退休以后,旅游就成了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第一次见识武夷山的美还是从特种邮票——“武夷山”那里看来的。 方寸之间,九曲山水构成了一幅国画长卷。那份秀丽、宁静的美,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直使人觉得,如果不到武夷山,将是人生一大憾事。因此,退休以后计划去福建旅游的第一站就放在了武夷山。 我们是从上海去往武夷山的。列车到达武夷山已经是后半夜了。 武夷山是座旅游城市,除了旅游,几乎没有别的事业。当地人自称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刚一下车,便是大批的旅馆客车揽生意。夜已经深了,人生地不熟的,别无他法,只能坐上一辆跟着走。 同行还有一对上海老夫妻,一起到了旅馆。我到房间看了看,觉得还行,谈成价格120元。那两位老人很不满意,说他们住标准间从未超过80元的。以前我们没经验,去了贵州、山东好几个城市,一直住的120元,还以为标准就是这个价。从此以后,我们才知道,市面价格乃80以下也! 旅馆还负责包车导游,一再地劝说我们用他们的包车。他们说,武夷山交通很不方便,景区相隔又远,如果没有包车是很困难的。当时因为没有经验,出发前也没做什么功课,结果就订了旅馆的三天包车,包门票,包导游,外加包买火车票。这是我们化费最贵的一次,却也是我们最潇洒的一次旅游。附带说一句,旅馆那位拉客旅游的说客口若悬河,嘴边有一痣毛,外号人称“一撮毛”,据说在此地也是一号人物。 这时已经很晚了,加上一天的旅途疲劳,两个人倒在床上便已呼呼入睡。 第二天一早按导游的安排,去虎啸岩和一线天景区。 刚吃完早餐,导游和包车就等在门口了。两个人连同导游坐了一辆小包车,享受了一番包车的气派。车很快便到了虎啸岩的入口。导游去买门票,她买的是团体票,也不给我们看票价,说是看了以后你们心里就会不平衡的。可见票价一定很便宜。 进山后不多远,便是一道崖壁陡坡,登山之路是峭壁上凿出的一道道石阶,有的地方加有一道水泥拦杆。导游介绍说这里就是“好汉坡”。所谓好汉坡者只有好汉才能登上也! 好汉坡上人山人海,游人排着队慢慢地向上走,真好像是挤在中百公司的楼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有人说这里光突突的石崖似乎比华山的天梯还要险峻。战战兢兢,眼睛都不敢往下看。可我们往上看是人,往下看还是人,根本体会不到好汉坡有多险多陡,也体会不到何以这里便叫做“好汉坡”。 经过20多分钟,我们到了一处倚于悬崖之上的平台,叫做“半入云”。其实这里并不高到哪里,说半入云未免过于夸张。 在这里可以遥望虎啸岩对面的武夷群峰。导游一一作了介绍:有一奇峰周身光突,惟峰顶树木葱笼。一道陡坡,百来条纵沟从峰顶直贯山底,似被洪流冲刷而成,也好像神仙衣袍上皱折飘带,所以称为“坡仙带”。还有一峰独秀如柱,一道石岩斜拖下来,状似象鼻,称为“象鼻峰”。较远处,双峰挺立,称为双乳峰。更远处,有一高峰斜插云端,这是景区的最高峰──“三仰峰”。稍近处有一山峰,峰顶平坦,隐约可见几处楼阁。导游说那就是明天我们就要去的“天游峰”。   半入云处是游人停留观景的地方。在这里照了好几张武夷风光,又留了几张影。歇息过后又立即上路。  又过了10多分钟,经过“集云关”到达虎啸岩峰巅。岩顶有一岩罅,直劈涧底,深不可测。岩罅上有一木桥,过桥不远就无路了。岩壁上钉着一块木牌,上写着“定命桥”三个字。导游说古时有仙人在此修炼。以前岩罅上只有道石梁作桥,游客过桥非常危险,能否平安返回,只好看命运好坏了,所谓“生死祸福,各有天命”,因此此桥称为“定命桥”。但我想桥那边既然无路,过去只不过看看修炼遗址而已,又何必冒此生死之险呢?莫非只是试一下自己的“天命”或者“仙缘”? 但现在过桥却十分容易,桥很宽,很稳。两边还有铁链扶手,连我们这样恐高的,也若无其事地过去,想要摔下去也难。 站在桥上能看见岩罅在前面变得很窄,回过头来,能看见岩罅延伸到立岩之间,所以这里叫做“小一线天”。拍了几张照片,因为距离太近,体会不出一线天的高深莫测,所以效果不佳。 这里也有个观景平台,从这里遥望好汉坡,才看出好汉坡的险峻。见一行游人沿着坡脊天梯向上攀登,其角度最陡处竟然超过70度,刚才也不知怎么胡里胡涂,不知危险地上来的。看来“糊涂是福”,人生有时糊涂些也好。  从定命桥走不多远,面临悬崖处有个洞穴,危崖边一道红漆木栏。洞口朝阳,顶岩斜倚,阳光直射洞壁,仿佛晨曦宾至,故得名宾曦洞。据说山风迅起时,洞中如虎长啸,所以宾曦洞还有个名称叫虎啸洞。  宾曦洞内供奉观音菩萨,洞口香烟萦绕,烛火明晃。据说菩萨是很灵验的。我们在洞口留了影,膜拜了菩萨就开始下山了。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