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武夷山--又一个美丽的地方

[游记]武夷山--又一个美丽的地方

2008-05-22    bokee.com

分类:默认栏目

2006.12.2009:05作者:云中漫步 | 评论:0 | 阅读:0

武夷山风景

武夷山风景区是1982年国家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全区呈长条形,东西宽约5公里,南北长约14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 武夷山是由色砂砾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属丹霞地貌。几万万年以来,因地壳运动,地貌不断发生变化,构成了秀拔奇伟,独具特色的“三三”、“六六”、“七十二”、“九十九”之胜。三三指的是碧绿清透盘绕山中的九曲溪,六六指的是千姿百态夹岸森列的三十六峰,还有七十二个洞穴和九十九座山岩。 武夷山碧水丹山,千姿百态,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 武夷山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如今悬崖绝壁上遗留的“架壑船”和“虹桥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西汉时,汉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用乾鱼祭祀武夷君。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受到封表,并刻石记载,还明令保护山林,不准砍伐。唐末五代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里,把武夷山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称之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宋绍圣二年(1095年),祷雨获应,又封武夷君为显道真人。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陈朝顾野王首创武夷讲学之风。宋代学者杨时、胡安国和朱熹等都先后在此聚徒讲学,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颂赐宋儒朱熹,匾额悬挂于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故后人称武夷山为“三朝理学驻足之薮”。至今山间还保存着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的武夷宫、武夷精舍、遇林亭古窑址、元代皇家御茶园、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山寨以及400多处历代名人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为研究武夷山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武夷山风景区还有双竿竹、方竹、建兰等罕见的竹木、奇异的花卉、稀有的鸟兽和名贵的药材。特别是这里盛产的色艳、香浓、味醇的武夷岩茶,以其“药饮兼具”的功效,名扬四海。 闽中山水奇秀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澈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风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 九曲溪全长约9.5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形象地勾画出了九曲溪的秀丽轮廊。 九曲溪次序是逆流而数的。武夷宫前,睛川一带为一曲。主要景点有:大王峰、幔亭峰、铁板嶂、水光石等;右折,从浴香潭北上,是为二曲。主要景点有:玉女峰、仙榜岩、仙馆岩等;经雷磕滩,溪水折而向南,形成一人湾环,是为三曲。主要景点有:小藏峰、仙游岩、升日峰等;由卧龙潭,向北至古锥滩,为四曲。主要景点有:大藏峰、仙钓台、御茶园、小九曲等;从题诗岩、小九曲北上至平林渡口,是为五曲。诸曲唯五曲地势宽旷。主要景点有:云窝、武夷精舍、茶洞、隐屏峰等;由此经北至老鸦滩为六曲。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主要景点有:天游峰、晒布岩、仙掌峰、响声岩等;经老鸦滩,至百花庄附近的獭控滩,是为七曲。主要景点有:三仰峰、天壶峰、琅岩等;芙蓉滩东西为八曲。此曲有“水上动物园”之称。主要景点有:上水狮石、上、下水龟石、象鼻岩、骆驼峰、猫儿石、海蚧石等;从幛岩附近的浅滩至齐云峰下的星村镇,是为九曲,主要景点有:齐云峰、白云岩、双狮戏球石等。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曲序逆流而上。自崇桐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这样随波逐流,更加轻快、迅疾。游九曲,所乘之舟为8-9根去皮毛竹烤后扎成。吃水浅、浮力大,游人乘坐安稳舒适,视野开阔,可见山景,能赏水色,漂流而下,疾徐相间,既轻松惬意,又有惊无险,是现代旅游中颇带刺激性的旅游项目。 玉女峰位于九曲溪二曲溪南,因其酷似亭亭玉立少女而得名。玉女峰突兀挺拔数十丈。峰顶花卉参簇,恰似山花插鬓;岩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乘坐竹筏从水上望去,俨然是一位秀美绝伦的少女。“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这就是玉女峰风采神韵的真实写照。玉女峰与大王峰隔溪相望,象一对脉脉含情的恋人,铁板嶂横亘其间,好像故意从中作梗。据说: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后来,从远方来了位叫大王的勇敢青年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沙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 从此,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一天,玉女驾云出游,被武夷山美景所迷,并下凡与大王相亲相爱。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密告了玉皇,玉皇大怒,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定要与大王结为夫妻。铁板鬼便施展妖法将他俩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山岩横亘在两恋人之间,日夜监视他俩。这就是现在的铁板嶂。从此,两人只好凭借镜台,泪眼相望了。玉女峰下的浴香潭,相传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的“印石”是大王送给玉女的定情信物。玉女峰东侧有圆石如镜,光洁照人,是玉女梳妆台,壁间“镜台”二字,是武夷山最大的摩崖石刻。 大王与玉女的故事曾被搬上银屏。 大王峰又名沙帽岩、天柱峰,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仪而得名。它雄踞九曲溪口北面,是进入九曲溪的第一峰。大王峰海拔530米,上丰下敛,气势磅礴,远远望去,宛如擎天巨柱,在武夷三十六峰中,向有“仙壑王”之称。 大王峰四周悬崖峭壁,仅南壁一条狭小的孔道,可供登临峰巅。这是一条直上直下的裂罅,宽仅尺许,中凿石级,可拾级盘旋而上。裂罅越高越窄,有的地方登临者需侧身缩腹,手足并用而过。明代徐霞客称其为武夷三大险径之一。峰腰有张仙岩,相传是汉代张垓坐化之处。有天鉴池,池水极清沏,虽旱不竭。池上流泉名“寒碧泉”。池侧为宋羽士林文能结庐处。从这里再升一梯,有升真观故址。从观左拾级而上,则为通天台。再往上登数十步,便到了大王峰顶。 山顶有清庚子年(公元1900年)崇安南门潘氏建立的“云屏山房”。这个潘氏云屏山房,当时还出版过宋大学者刘子翚的代表作“屏山全集”。潘氏祖孙三代都热衷地方教育,在大王峰上编著史籍,刊印大量书籍发行。可称为一个小型出版社。 大王峰巅地势平旷,古树参天,积叶遍地。东壁岩罅间有升真洞,洞内有虹桥板跨空,船棺架临其上,历数千年而不朽,人亦莫能取。山顶上还有一条深不可测的岩罅,宽约一米多,下窥黝黑,投以石,声殷殷如雷,片刻方息。相传这就是宋代屡遣使者送“金龙玉简”的地方,故名“投龙洞”。站在峰巅,俯瞰武夷群峰碧水,江山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城村汉城遗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西南1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汉城遗址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 城址呈长方形。 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城的东、西、北三面,崇溪环绕,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城墙沿山势夯土建筑,残高4-8米,东西城垣共保留3处豁口通道, 为当年的城门。城外有护城壕。经发掘,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住宅、冶铁、制陶和墓葬等遗址多处。中央高台上的宫殿遗址一组包括大门、庭院、主殿、侧殿、厢房、回廊、天井、水井和排水管道等。建筑物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布局严谨,与当时平原地区的城市布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独树一帜的“干栏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统,利用自然山坡、沟谷建成,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称奇。从出土的4万余件具有强烈汉代风格的文物来看,说明两千多年前福建就已具有较高的冶炼铸造和制陶等工艺水平。 有的学者认为,城村汉城是当年闽越王余善的行宫;有的则推测是汉武帝平定闽越后设立的一个军事城堡。究竟谁是谁非,它是怎样兴起衰落的,还有待考证。 武夷山:烟霞舒卷画图中  2001-10-20 12:02:25 来源:人民画报 素有“奇秀甲东南”盛誉的武夷山,三三秀水清如玉(九曲溪),六六奇峰翠插天(三十六峰),还有九十九个俊秀奇丽的岩石和诸多洞、涧——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美景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桂林之秀。唐天宝七年(748年)武夷山就被朝廷册封为名山大川,20世纪80年代这里又被国务院先后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1999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武夷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山不但是中国的名山,更是世界的名山大川。南朝顾野王游武夷,以“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赞美之,宋代朱熹则以“峰峦岩壑,秀拔奇伟,清溪九曲,流出其间”来勾勒武夷山水的格调和布局。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主席比阿特丽兹·卡奈尔·德·巴尔科夫人游览武夷山后,欣然命笔:“未受污染的武夷山风景区是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 属典型丹霞地貌的武夷山,于青苍中露出赤红。所有山峰都翘首向东,仿佛千军万马,奔腾向东。细观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峰岩,有的像孤峭的玉柱(玉柱峰),有的像尖耸的石笋(接笋峰),有的像壁立的屏风(隐屏峰),有的像突兀的楼台(虎啸岩),有的像蟠踞的城墙(晒布岩),有的如苍鹰搏击长空,有的似三花争奇斗艳,……雄伟壮观,千姿百态。武夷山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冬末春初或雨后初晴时多云雾天气。在天游峰、大王峰、三仰峰顶观武夷云海,似大海波涛旋卷翻腾,群峰飘浮在万顷波涛中,突隐突现,神秘莫测,如蓬莱仙境落下人间。古人诗云:“万仞峰巅控十洲,苍寒晓色浸双眸。雾铺海市山如浪,壑涌云潮屋似舟。”晨曦到来时,“武夷佛光”偶尔也会出现在茫茫云海之中,五彩光环套着人的身影,酷似佛像,令人恍入神话世界。 登峰可望水,乘筏可观山,是游览武夷山的独特之处。九曲溪发源于华东屋脊黄岗山,全长六十公里,经风景名胜区的一段9.5公里,就是人们常说的九曲溪。九曲十八弯山环水绕,“曲曲山迥转,峰峰水抱流”。自上而下一个浅滩连接一个深潭,浅滩与深潭交错分布,两岸峭壁夹峙,溪水紧束,水流清澈,鱼石可数。宋朝李纲诗云“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两岸还有架壑船、仙锐函、千年不烂稻草、钓鱼竿、摩崖石刻及紫阳书院等历史文化景观与山水融合在一起——山与水、自然与文化结合得如此紧密,如此完美,令人称奇;而游人仅需乘座一叶竹筏就可饱览两岸万千景色,同时聆听熟知武夷掌故的竹筏工娓娓细数典故神话,堪称世间一绝。 著名散文家刘白羽在《武夷颂》中道:“如果说丹山是武夷的铮铮神骨,碧水便是武夷的悠悠心灵。”武夷山的神骨与心灵有机地结合为一幅幅神奇的中国山水画卷,而悠久的文化遗迹点缀在山水间,又似这些画卷的金石印跋,处处体现出中华文化和自然独特的意境之美。“日月往来苍翠杪,烟霞舒卷画图中。”武夷山有看不完的美景,写不够的诗篇,绘不尽的画面,拍不完的镜头——“武夷收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 武夷山下畲族村 □ 钟家魁 熊慎端/文 吴光明/摄 【由来】【习俗】【现状】  在风景如画、驰名中外的武夷山下有个名叫渡洲的自然村,全村47户、130多人口全为钟姓,是武夷山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然村。 从武夷山市区往南方向过星村镇再沿江星公路前行16公里,一座石拱桥横于村前,整个村庄呈一字长形,房屋沿路而建,村前一条小河潺潺而过,岸边杨柳依依,村后翠竹成荫,绿茶飘香,一派怡人的田园风光,这就是武夷山市星村镇黎前村渡洲畲族自然村。 【由 来】据村里老人讲,族人的先祖是从广东境内迁徒而来的。至今已传29代,迁移年代已不详。在村里,流传着一种与其它畲乡略有不同的种族起源说法。传说在远古时代,高辛帝与敌国作战,久攻不下,遂张榜招士,言明有能灭敌首领者,即将第三公主许配,招为驸马。眼看张榜限期将至却无人揭榜,高辛帝愁眉不展,忽一神犬跃起撕榜而去,众皆惊奇,神犬泅河潜入敌军帐中,至夜半咬下敌首首级而返。帝以为人犬岂能相配,欲悔,而神犬前曰:“将吾关入谷仓,七天七夜不与人见,不食,则可成人。"帝依言,至第六天,皇后恐其饿死,开仓视之,则身为人身而头尚未变化,帝悔不已,无奈,将三女与之成婚后送入山中居住。后生五子,俱皆抱入附近寺中请和尚起姓,寺中方丈以见面时所见所闻之竹篮、闪雷、木盘、钟声、鼓声分别起姓为蓝、雷、盘、钟、鼓(盘、鼓二姓现已罕见),此后代代相衍,辗转迁徒,子孙遂散居全国各地。 现在族中子孙起名按字派先后以区别辈份大小,其字派依次为:永、明、崇、友、祖、宗、诚、爱、 绍、金、宣、思、建惟、嘉、大、万、先、上、林、其、如、致、朝、政、国、家、喜、升、平、后、嗣、能、昌、识、万、世、仰、声、 名40字,村中成人现多为国、家字派,从这些流传下来的字派中,可以看到畲族祖先遗留下来的忠孝勤俭、善待邻里的民族传统。至今村中还存有先人六条遗训:敬祖、孝亲、和邻、信友、治生、怀刑,其中第一条"敬祖"规定:毋亵祭祀、毋伤薪木。反映了畲人长期居住山中,注意到保护树木能避免水土流失,守好祖坟的原始环保意识。而"怀刑"则是教导后人要遵守法纪。 【由来】【习俗】【现状】 【习 俗】村里的婚丧喜庆等生活习俗和生产农事活动也别具特色,姑娘出嫁的时候,要由舅舅抱上车,姑娘必须表示依依不舍,泪别娘家,否则,会被视为家教不好,婆家则必须分红包给新娘的弟妹,表示关心爱护。族中若有长者离世,其家中后辈女性必须每人轮流到灵枢前哭诉,哭诉的内容大概是赞颂长者劳苦有德,以及责怪自己对老人照顾不周,最后祝老人在九泉之下不再受苦受累。族中亲人在参加完丧礼后还要将丧事酒席中的糯米饭带回家给小孩吃,以此保佑小孩健康成长,长命百岁。  村中每到农历六月十七,还要“做会”,轮流由几户人家做东,请各家各户到宗祠中聚餐,商议解决族中一些公共事务。如果村里需要筹集一些资金建设公共设施,则在春节正月里到附近各村舞"鱼灯",鱼灯由竹篾作骨架扎成鲤鱼形状,外部糊上红纸并画上鱼鳞、鱼鳍,到晚上将蜡烛插在里面点燃,一条大红鲤鱼就"活"了,这样的红鲤鱼一般有1.5米长,40厘米宽,一支鱼灯队有十几条"鱼",为首鱼灯稍大,鱼灯的舞法有一整套的规定动作并配以锣鼓铙钹等器乐。鱼灯起舞时,只见大红鲤鱼在夜色中上下穿梭,悠游嬉戏,十分精彩。舞鱼灯者大都是村中的青壮年,年纪较大者则敲锣打鼓配合,如果碰上舞龙队伍,则另有一套鱼龙相戏的舞法,以表示对邻村村民的友好和合。因此,附近村民对鱼灯都非常欢迎,鱼灯上门表演庆贺元宵时也是热情地以酒菜接待,鱼灯舞到正月十五就必须结束,并且当天晚上要将鱼灯烧毁,以此表示鲤鱼跳出龙门,升入仙界。  村里的另一民俗盛事就是“举烛灯”,烛灯是在一块50厘米长的木板上插上三根蜡烛,周围用竹篾架糊上20厘米高的白纸上不封顶,白纸上写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等祈福词语,祈祝新年人丁兴旺,庄稼有好收成。烛灯每两年举行一次,在正月十五晚上举行,每家自备烛灯,家中有多少人(包括刚出生婴儿)则必须有多少烛灯参加。在准备举行烛灯游行的正月十五下午,先要将土地公像从村头抬到村屋再返回,各家各户则在家门口燃放鞭炮欢迎。晚上7时左右,选定吉祥时刻出发,板上同时点燃三根蜡烛,烛灯前后连接,长达数十米,沿附近公路绕游一圈,而后返回,所经村庄、村民点香点烛,燃放鞭炮"接龙",祈求烛灯为所经之处带来风调雨顺,人畜安康。游行时,长长的烛灯队伍时而直行,时而逶迤,配以施放焰火,几千人在田野中随灯而行,夜游的场面颇为壮观。 【由来】【习俗】【现状】 【现 状】村民原先大多以种植水稻为主,每年春季开始浸种,选择好插秧日期,邻里互相帮工,只管吃饭,不给工钱,每年在"双抢"(抢割头季稻、抢插二季稻)之前都要杀鸡,加入一些人参等补品炖吃进补。吃时大人吃头和翅膀,壮劳力和小孩吃腿和肉。以此希望小辈茁壮成长。村民对牛还特别有感情,凡是家中母牛生小牛后,要给母牛吃红糖拌米饭和鸡蛋酒,以补养母牛身体。现在,随着粮食市场变化,村民也调整了种植结构,水稻只种单季,并且接受当地政府引导,开始种植烟叶。还有一部分人则到城里从事旅游业,村民的生活水平在当地处于中下水平,人均收入在2300多元左右,也有少数富裕村民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房。 由于村子所处位置交通便利,村民也能够很方便地接受教育,和外界沟通。近年来,村里先后有数人考上大中专院校,年轻一代基本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村里还有一名市人大代表,政府方面也对村里实行了一些照顾政策,为村里打了两口井,修了一座水坝。最近,还为村民接上了自来水。 在长期与周围汉族人民友好相处中,村民的一些生活习惯逐渐发生了变化,衣着服饰已经趋于大众化,会讲畲族语言的人也越来越少,现在只有村里几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还能讲一些畲族话,年轻人当中,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也知之甚少,这些都让村里的老人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再过几十年,就再也看不到自己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了。

转自:http://lygjsyz.bokee.com/viewdiary.14112676.html34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