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胡里山炮台即将出版-≡遛游鹭岛≡

[游记]胡里山炮台即将出版-≡遛游鹭岛≡

2007-07-18    xmn.com.cn

胡里山炮台》即将出版

用石条将炮口封死的西炮台外景

台心水池不是蓄水池

山顶“瞭望厅”和“信炮”

八年磨一剑,厦门市胡里山炮台管理处书记、主任韩栽茂历经八年,十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近16万字的《胡里山炮台》。该书目前已进入最后的校勘阶段,将于不久后面世。《胡里山炮台》的出版,将填补厦门港要塞炮台的历史空白。

韩栽茂从1997年开始致力于明清古炮台、古炮和克虏伯大炮的历史研究和保护修复工作。近年来在《中华遗产》、《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福建文博》等专业学术刊物发表文史、文保论文十多篇,特别是两年前和中国兵器北方重工杨国礼工程师共同撰写了厦门胡里山克虏伯大型火炮修复保护《施工方案》、《技术文本》、《平面、三维图册》等三大文本近14万字,并在此基础上率先提出室外巨型钢质文物保护新理念,获英国哈理森博士、香港吴志华博士等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和肯定。

十年前任职于胡里山炮台管理处后,韩栽茂发现,厦门的炮台历史几近空白。面对世界各地游客探寻的目光,又了解到全国文博单位都有一本自己的书,他心中常觉愧然。据韩栽茂介绍,在他的撰写过程中,前5年主要查阅国内外资料,收集、整理石壁炮台和胡里山炮台的史料,特别是道光、光绪两朝的奏折、克虏伯历史档案馆资料和历史照片,进行现场勘察,走访相关的专家、学者等。后三年则利用工作之余编辑、撰写。全书的撰写,采用了福建地方史史志、海军档案资料、国家档案馆史料和散见于各种报刊杂志的文章、照片等,努力全面地还原石壁炮台和胡里山炮台的历史。

《胡里山炮台》一书系统、全面、公正、客观地介绍厦门港海防炮台的历史沿革、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厦门港要塞炮台和厦门海防的一个缩影,更难能可贵的是,它逐一指出了现在普遍存在的对胡里山炮台认识的误区,纠正谬误,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面貌。

“世界古炮王”重量“多”了40吨
1984年胡里山炮台对外开放以来,一尊由德国兵工厂于1893年生产的28生(280毫米)口径克虏伯大炮的重量被确定为49994.63公斤(近50吨),并因此被权威机构认定为“世界古炮王”。实际上,这尊世界古炮王的总重量是87123公斤(近90吨)。这是韩栽茂为修复保护这尊世界上惟一仅存的室外巨型钢质文物,于2005年专程邀请中国兵器北方重工集团特种机械厂高级工程师,以及兵器研究所的专家来到现场,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对克虏伯大炮1000多个零部件逐一进行测绘,并按“军标”制出近千张平面、三维图纸,再通过三维模型换算后得出的准确结论。

克虏伯大炮每分钟打1-2发炮弹
到目前为止,全国海防炮台已基本形成“克虏伯大炮每半小时一发,每打一发炮弹,炮管就发红,必须用水池的水来冷却炮管”,及“在台心建水池是为了蓄积雨水”的冷却说和蓄存雨水说,事实上德国克虏伯历史档案馆提供的28/L/40炮表数据和清军教材《克虏伯炮操法》、《克虏伯炮说》、《克虏伯海台炮管理法》等十多卷资料表明,克虏伯大炮每分钟发射炮弹1-2发,可连续发射上百发炮弹。台心水池是“将战将操”之用,即用一磅的肥皂和50公斤的水调制成肥皂水,平时用来擦拭大炮,战时用来擦炮闩。

“起驳上岸”用的是大型人力机械
重达近百吨的两尊克虏伯大炮是如何运载,如何上岸安装的?这对于生产力低下的清王朝而言,实属不易。这些疑问,也常常激起游客的好奇之心。然而,现有的史料只有《光绪朝硃批奏折》中的寥寥数语:光绪22年(1896年)11月,胡里山炮台建成后,由福州马尾的船政厂“造方舟”装运,于同年“赴厦起驳上台,安置万妥”。“方舟”为何物,顾名思义,“四方形的小船”;如何“起驳上岸”?原有两种说法:一是埃及堆土法;一是滚木式法将炮管推上炮台。小船载大炮?精密的军工产品可以这样安装吗?这些有悖常理的说辞在游客的哄笑声中逐渐不再被人提及。韩栽茂在历经七年研究之后,偶得两张珍贵的印有北洋水师印章的老照片,即运载大炮的“方舟”(驳船)和“起驳上岸”安装所用的大型人力机械“珩吊”,揭开了“方舟”运载和“起驳上台”之谜。

“瞭望厅”是指挥台 “药库”并非“水牢”
在后山区最高处,有一块高达7米的巨型花岗岩石,过去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只能依据形状如鼓浪屿日光岩而将其称之为“小日光岩”。而实际上,在岩石顶上凿平后筑有面积为2.5平方米的瞭望厅,“以观贼踪。”
瞭望厅上设有一旗杆,用旗帜来指挥其他炮台。瞭望厅旁架一大炮为“信炮”,是异常天气和夜晚指挥其他炮台之用,它们是胡里山炮台作为总指挥台的历史遗存。

后山“药库”(火药库),到前不久还被称之为“水牢”,这一错误的“始作俑者”就是当年在此拍摄的电影《海囚》。为了情节需要,剧组在弹药库中放进一些水,当成影片中关押“猪仔”的场景水牢。电影拍摄结束后,这里就被以讹传讹地当成是炮台所设的水牢了。

大炮发威六次 击沉击伤日舰
人们普遍认为,胡里山炮台建成后,只发挥过两三次作用。韩栽茂说,事实上炮台至少在六次大规模的战争中发挥过巨大作用。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海军四次攻打胡里山炮台,均因胡里山炮台“发威”而以失败告终。1937年9月3日,日本舰队攻打厦门时,克虏伯大炮重达270公斤的炮弹准确地拦腰击中日军若竹型驱逐舰163号,其主炮和鱼雷发射器全部被摧毁,敌舰水兵当场死伤21人,遭到毁灭性重创的敌舰沉没于青屿外海,在此战役中,还击伤日舰“羽风”号。1937年10月—1938年5月,厦门抗日保卫战中,胡里山炮台克虏伯大炮再次发挥了“天然锁钥”的巨大作用。

转自:http://www.xmn.com.cn/viewthread.php?tid=27130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