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由 rasin 所发表 】 四、茶洞和苗鱼 花垣县的三天生活不能不提茶洞甜美的回忆和麻栗场苗鱼辣辣的回味。茶洞就是大文学 家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麻栗场苗鱼可堪称天下第一的辣食美味。 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这座湘渝贵三省交界处的古镇。弯进巷口,就踏上石板铺成 的街道。刚刚下过一阵雨,石板湿漉漉的,路两旁的木制民房散发出幽幽的气息,高高 翘起的四角飞檐上落着几只淋湿翅膀的小鸟,呆呆的看着飞檐上的小兽。不是看到小货 摊儿上现代工业的产品,真觉得仿佛置身在雨雷电之神湘夫人的描写,楚巫医至今仍在 民间用诡秘的方式驱病疗伤就无不渗透着一股精灵古怪的感觉。湘西的人文景观却也表 现的淋漓尽致。走在这幽深的巷道中,听着远处河流汩汩的水声,周围静的让人透示过 气来,似乎一两声咳嗽也会打破这边城小镇的宁静。每家每户的门口都有桃木刻的神符 ,进门就看得到天地祖师的牌位,香炉里的香是一刻也不会断的,总是缭绕着烟火。 走过一条窄窄的小巷,又转了个弯,视野了下子开阔起来,沸腾喧闹的声音搅得气氛一 下子活跃了。眼前一条清清润润恬恬柔柔的河从小城中流出,在不远的河滩上调皮的打 了个滚,唱着歌快乐的赂前奔去了。青青郁郁的远山轮廓蒙蒙,夹在山谷间的河弯在阳 光下波光淋淋。当年翠翠爷爷拉的摆渡船还在悠悠的荡在河上,翠翠的雕像就在河滩葱 葱的绿树丛中。河边传来洗衣妇们爽朗的笑声和棒槌梆梆的捶击声,小镇的孩子们在河 里嬉闹着,他们个个都是戏水的高手。山因水而清,水因山而秀,这一切又因人而有了 生气。 在湘西我们一直享用着当地的美食,辣椒的餐餐都看的到,南瓜叶子、萝卜缨子顿顿都 有,一种叫"棒棒"的山蛙每天都吃的到,还有粟米腌酸鱼那是乾隆吃的供菜我们也可以 享用,至于酸豆角、酸肉更是轮流上桌。但花垣麻栗场的苗鱼算是叫我忘不掉的。 到麻栗场之所以吃到了苗鱼,也算老天帮的忙。那天一直在淅淅沥沥的下雨,我们几个 人从山里出来已经浑身湿透了,加上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两根油条垫补的肚子早就唱起 了空城计,小风一吹就哆嗦,上下牙床发起了电报。车到麻栗场司机介绍我们一家苗馆 ,吃上一顿风味独特的苗族炒鱼,喝上二两苞谷烧酒对我们当时来讲就是一桌大餐。 司机显然是这里的常客,老板娘笑眯眯的给我们搬来茶炉。我们簇拥在茶炉的周围,湿 衣服都冒起了白气,都给冷坏了。老板娘拎着两条鲜活的草鱼在我们面前晃了晃,过了 一下秤,就七手八脚的清理了鱼的内脏,然后几刀下去解决了前期准备工作。"辣椒多放 点,我们给冻坏了,得吃点辣的发发汗!"石头叫到。老板娘依旧笑眯眯的"包你满意, 有独特的发汗配方让你身心健康"。你的天不会是……。她把切好的葱姜大蒜投到翻滚的 热油里,马上飘出香味,我们快晕过去了。剁好的鱼块给扔进油锅,老板娘用铲子翻了 几翻。我们不敢再看下去,口水已经流出来了。等做好的苗鱼端上来,才发现一大锅的 辣椒连条鱼尾巴也没看见,所谓的独特秘方也没看她放没放。掀掀锅底才露出几块鱼肉 。未未怪石头辣椒要得太多,石头说自己也吃不消。司机大哥侃侃而谈:"苗鱼就是这样 ,辣椒是鱼的两三倍,而且鱼鳞不刮,黏液不去,这样鱼肉保鲜美,辣椒也别有风味, 既不腥气也不干辣。"不用问那所谓的发汗配方肯定是辣椒了。"天哪!这可怎么吃呀! 得给辣死","辣死也得吃,要不就得饿死!"也顾不得许多了,吃!大概给饿急了,七八 个人一锅苗鱼全部进肚,还吃了两三碗的鱼汤泡饭。湖南人不怕辣,从这苗鱼可见一般 。这鱼直辣得我们舌头在嘴里打转,从胃口一直辣到嗓子眼,眼泪鼻涕和汗止不信的流 ,呼呼喘着辣气还大叫"爽!"。几个人眼珠子都瞪圆了,好象看到的人都是一个个的辣 椒。这是我们这次到湘西以来辣椒食入量最多的一次,从那以后我看到那个尖尖的红红 绿绿的东西就浑身象撒了辣椒粉,一段时间里拒绝辣椒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