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读书:蔚为大观的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伊斯坦布尔游记之六) |
[游记]读书:蔚为大观的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伊斯坦布尔游记之六) |
2007-07-21 sina.com.cn |
断断续续地写游记,自己都感觉好像在应付了,但是关于伊斯坦布尔的考古博物馆,还是觉得很有必要认真写写。当时曾经想买一本关于该博物馆的书回来看看,却因为薄薄一册标价高达35欧元而作罢,没想到回来在网上并未能找到该博物馆的网站,也没有更多可以参考的资料,只好凭借记忆落笔了。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博物馆,它的前身为帝国博物馆,由著名艺术家和博物馆馆长奥斯曼"哈穆迪"贝于19世纪末建立。189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如今,博物馆由东方文物博物馆、希腊、罗马、拜占庭文物博物馆和陶瓷博物馆三部分组成。博物馆展示的文物超过6万件,馆藏文物更多达百万件。 博物馆毗邻老皇宫,这么大的一个博物馆,门前却非通衢大道,而只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门脸也很平常,不过两扇普通的铁门,颇有些出乎意料。但是,一进入博物馆的庭院,却马上让人肃然起敬。 入门的左手边是一幢二层小楼,这就是东方文物博物馆。门前摆着两个大石狮子,一看说明,原来是公元前8世纪的文物,当时就让我很激动。在门前摆石狮子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可是中国本土是不产狮子的,这种风气实际上是随着佛教传入而带来的,而更早则可以追溯到波斯人对狮子的推崇和喜爱。这对石狮子,绝对称得上是中国石狮的老祖宗了。 公元前8世纪的石狮子 东方文物博物馆主要展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阿拉伯和早期安纳托利亚的文物。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文物是后巴比伦的琉璃砖浮雕。几年前,有一次看柏林博物馆岛的介绍,发现其中最让人赞叹的文物就是后巴比伦的伊达什门整体被德国人挖掘带到柏林,当时就对2000多年前的人们居然已采用蓝色琉璃砖拼贴出那么美丽鲜艳的图案而震惊,这次终于在伊斯坦布尔亲眼看见了这些后巴比伦艺术的代表作。琉璃砖历经了时间的磨洗,依旧色彩明亮,浮雕的动物栩栩如生,确实让人惊叹不已。未及细究这些墙面装饰物原来到底是在什么建筑物上,是城门还是厅堂?琉璃面砖的装饰艺术从巴比伦起源,不断流传,最终也来到中国,它们是正是中国九龙壁艺术的鼻祖。而且,琉璃砖浮雕中除了狮子,牛等动物之外,还有一种动物很可能是龙,虽然他的外观乍看之下和狗有些相似,但是它后腿的爪子和中国龙是一样的,身上也有鳞片,耳朵是卷曲的,或者是羊角的变形,舌头却是蛇的信子一样。 这是龙吗? 关于石狮子、九龙壁的起源,可以告诉我们,不要误以为中国文化是天然土生土长的,即使今天我们非常熟悉,非常中国化的东西,很可能也是外来的、引进的。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一样进行着行之有效的交流,并相互改变着各自的生活。 至于龙形象的起源,却使我想到了整个文明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存在着中国文化是单独起源或是外来的争论。作为中国人,对外来说一般都是排斥的,但是在暂且压下感情因素后,我们至少也可以审视一下是否存在某种外来的可能性。如果说龙形象的起源可以在海外找到更早的版本,或者就是一种证据。当然,在单独起源的情况下,也可能是存在着史前时代的交流;也可能可以求解于荣格所谓的原型,就像曼荼罗图案那样,都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产物,出于共同的心理需要,创造集各种动物之所长的灵兽,具备更大的神通和力量。 除了后巴比伦浮雕之外,亚述人的浅浮雕也以其独特的风格令人印象颇深。此外还有赫梯人的大量文物。这个早已消亡的民族依赖19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重新被人们认识。还有一个年代非常久远的石质日晷,虽然形状不同于我们常见的中国日晷,但原理却是一模一样。 在东方文物博物馆中徜徉,还给我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就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些地方,文明发祥太早了,虽然并称文明古国,但都早于中国至少1000年。比如博物馆中有两尊古巴比伦的石人雕塑,距今近4000年了,已经是那么成熟的作品,充分显示着文明的发达程度,而中国确实还拿不出与之相仿的4000年前的古物。再看卢浮宫里的汉默拉比法典,那也是刻在同样的黑色石材柱子上。与之相比,即使《尚书》中的上古典籍不是出自后人伪造,但在复杂完备的程度上,也不能不承认尚有不如。 东方文物博物馆里还有一个“碑铭档案馆”,其中保存了75,000件碑文拓片,这些古代文字是公元前2700年的产物,不过这部分似乎不对公众开放。 东方文物博物馆是晚至1974年才对外开放的,而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最早落成的主体部分则是一座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外墙风格的大楼。人们提及考古博物馆,通常是指它。 在这座大楼入口的厅堂里,是一尊巨大的古代雕塑,一位神祗双手抓着一只野兽的后腿,雕刻拙朴而有神。左侧的展室中收藏一批享有盛名的石棺,这是19世纪末期在黎巴嫩西顿的一处王室墓地中挖掘出来的。最著名的是所谓的亚历山大石棺。这个石棺外雕刻有气韵生动,气势恢宏的希腊与波斯战争和猎狮场面,其雕刻是那样的精湛出众,以至于挖掘之初人们甚至怀疑它就是亚历山大的棺椁,但是实际上更可能是一位当地王子的。另外还有一具石棺,四周雕刻有十八名表情哀伤、姿态各异的女子,分别站在一座希腊爱奥尼亚式神殿的柱子间,因而被称为哭泣女子石棺。此外,还有人形的埃及石棺,这是一位古代埃及将军的灵柩,他的木乃伊也在博物馆中展出。 不过最那我感到惊奇的是其中一具相对没有什么装饰的房屋状石棺。乍看之下,它简直就像是一座歇山式的中国古代建筑,屋檐上有类似于鸱尾、脊兽形状的装饰物,有滴水。甚至基座也几分像须弥座,至少是有莲瓣一样的装饰。可以说,除了没有斗拱之外,这具石棺的外观和中国古代建筑看不出太大的区别。石棺是公元前6世纪所建的。当然,这种样式的建筑在古代希腊建筑中也有。因为只要使用屋瓦,鸱尾脊兽这样的装饰就会从实际需要中产生演变出来。关键是象瓦片这样的东西,是不同文明各自发明的吗?中国的瓦片据说是周人首先使用的,不知道西方的瓦片是什么时候开始采用的,它们会是来自一个源头吗? 西顿石棺 老楼的右侧展出了一系列的雕塑作品,从波斯统治期间一直到希腊、罗马时代的作品,大部分挖掘自安纳托利亚。君士坦丁堡是罗马的东都,这里的古代雕塑和在罗马的博物馆里看到的,也毫不逊色。男人的肌肉中蕴藏着力量,女人的皮肤上透露出柔嫩,姿态一律都是生动活泼的,绝对没有呆板的,完全是人对自己的赞美。还有那些几可乱真的衣襟褶皱,竟然能把石头化为这样柔软。就雕塑而言,中国几乎可以说是不可比拟的,中国雕塑本来就是佛教造像的产物,而佛教造像又是希腊化影响的结果。中国的美术走的是抽象的道路,不是写实的,而是写意,所以在雕塑上受到了限制。 很象米开朗基罗的奴隶 在老楼之外,后来又新建了辅楼来收藏其他大量文物。一楼是古代安纳托利亚人的文物。二楼是关于伊斯坦布尔世纪变迁的展览。三楼是包括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晚期和弗吉尼亚时期的一些小件文物,其中一部分来自古代特洛伊。四楼是来自塞浦路斯、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的文物,按照年代顺序展示安纳托利亚及其邻近地区的文明。由于时间的关系,到这里已经无暇细看了,只能是快速地转一转,各种各样的文物令人目不暇接,实在是蔚为大观。印象较深的有一段拜占庭帝国用来封锁金角湾的铁链,因为它让人想起中国古代铁锁横江的故事,“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伊斯坦布尔这个千年古都,也堪寄一番吊古的情思。 博物馆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陶瓷博物馆,这座建筑本是皇宫的一部分,系由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建造的,正立面为伊斯兰风格的拱券柱廊,墙面上镶嵌有花纹精美的瓷砖。室内收藏着12—19世纪的塞尔柱和奥斯曼瓷砖和陶瓷。花纹繁复的瓷砖颇能体现伊斯兰的装饰艺术风格。 小亚细亚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西临希腊,南望埃及,东连美索不达米亚,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各种各样的文明在这里交汇,而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因此也汇聚着不同文明的珍贵遗存,到伊斯坦布尔来,除去那些举世闻名的教堂和清真寺,考古博物馆绝对应当一看。只可惜我们的时间少,不能细看。 其实我对早期的陶器也很感兴趣,因为陶器几乎是所有文明都在使用的,它们的形状纹饰肯定蕴藏着文明发源的密码。这座博物馆也收藏有大量的陶器,不过只能做惊鸿一瞥就离去了。 更多图片在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myblog/article/article_reader.php?blog_id=49fabab2010009xh41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