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旗山车站前的世界

[游记]旗山车站前的世界

2008-05-22    sina.com.cn

老车站依旧用钢篷支撑,在两棵火焰树的伴护下,矗立于街头的空地上。只是风吹日晒着,披在八角锥顶的旧帆布变得污秽,徒增了站房的沧桑。
下车后,我和所有车辆一样,必须沿着老车站,绕一个小弯,才能进入蕃薯寮街,现今的中山路。老车站犹如一个失去功能的进水阀,挡在街口。企盼当地繁荣发展的人,当然视老车站为肿瘤,坚决要拆除。于是,在各地忙着保护旧车站时,老旧的站房木门上,被挂上了反对保存的布条。
老车站一无是处吗?再度远从台北来拜访时,还真担心消失了。旁边著名的当归鸭肉,不断地飘送香味。一时竟有错觉,老车站远比那香味还容易飘散,随时会倾圮。
日治时代,小镇为了运送日益重要的蔗糖,兴建了车站。作家林清玄、画家林崇汉等一票率性的老友,孩提时代遂有下车尿尿、再跑步追赶火车的甘美经验。这条旗尾线主要从美浓到九曲堂,那是全岛最长的小火车支线。九曲堂再通往高雄大港,这样由遥远的内山到海边,意义自是大不凡。于是,因日治时代的蔗糖,继而光复后的香蕉产业,整个旗山市街的繁荣发展一直持续。殊料,时隔一个世纪,被视为当年繁荣窗口的车站,如今却沦为地方发展的绊脚石。
过了鸭肉店,石块砌成的拱形走廊尚残存着。早年,不同的老街往往会依据当年的地理环境,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内涵本地化。旗山东边是地标旗尾山,玉山山脉最南边的小山,周遭山陵多砂岩石块。1898年时,日本官厅在此的主事者,企图因地制宜规划一条充满艺术又具有本地风味的街道。建筑工人从山上运下石块,再渡过楠梓仙溪。接着,砌成石墩用的方形石材,或者更悉心地打造成拱券样式所需的规格,堆叠敷泥,形成台湾独特的石头亭仔脚景观。
这些架构亭仔脚的石墩、石拱,表面也未铺上任何水泥或其他砖饰,完全保持暗灰的粗犷原色。若只是待在石拱柱下凝神,仿佛进入欧洲某一城镇。论及台湾老街之风貌,当以此最为异国情境了。
可惜,当年沿着中山路迤逦而北,展现异域风貌的石柱街景,10年前为了拓宽街道,多半拆除。如今只剩下一小段,散落于复新街和中山路交会的十字路口。但这一小段,总有许多幽暗历史的可能,凝固在石块里面,浮荡于廊柱间,继续让旅人流连。
尽管大片石柱石拱不再,当年大商行建造的红砖三层楼洋行,依然比邻在中山路上,抖擞地以巴洛克式立面造型,两面对峙。在现代化的商业冲击下,努力保持着当年蕃薯寮老街的古意繁荣。这一长串风景,大概过了太平桥就出现。
太平桥的桥头造型,不甚稀奇,但总保有一小桥该有之典雅,足供人想象早年桥下溪水潺潺而过之清澈。但如今没人在乎了,只晓得这儿有一鸭蛋刺特产,紧邻臭水沟旁。
桥一过,就属天后宫庙后的一排美食小吃摊,最受游客宠爱。第一次去是午后时分,有一家那时才出来摆摊的臭豆腐,排了一长串人龙。猜想一定是这儿的著名美食。果然,没多久,便在电视台看到介绍。
那天电视笼统介绍的美食里,还包括往前,过了农会老建筑后,一个接近传统市场的枝仔冰城。这冰城建筑庸俗,仿佛现今百货公司的那种光鲜外貌,说不上什么特色。但冰品制作的历史悠久,却是闻名全台。可能赚了一定的钱财,才有如今超出一个小镇吃冰规模之宏大建筑。
这些美食的罗列,常让旅人忽略了街景之繁荣风貌,还有周遭的建筑景观。初次去时,还拜访了面向旗尾山的洪家祖厝。此一老式三合院,占地广阔,舞榭、假山、亭池等等,颇有中式林园之典雅,院内祖传宝物也不少。只可惜有一回被观光客偷走了某古物,日后就大门深锁,跟整个旗山隔离了。纵使我远从台北来,套了地方耆老之交情,仍不得其门而入。
老街之西,出现一座和旗山车站一样有着哥特式风格的天主堂。正面的两侧各有一座厚重的角塔,且各自以三角墙、圆拱形、高窗及繁复的线条搭配,壮观、宏伟、庄严……啊,这些我在观察美好大建筑时竭尽所能想避开的形容词,放在此,竟都适合了。
更有趣的是,它隐身于矮小巷弄间。在一条巷口堆积着木柴的窄巷,有老妪蹲在门口洗衣,我狐疑地走进。询问时,她抬头看我,漠然指着眼前耸起的暗灰色教堂。旅游指南书不知从哪里抄写这样的话,“巷弄严重阻碍教堂发展,实为一大缺憾”,各家版本皆如是抄袭。我却不以为然。其屈居于贫穷巷弄,而不似一般教堂之位居地理要津,反而更显得亲和。
我到此一小镇,原先以为自己要拜访的就是老车站、天主堂这一二著名的建筑地标,并且,享受鸭蛋刺、臭豆腐等美食,这些老街旅行的必然风物。所幸,旅行结束后发现,自己最想再去探望的,反而是三个老朋友。
第一个老朋友在延平一路洪家祖厝旁,夫妇俩买了祖厝分割出来的一间百年红砖房,开了家小吃店,街前立了一幅白底黑字毛笔书写的“鲁肉饭”招牌。旁人看到招牌,或误以为店家在办丧事,老板却毫不忌讳。原来,男主人是个画家,平时酷爱挥毫,且专门画人像。小吃店里挂满了他的画作,青春少女、严谨的老祖父、黥面的泰雅族老妇……仿佛都还活着,澄澈地看着小吃店里人来人去,人间浮世绘之面貌。
第二个老朋友在传统市场的入口,贩售着各种药草。遇到他时,当天的药草有茄冬、何首乌、腰枳草和金钱薄荷等等,仿佛一间小小的流动药草店。我念了几个识得的药草名,跟他谈了一些药草之浅见。老人家仿佛遇到知音,也顾不得卖,忘情地跟我畅谈起采集药草的甘苦。他就住在附近的山区,到处是刺竹林和裸土的贫瘠环境,很难想象这些药草如何存活。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dc97b60100058k.html32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