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马尾绣刺绣艺术活化石

[游记]马尾绣刺绣艺术活化石

2008-05-22    sina.com.cn

传统绝活重现生机

水族马尾绣独有的、濒临失传的民间传统工艺,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文化部将其列为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这项民间传统绝活正在逐步重现生机。

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水族马尾绣艺术之乡”称号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水族人口占全镇人口的99,当地水族女子从小就开始学刺绣。

该镇姑引村40多岁的水族妇女石美英告诉记者,马尾绣背带在水族生活礼仪中具有特殊意义,水族妹子出嫁后,生育第一个孩子时,马尾绣背带以及马尾绣银佛童帽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是外婆(或舅母)探视新生儿的必备礼物。而且水族妹子只有在出嫁后生育第一个孩子时,母子才能享受此殊荣。此后,该女子不管生育多少个孩子,娘家都不会再送马尾绣背带,先前送的马尾绣背带便一直背孩子们长大成人(背带完成使命后如果还完好结实,就会成为该户人家的“子孙背带”)。一般来说,每个水族妹子一生中只能接受娘家送的一条马尾绣背带,就算改嫁再生孩子,娘家都不会再送背带。

这种传统的主要原因是马尾绣背带制作工序繁杂、价格昂贵、经久耐用,娘家人希望自家女儿婚姻稳固,家庭幸福美满。

石美英说,她从6岁起就开始学马尾绣刺绣手艺,家里珍藏着两条至今有20多年时间的崭新的马尾绣背带,其中一条是她婆婆出嫁的嫁妆,用来背她丈夫长大的,另一条是她出嫁时父母给的嫁妆。

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板告村是水族马尾绣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马尾绣工艺品远近闻名。当地女孩子从小就跟长辈学习马尾绣制作技艺,一般10来岁起就可以单独完成小型工艺品的制作。从小就跟母亲及奶奶学马尾绣工艺的板告村水族妇女宋水仙通过借鉴、研究古老的马尾绣精品,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设计,创作出了一批精美独特的马尾绣工艺品,成为远近闻名的马尾绣艺人。她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在县城开了一家“水仙马尾绣民族工艺品经营部”。目前,她正在筹办一个专门介绍马尾绣的网站,希望通过互联网,把水族马尾绣推向世界,让古老的民族文化得以保持和发扬。

2006年9月5日,由省委省政府在贵阳隆重举办了2006开磷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总决赛。决赛场上,来自三都县三洞乡板告村43岁的优秀水族民间女艺人韦桃花带着她精心设计制作的马尾绣一举夺得“贵州名匠”特等奖。省领导和有关专家亲自为她颁发了奖状及奖金,并希望她带领家乡的水族同胞姐妹将马尾绣绝活传承下去。

之后,从来没有经商经历的韦桃花初次尝到了以手艺挣钱的甜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鼓励下,她将家从边远的山村搬到三都县城,把比赛获得5万元的奖金作为本金,开了一家“马尾绣民族工艺品经营部”。

记者在三都县城韦桃花经营的简单而又朴素的店铺里看到,墙上挂满了各种样式的水族马尾绣服饰,大多是她亲自绣制的各种图案,有鸳鸯、梅花、鱼儿、凤凰,就连她做的鞋垫,也被她赋予了深刻的水族人文内涵。这时,不少来自广东、北京及香港等地的游客正在挑选马尾绣工艺品,客人见到挂在门口的马尾,简直不敢相信店里的艺术品是出自她的手,出自这条神奇的马尾。看着她从马尾上取下两根马尾,用手慢慢地搓成了一条细细的绣线,飞针走线。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难以相信满屋的艺术珍品出自这个普通朴实、没有文化的水族农家妇女之手。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edba801000abp.html34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