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马尾船政游记游记

[游记]马尾船政游记游记

2008-07-22    163.com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马尾船政游记(图)游记

(详见相册)

马尾造船厂建于1866年12月23日,是我国晚清洋务运动产生的第一家机器造船厂,时任总理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力排阻力,改革旧制,大胆引进欧洲先进的造船技术、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聘请法国人日意格为船政正监督,任用洋人传授造船、造机技艺。1869年,造出了我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 1871年,诞生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1882年,制造了我国最大吨位铁肋木壳兵船;1889年制造出我国第一艘钢壳网甲军舰。从建厂至1907年,马尾船政经历了从跟洋人学造木壳蒸汽兵轮到1875年辞退外籍技师,自行设计建造舰船,实现了自主建造木壳—铁木合构—钢制舰船的质的转变,共制造出大小船 40余艘,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造船最多的造船厂,也是当时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辛亥革命后,马尾船政改为福州船政局,又创设了飞机制造工程处。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的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等中国年轻科技人员,经一年多努力,于1919年8月,制造成功了中国第一架“甲型一号”双翼水上飞机(1910年法国的费勃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机的起降问题,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此后又造出了双座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 17架飞机,并培养了我国自己的飞行员。这使福州船政不仅是舰船的发祥地,还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

略论马尾船政文化

同治五年(1866年),清廷在福建闽江口的马尾设船政局,创办船政学堂,史称马尾船政局或福州船政局。这是中国近代船政之始,自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翻开中国近代史,民族灾难深重。帝国主义以坚船利炮敲开了清廷闭关自守的大门,迫使其 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海权日衰,国将不国,有识之士纷纷奋起图强。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主张“师敌之长技而制敌”。魏源受林则徐委托编撰的《海国图志》进一步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提出了制造船械、聘请夷人、设水师科等设想。闽浙总督左宗棠深受他们的影响,决心实践“师夷制夷”以自强。他认为,“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同治五年(1866年)6月,左宗棠上《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折中写道:“臣愚以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左宗棠全集》书牍卷七)为此,他决心整理水师,在马尾设局造船,培养人才。7月14日,同治皇帝准奏,以“实系当今应办急务”令其办理。10月,左宗棠奏请江西巡抚沈葆桢担任船政大臣,总理船政。11月,左宗棠又奏请开设求是堂艺局。自此,中国近代船政就在东南一隅的福州诞生了。

马尾船政的辉煌历史

马尾船政局在中国近代海军史、工业史、教育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首先,它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左宗棠的初衷之一是要整顿水师。船政造船,主要造的是军舰,武装海军;同时制炮,生产鱼雷,也是为了武装海军。船政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造船和驾驶人才,也都是为造舰和海军服务。因此,船政被誉为“中国海防设军之始,亦即海军铸才之基”,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它培养了许许多多的海军军官和军事技术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达1100多名,占中国近代海军同类人员的60%,其中包括中日甲午海战英烈邓世昌、林永升等一大批爱国英才。

其次,它一度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船舶工业中心。马尾船政是当时在中国乃至远东规模最大、设备最为齐全的船舶工业基地,从1868年开始制造“万年清”号,到1907年止,共造船44艘,总吨位5755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2%。造船技术也不断更新,从木壳船到铁胁船,又到铁甲船。造船工业是当时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并且带动了上下游工业的发展,也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员和产业工人。

再次,它开办了中国近代最早引进西方教育模式的近代技术型学堂。马尾船政学堂采用法国教育体制,把船舶工程学校与海军学校合二为一,是一所按技术分设专业的近代高等院校。前学堂学制造,采用法国军港士官学校的科目训练;后学堂学驾驶,采用英国海军的培养方法训练。在此后的40多年里,船政学堂共毕业学生510名(连同民国初期毕业的共629名),选送出国留学生四批及零星派出共111人,很多人后来都成为我国科技力量的主要骨干。

又次,它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船政局通过派遣学生留学的方式,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是引进了西方的应用技术,也就是所谓“西艺”,迅速地提高了科技和工艺水平。二是引进西方的政治、经济、法律思想,突破了“中学西用”的框框,引进了触动“中学”的“西政”观念。三是将中国文化介绍到国外去,陈季同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在清政府驻法、德等国使馆工作多年,写了许多介绍中国现状和中国文学的法文作品,如《中国人自画像》、《中国戏剧》、《吾国》等,还用法文写了一本以中国问题为题材的喜剧《英雄的爱》,在法国文坛上享有盛名,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马尾船政的特定含义

“船”是水上运输工具。“政”,辞海的解释主要有三,一曰政治;二曰事务,如校政、家政;三曰主其事者,如学政、盐政。“船政”的一般含义,从字面上理解,一是有关船舶方面(主要是造船、航运、港务、监督)管理事务的统称;二是主其事者,船政也可理解为和学政、盐政一样的主其事者。但从马尾船政的实际情况看,它主要指的是掌理船舶事务的行政机构。从遗留的文物中可以看到,船政衙门上方竖匾写的是“船政”二字,刻的公章是“总理船政关防”,船政石制界碑刻的是“船政官界”。第一任总理船政大臣是官居一品的沈葆桢。船政大臣有权直接向皇帝具奏。这些都说明,船政是当时清政府的官署,是一个高规格的专门掌理船舶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

然而,仅从这些层面理解马尾船政又是不够的。首先,缔造者本来用意就不光是造船,船政一开办就有造船、办学和整理水师三重任务。其次,从船政创办的情况看,一是地域性很强,地在马尾,而且船政衙门有一定的处置权,更像个官办特区;二是造船、办学、水师三位一体,是个由造船系列工厂、船政前后学堂等办学机构和福建水师构成的一个近代海军系统。再次,从船政实践的结果看,其社会影响已远远超过了造船和办学,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对中国近代化进程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马尾船政的内涵是深刻而丰富的,它是一个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又是一个有一定独立处置权的政治经济实体,还是一个军事工业和培养海军的基地,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最早引进西方教育模式的教育机构之一。

马尾船政文化的内涵

概括起来,马尾船政文化就是船政历史人物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化成就和政治、精神成果。它包括以下内容:一为物质层面的成果,如船政的各项成就、船政遗迹、与船政有关的各种文物等;二是政治层面的成果,如船政组织体系、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教育模式及其成效等;三为精神层面的成果,如船政组织者、参与者的思想观念、道德风范、宗教信仰、学术成果和社会影响等。

这里又有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是马尾船政是指特定的历史时期,还是有它的延续性?有的学者认为就是特指清代末期,从1866年创办船政到1907年清廷下令“暂行停办”为止,共41年。这样一来,就把马尾船政文化在民国以后的沿革和发展,包括改称为福州船政局后在海军建设和航空工业上的重大影响排除在外,这恐怕是于情理上说不通的。二是马尾船政文化是否包括所有船政历史上的人和事。有的学者认为船政文化包括方方面面,有好有坏,有盛有衰;有的则认为船政文化是好的方面,是先进的。我认为,观察事物要看本质,看主流,对马尾船政文化也是这样。上述马尾船政的“成就”、“成果”就是它好的方面,主流的东西。

转自:http://daijun888999.blog.163.com/blog/static/4705843720083171720748/51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