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登鼓山 |
[游记]登鼓山 |
2008-05-22 sina.com.cn |
登鼓山 2005-11-19 20:51:46 大中小 今天的天气不错,来福州几天的时间里第一次见到明媚的阳光,我决定去登鼓山。上网查了一些关于鼓山景区的一些资料,买了一张福州交通旅游图后,我只身一人出发了。换乘了一次公交车,经过了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到达了鼓山脚下--鼓山下院。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立有“天演论”作者严复雕像的广场,而后是景区的正门。进入景区是不需要门票的,只要你有时间,谁都可以来。从下院登鼓山有三条途径:一是乘车沿盘山公路直达涌泉寺前的停车场;二是乘坐空中缆车到达鼓山十八景区,长达1000米;三是沿长度达3.5公里、有2000多级台阶的石阶古道登山。由于是周六,人很多,在闵山第一亭稍做停留,我随着如潮的人流沿古道拾阶而上。 古道石阶很陡,走起来很累,我有点后悔穿着皮鞋登山。幸好每隔500米就有一亭供游人休息。沿途风景很美,两侧光滑的石壁上不时出现古人的题词。走走停停,几经周转,我忽略参观十八景区的美景,直接来到了鼓山风景的中心--涌泉寺。 涌泉寺居闽刹之冠,建在海拔455米的山腰处,面临香炉峰,背枕白云峰。宋咸平二年(999年)正式赐额"白云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赐名"涌泉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钦笔御颁"涌泉寺"泥金匾额。涌泉寺分别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两度毁于大火,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建,到清代又几次修建后,于1983年重修至今,如今的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整座佛寺有大小殿堂25座,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三大殿堂为主体、依着山势层层上升、构成完整的古代建筑组群。 天王殿正中一位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佛,殿内香烟缭绕,善男信女们在虔诚日烧香。我不拜佛,因为佛在我心中。佛的两侧是清代福建按察使王廷珍写的一幅对联,上联是"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樾信心时,用何物供养?"下联是"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很耐人寻味。 殿内两厢是四大天王,据说他们是佛教寺院内东西南北四面天的保卫者。四大天王职责合成象征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75fbe5010000na.html23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