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5月27日鼓山涌泉寺游记

[游记]5月27日鼓山涌泉寺游记

2007-07-19    sohu.com

几个周末都在上课,早有出去走走的意思了。闻说鼓山涌泉寺门票要涨价,就想着要来一个告别游。小时候常去的地方,犯不着花那么多钱去看。正好周六下午有空,就带着一家人去了。

鼓山在福州市东南部,海拔925米,离市区不到十公里。想想福州人真是有福,这么近就可以爬山。背山向海,这就是福州的优势吧。鼓山的名称来自一个传说,据说山巅有巨石如鼓,每逢风雨大作就颠簸激荡有声。反正我是没听过的。

涌泉寺位于鼓山山腰,海拔四百五十米。前临香炉峰,背枕白云峰,风景秀美,为福州五大禅寺之首。涌泉寺建筑构思独特,建在山峰的颌处,所处的地据说为“燕窝穴”,使得寺院藏而不露。从山下上来,不论你是步行、乘车,还是坐缆车,都看不到寺院。我们乘缆车(带着小孩,偷懒一下)上山。到了十八景,但没进去。沿路直走到寺前,也没见到寺。确实不愧“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说。穿过盘山公路,才看到售票点。门票还是没涨,三元一张,让儿子买了三张。这才发觉不是以往的路。以前是乘车从公路来到停车场,从山门进来。现在则是从鼓涌派出所的后面进来。看来,没有多少人从公路上来。要不乘缆车,要不就是从古道而上。总之是从十八景方向过来。初次来鼓山,才十岁吧?一转眼成了大腹便便的中年人了。

转一段涌泉寺的介绍:

据清代黄任《鼓山志》记载,涌泉寺“其先为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填潭建寺,最初名“国师馆”。后因寺前有罗汉泉,泉水涌出地面,于后梁乾化五年(915年)改称为涌泉寺。宋咸平二年(999年),真宗赐额“鼓山白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 1407年) ,明成祖赐名“涌泉寺”。永乐六年 (1408年)及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两次毁于火,寺内建筑所剩无几。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 至天启七年( 1627年)间重建。清顺治、康熙年间又经修缮扩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敕赐御书“涌泉寺”匾额。至今高悬寺门上方。

原来寺门口的那个匾是韦小宝的把兄弟写的。

寺前两侧的一对陶瓷千佛塔号称涌泉三宝之一。此对塔烧制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快一千年了。“立于东者名“庄严劫千佛宝塔”,立于西者名“贤劫千佛宝塔”。各高6.83米,座径1.2米,木构八角九层楼阁形式,每座塔壁均塑有1038尊佛像,八角塔檐上另有四方佛72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枚。这两座陶塔国内罕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让儿子在塔前留了个影。高中时,我来鼓山,也曾在这里留过影。

“寺内藏经阁,保存明以来佛经雕版万方,成为涌泉寺的第二大宝。藏经阁内存有明版《南藏》、《北藏》、清版《龙藏》等,计20346册。还有用“贝多罗”树叶制成的巴利文南传佛经七种和历代高僧大德刺血书写的经书657册,此为涌泉寺的第三宝。”这两宝就不得见了。

涌泉寺还有“三铁”。一是大雄宝殿内三圣像前安放着的一张铁丝木供桌,据说遇火不燃,入水不腐,遇阴则潮。我们去时,法师正在做法事,所以没拍成。

二是方丈室前的三株千年铁树,别处铁树罕见开花,惟这三株年年开花,灵气独钟,雌树黄花如绒球,雄树花型似绒塔。没敢进方丈室,所以没看到。

三是寺僧斋堂香积厨中,有一口大铁锅,口径达1.67米,深0.80米,煮一次饭需放5包大米,1吨水,可供千人食用,是世上罕见的“大锅饭”。这个倒是找到了,其实是四口锅。让儿子在一边拍了张照片。估计把他放进去洗个澡也没问题。据说煮饭时,锅底会沉结一层锅粑,酥香可口,是涌泉寺的特产之一,这个就没口福消受了。倒是寺门口在卖素饼,以前倒是吃过,和厦门的馅饼相类似。

出来后,走回十八景,乘缆车下山。 

转自:http://huangzhaoqing.blog.sohu.com/48309118.html33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