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徐州汉墓图片游记 领略神奇的汉代地下宫殿 |
[游记]徐州汉墓图片游记 领略神奇的汉代地下宫殿 |
2008-03-03 17xie.com |
徐州,古称彭城,因帝尧曾封彭祖于大彭山下建大彭氏国而得名。 汉墓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创了“因山为陵”葬制的先河,以楚王山汉墓、 狮子山汉墓为代表,都有巨大的天井,反映了竖穴墓向横穴墓过渡时期的特征。楚元王刘 交陵墓室已出现石砌拱券顶。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的发展,以驼蓝山汉墓、北洞 山汉墓为代表。这一阶段的楚王墓,墓葬的形制和结结构更贴近地面建筑。第三阶段,墓 葬中绝大多数墓室中,出现了“木构瓦顶”的“明器式”建筑。以龟山汉墓、东洞山汉墓 为代表。第四阶段,主要墓室中仍然构筑“明器式”建筑,同时又出现了建筑明器和穹隆 顶等结构,进一步模仿建筑物形象。以南洞山汉墓、卧牛山汉墓为代表。第五阶段,出现 石室墓、砖石墓、画像石墓(画像石墓始于西汉末,盛于东汉)。墓室顶起券,形制更趋 向于仿阳间住宅。以拉犁山汉墓、土山汉墓为代表。 2004/1/24 10:00 。(可从彭城广场乘37路,下车后比较近) 道、墓室,以壶门相连,为“同茔异穴”葬制。 仰,头向相同的并葬方式,反映了夫妻生前xx生活的一般形式。 思想。而且在后墓室部分可以看出,是楚王先于王后下葬,王后下葬后,从王后墓室又打 通一壶门到楚王墓室,“开门寻夫”。 龟山汉墓的一些数据非常值得回味,甬道宽仅1米余,壁面凿痕精细、平整,打磨光滑,长 度51.2米,是目前国内已发掘汉墓中最长的以座。甬道中心线由外到内仅误差5mm,精确度 为万分之一。两甬道的水平误差为8mm,精确度为七千分之一。它们之间的夹角为20分,底 部由东向西呈百分之五的坡度。墓葬方向十分精确,为正东西向。甬道的底部两边开凿有 宽、深各为10cm左右的排水槽,并与墓室中的排水槽相连,构成整个墓葬的排水系统。甬 道内以塞石封堵,由26块重达6~7吨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且塞石间接缝隙严密。 ,但这里没有金银财宝,请你们可怜可怜我吧。 过的。虽然楚王自称没有财宝,但从附近一个陪葬墓的物品就可以看出墓中肯定有不少东 西。 牵着牛鼻子拖拉塞石。后来楚王甬道的塞石是请工程兵钻眼,塞螺丝,然后拉塞石出来。 楚王的身份是由流落民间的一枚银制龟形印章确认的,上面有刘注二字。 龟山汉墓门票 上一主题:新年又放新卫星——评所谓的“DNA”计算机 下一主题:古埃及国宝背后的故事
|
转自:http://www.17xie.com/m/bbs/threads.php?gid=6&fid=32&tid=3078150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