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转帖闽西古镇游——长汀、培田、四堡、永定游记 |
[游记]转帖闽西古镇游——长汀、培田、四堡、永定游记 |
2007-10-06 everywhere.com.cn |
-- [转帖]闽西古镇游——长汀、培田、四堡、永定游记 实不其实这个旅行已经结束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游记也早就完成了,只是一直在空忙着些什么,没有时间发上来。现在补一补,来得及吧~由于字比较多,看官您还耐心点哦~呵呵。。。。 长汀篇: 十月一日,上午六点,我,莺和黄准时到达,在候车厅里互相看见彼此的大背包还有兴奋的神情,都觉得很有意思,我说这是三只乌龟的倾巢出动。 车子在六点十分准时离开车站,往长汀直奔而去。由于没有单独行动且坐过长途汽车的我,十分有兴趣的观察了车内的一切。车子是有带卫生间的,这让我很奇怪,我问莺那些排泄的DD装哪里?她白我,说当然在车底下了,难道还能边走边漏?顿时一阵反胃,仿佛自己坐在一个硕大的粪坑上面……呕。车内有卫生间虽然十分方便,但味道却很难以忍受。车乘人员尽管几次喷了香水,却混合成了另一种古怪的味道……超级恶心……再呕。 一路上的风景并没有细看,出厦门前给长汀的人联系了一下,之后就开始睡觉听歌看片和聊天。片子是好多年前的老片《东方不败》,只是年岁太长我已经忘记了内容和对白,再看的时候反倒有不少精彩。有句台词说:“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恩怨,人就是江湖,你要怎么退出江湖”。确实如此。 车子经过了许多地方,在醒的时候看路边的广告或者收费站,只记得了几个,漳州,龙岩,上杭,朋口,最后是长汀。 中午11点左右方才到达长汀。长汀的天气十分晴朗,甚至是热得意外。一下车,找到了接我们的人,不会有陌生的感觉。接我们的人是同事的朋友的朋友,是黎姓的男生,年纪大约与我们相仿,但有一股自在的老成。他引我们上了一辆三轮车,与车主说清了地方,便说我们先行,他随后就到,我们点头,待他去了才想起来忘记问我们该去哪个地方——幸好车主知道。 踩车子的是个中年的妇女,皮肤黝黑,大约是因为三个人太沉,她踩得很吃力,也很慢。让我们很过意不去,几次想让她下车我们自己踩。但也有好处,慢行里我们可以提前浏览了长汀的主要街道——征兆街。这条街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热闹,几乎所有日常里所能想到的店铺都能在这个街上寻到,人也很多。第二印象则是:很吵。摩托车,汽车乱鸣喇叭,没有交通次序,还有卫生也十分脏乱,到处都是垃圾和随手丢弃的废弃物。 但这就是乡下吧,我们这样想。 旅馆在西客站,离我们下车的地方很远,车主踩得十分辛苦,我们要给她水她有不肯收下,只说车费已经付过,水也自己有带,不必不必。真的很厚道。 旅馆是小黎朋友家开的,私人旅馆,环境还不错,房间挺干净,两张床,有电视,风扇,卫生间,热水器,要开空调还另外收费。但总的说起来很不错了,我们都觉得满意。何况费用也算合理,加上空调费也才60。而且我可以和莺分摊,黄就只好自己承担了。 旅馆在长汀的街道上不少,其实可以随便都找得到的。价格一般也都在20-80之间不等,看环境和设施不同。 小黎拉了一帮男孩子来一起玩和带路,十分周到。中午饭他们领了我们去一家排挡吃,他们点的菜,我们只要求些特色菜,他们于是都点了特色菜来,有白斩河田鸡,芋饺,薯粉珍珠丸、鸡杂汤、河鱼等等。吃得很饱,口味并吃不出相差于厦门的其他味道,只是东西做法不一样。席间,他们介绍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例如喝酒的名堂。玩色子的花样。这个色子他们还当场教了我们一些,只是规矩太多让我们觉得眼花,也不知这花样出现了为什么就要轮上自己被罚或喝酒或吃东西的。但却很有意思,一来二往的竟也熟识的仿佛认识多年。 吃过中午饭后,跟着走了小街巷,参观天后宫,那里供奉的是妈祖娘娘,我不大明白他们那里不是沿海为什么也拜妈祖,但是那些少年也说不清。小巷子里有很多破旧的老房子,都是砖木结构的,沿街的都改成了店铺,铺子的主人仿佛不那么认真的做生意,也不招呼,只笑着看人来人去,一派自在。有些房子的门框上挂着个镜子,觉得奇怪,后来那些少年说老房子翻修时候才会挂上去,是和风水有关系的。 去了福音医院。那是革命时期的医院,一些重量级的革命前辈都到过那里,例如毛主席等。纪念馆里的介绍没有细看,我有兴趣的是整个房子的布局和色调,看起来很古旧,最有意思的是其院落的后门,有个对联写在墙上,是“耐心调养,勿乱吐痰”,这两句话相去甚远,让我们觉得很有意思。 之后,少年们带我们爬他们那里有名气的卧龙山。其实山不高,但因长久里缺少运动,也让我们大气直喘,几次都坐下了不想再动。但想着来一趟着实不容易,无论如何也要登上山顶看看。长汀是个很信奉佛教的地方,从这个山里的庙宇能看出来。山下,半山,山顶都有不同的庙宇,大的小的功德碑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善男信女的名字。 我尤其喜欢地藏菩萨,他的大悲心让我很感动。那副对联怎么写的我忘记了,大体意思是说“到地狱里再没有可渡的鬼魂,我才愿意成佛”。于是朝他拜了几拜。当然,有庙宇里的菩萨是都要拜的,我求的都是GG的平安。在寺庙里看见一些经文,感觉很受用。 下了山后,两腿已经有些发颤了。但还有最主要的老城墙还没有看见。所以立刻赶到老城墙边。之前查阅的资料里都介绍到那段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城墙,据说目前仅存千米。本来是十分十分期待看见这段充满历史沧桑的城墙的,不料却因其身在闹市间,又得不到好的保护,改动了不少而大失所望。尤其是其底的那河水,实在是很脏,水质非常不好。不知道当地的政府有没意思到要加紧保护呢?否则真的很糟蹋。 长汀城总共有四个老城门,东西南北各一个,我们只看到了其中三个,还有一个没有见到,想来也是处境不佳。 当晚,少年们都有各自的事情,小黎和另一个男孩说要喝喜酒去,于是我们自己顺着路走到下午他们提到过的老街,他们说那里很小吃。但我们走了许多路,也没见到几家,实在饿了,就见到什么希奇的就坐下来吃什么。吃了薯饼——不咋地,大约是口味不太适应。这是一种用白薯粉做成的很薄的饼,软而Q,但味道很淡。还吃了一小笼包子,皮偏硬了。正在犹豫该往哪里去时,小黎他们打来电话寻我们了,之后碰了头,又由着他们领到老街的更深处,吃到了非常鲜美的鱼氽,就是把鱼切块,炸后经过其他工序做成的汤,鱼肉很滑,汤也很鲜~这是我到长汀后吃到最好的小吃了。 之后便休息下了。房间里由于都很方便,所以我们也很习惯。当晚睡得还可以,只是还是有些吵,摩托车的声音很刺耳。 连城培田 十月二日 培田篇 清早起床洗刷完毕,到西客站吃早餐。早餐很特别,稀饭配油条,还有豆腐萝卜汤。萝卜汤很好喝,豆腐也很好吃,而且很便宜,三人吃得饱饱了居然才花了不到4块。吃饱后立即赶往车站,买了下一站的票——连城。 因为班次和我们的时间没有算准,所以在车站等了近两个钟头才启程离开长汀。在车站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欲望再出去逛了,长汀真的太吵,太脏,虽然人都挺好。 从长汀到连城的路程需要花费3个小时左右,是巴士一样的车,中途还会拉客,很挤,不太舒服。 到达连城后,才刚下车,立刻围拥上来一群人问要不要车要不要住宿要不要什么什么,把我们吓了一跳,好不容易挤出重围,发觉有一个三轮车的阿伯粘上了黄,我们坐他的车,末了请他离开,他却不肯,不断的介绍该去哪里哪里,弄的我们二女生十分火大。 旅馆本来是请人预定了的,可是前台的居然完全不知情,报的价实在超过我们的预算,于是决定自己找地方住。从车站出来就有许多旅馆宾馆可以选择,价格都可以谈,先看过房间满意后再砍,一般都能得到比较合适的价格。我们选了附近新开的一家宾馆,看过房间后觉得还不错,虽然地方不大,但很干净,离车站也很近。于是决定住下来,要了两个单人房,我和莺一间,黄自己一间,合起来是170。 安顿好后我们到对面的小店里吃午饭,店里的人很有意思,我们和她讨价还价的让她郁闷得要命。最后20元解决了午餐问题,稍做休息便立刻前往此行最大目的地——培田。 连城的主要景点其是古镇,而是很有名气的冠在山,整个连城也因为此山而得到相对较好的开发和治理,从街道的卫生环境以及店铺的商业化都可以窥见一斑。这与长汀的脏乱形成很大的对比,长汀可惜了好的资源。 从连城到培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坐车都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我们到老车站问了一下,了解到班次不多,而且时间太短,担心等我们出来以后都没有车子回来了,于是放弃了坐班车,准备包车前往。在路边站了很久,我们只看到了三辆的士——只能证明当地的摩托车实在太多,所以的士就完全没有营运的优势存在了。好不容易拦到了一辆,谈妥了价格后便一路直奔培田。 在看到大路边培田的广告后,竟然还有近二十分钟的路程,完全是小路,曲曲弯弯的绕来绕去,就仿佛养在深闺的女子一般,叫我十分好奇并且充满期待。 前往培田的途中下了场不大不小的雨,并没有什么影响,反倒多了一些氤氲的气息。当培田终于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落泪的冲动,那仿佛是千百回梦里所找寻的家,那样的牌坊,那样的祠堂,还有山下一大片正绿的发嫩的水稻,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就不紧不慢的穿过村庄,有客家的妈妈在水边洗衣服,没有抬头看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家家门口都有个小小的院落,有的还挖了池塘,塘里种了荷花。不是花开的季节,却凭添着别样的感觉。鸭子和鸡成群的路过,也不怕生。竹篱笆随意的隔起来小地,就种些家常的青菜或者水果。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微微湿润着,古老的房子错落的在烟雨中看客来客往。 原本打算自己到处走走看看的,却碰上了当地的一位六十来岁的吴老伯,自动来做我们的向导。培田是个吴姓村,最大的宅子正是这吴老伯的家,也就是大夫第。那宅子果然很大,据说有六千多平方,一共有九个厅堂,厅堂间又有天井,共有十八个天井,俗称九厅十八井。老伯对此十分骄傲,他说这就是武侍卫盖起来的,武侍卫是村里官职最高的。想想啊,一个武侍卫就能盖起这样的大宅,实在是很可观了,难怪当时的人无论如何也要考中科举。而武侍卫的牌坊就是村口看见的“恩荣”牌坊。 进了院子,见一些石狮子和石摆设都倒在地上,觉得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村人不满当地管理者假期里的营利不与村民分享而做的抗议举动。进到屋内,又感受到另一种大气,雕梁画栋龙凤齐舞,连瓦当上也都是吉祥的图案。正厅地板极平坦又极宽敞,乍一看像花岗岩石头,但又觉得不太可能有这么大的石板,老伯说那是用白糖蜂蜜糯米和土造的,坚实牢固,经了多年依然平整,而表面看上去真的像石头一样,踩着也不觉得是其他。真的很神奇!又觉得很奢侈。大夫第里有许多牌匾,每块都有长远的来历,值得细看,可惜老伯带路有点快,转了一下大夫第后就从偏门离开,直接到了都因府,那里原本也是很大的宅院,可惜96年的时候一场大火烧得只剩一些断壁残垣,如今成为晒谷场,村人在那里分谷子,晒谷子。只能从地面上一大幅用鹅卵石拼成的鹿鹤图想像房屋的豪华了。 转出来时候,老伯熟练的带我们进了一小院,里面正好有表演,木偶写字。表演的人也是一老伯,操纵着一个古代女子的偶人,偶人拿着毛笔在红纸上端正的写着“祝您平安”四个大字,那字墨迹饱满,很端正,比我临摹的还漂亮,不觉叫好。但那字卖得有点贵了,一幅要50大洋,买了也没有什么用处。 之后来到容膝居。那是给村里女子提供学习的地方,就像女子学校一样。我特别留意找到了那面门边的墙,墙上写着四个大字“可谈风月”,十分风雅又透着开放的思想。居里是一位老婆婆在卖剪纸,价格都不贵,而且非常精致,非常有创意。我翻到了一幅荷花出水图,爱不释手,买了下来。婆婆还很热心的打了折,本来十块的卖了我八块。也许还是贵了,但剪纸人据说也是一位婆婆,多么不容易啊! 最后转到的是官厅,那里处处透着一股奢华。窗格上镂空的雕刻,最惊叹的是同一面窗格同一块木板,竟然能正面是字而反面是复杂的花纹,真是巧夺天工!尽管年岁久远都剥落了朱漆,但可以想像当时的繁华和精美。还有房梁上的狮子,栩栩如生,瓦当上的花卉或者龙凤,无处不透着大气和精致。连坐着的木椅子也雕得许多花纹,叫人不忍用力坐下。我选了靠外的位置休息,把自己想像成那时的一个丫头,诶,有这样的房子住下,做丫头也许也是一种幸运呢。 村子里有水渠,水也很清澈,沿街都有些店铺,古朴的靠水而开,像电视剧里那样,一个窗口摆上货品,买的人就在窗边买。可惜去的当天并没有看见店铺的开门营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我们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转完了整个村落的主要建筑,我们给了老伯三十元做酬谢,他也不说什么就装下了。总体来说,培田保护得相当完好,村民也十分热心,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有太多细节值得品味,可惜时间太仓促,也事先不知道可以住在培田,否则应该好好的住上一宿,体验官第里的夜。 四堡篇 十月三日 四堡篇 这天,因台风在沿海登陆导致天气变化,在闽西虽然没有遇到大风,但雨却是有的,幸好也不大,淅淅沥沥的凭添一些韵味。气温于是凉爽下来,不如长汀那日酷热。于是我们铁了心,一定要把行程全部走完,一个都不能少。 上午依然起得很早,在附近吃了特别的早点,豆浆加上连城特色小吃“捆绑”,还有米酒。超级有意思的组合。“捆绑”是用薯粉和好后做一层很薄很薄的皮,就像厦门的春卷皮那样,但是要小一些,然后将十几种料做成的馅裹在里面蒸熟。味道非常好~皮Q馅鲜,我吃得最多,到最后都快撑胀了。豆浆也很纯正,口感极好。米酒是老板娘热情赠送的,原本是交代她要带来卖给我们,不想她却忘记了,只带了一小瓶子来,只好每人用汤匙盛了一些饮个味道,那酒很清透,味道也不错,甜里带点酸,入喉微微有些热。 吃过早点后,回到旅馆联系了二号的那个司机,准备再包他的车前往四堡。旅馆的人也都很热心的指点那里有些什么可看的。不多时,车便到了,于是我们在雨里赶向中国古代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四堡。 四堡离连城算比较近了,大约一小时不到。司机还带上他的儿子,一个八岁大的男孩子,精力充沛得叫我们招架不住。但路上和他乱说乱笑的,竟也十分好过。四堡和培田一样,是个不大的村落藏在九转十八弯的山里。也许是因为天气和时间的缘故,我们到的时候并没有其他游客,问售票的小妹,她说我们是第一批客人呢。她笑的时候很可爱。 进了大门,是一座经过修整的屋宅,庭院里有个半月型的水塘,庭院的地面全部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种了柳树和其他植物,清幽雅致。这其实是一座雕版印刷博物馆,纪录着整个四堡雕版印刷的起源繁荣。主要都是一些资料图片,有一间是展出古物的,我比较喜欢。正厅摆放着古代雕版印刷的工具,还可以自行操作印刷一张带走。这让我们十分感兴趣,看小妹的操作后,其实也不难,于是兴致满满的动手起来。先用蘸满墨汁的大毛刷涂抹要印刷的雕版,接着用棕毛刷将版上的墨汁刷匀,然后取宣纸一张,光滑面朝下放好,用一推杆在纸上轻压轻推,直到在背面也能看见图案后,轻轻揭下,一张墨迹未干的画就完成了,最后在盖个“四堡雕版印刷基地”的大印,大功告成!提供给游人印刷的有两个图案,一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一个是古代美人图。一张也只要两元,又能过过瘾,又能亲手制作,还能带走,实在很划算。 离开四堡博物馆后,我们乘车到离博物馆一公里的马屋,那里有座三百多年的廊桥,玉沙桥。这时,天下起细雨来,我们打着伞在田边的小路行走,于是心神舒畅,脚步轻灵。桥是木板搭成的,还有屋顶,不长,大概也就二三十米左右,但却挺宽敞,走在桥上,人就仿佛回到了某个未知的时代,那时有个打伞的女子曾站在桥头眺望,而桥里有个马棚,有匹正在吃草的马呼哧呼哧的响,可等的人却迟迟不肯出现。 雨还在淅沥的下,田野一片新绿和清新。我贪图这样的美,所以在桥上来来回回的走了几遍。 别了四堡后,就直接到了车站,直下龙岩。这车上又花去了两个多小时。在路上联系了爸爸的学生,与他在车站会合了下,他帮我们买了直下永定的车。这又花了两个多小时。这期间,我们完全没有时间解决中午的肚子问题,于是就这样饿着,到了永定湖坑,联系上爸爸学生所提供的人:林总。他是湖坑土楼景区的领导。于是安排了住所,住福裕楼里。 福裕楼是土楼中五凤楼的代表,由五落楼组成。一楼是公用的浴室,餐厅,卫生间则在院子里。我们的房间都在二楼,上了窄窄的木楼梯,打开木门,就是一个不大的房间,女生的房间比男生房间高半层。房间里有两张简单的木床,一把椅子,一个桌子,一个木箱子,一盏灯,一卷蚊香,一盒火柴,一个镜子,一扇不大的窗开着。仅此而已。但我们却已经十分满足,这样的体验不是谁都有机会啊。 晚饭我们被带到二号餐厅,还没点菜,菜却自己一盘盘的上来,将我们弄得有些糊涂。问了才知道原来是林总点了的。于是放开肚皮大吃起来,还上了一壶米酒,清冽的香气让我们都各自喝足了一大杯还丝毫没有反应。客家的菜味道都很不错,确实有地方特色但口味又很适合。尤其喜欢梅菜扣肉~~吃饱喝足后,结了帐,一桌饭菜70元,其实也不贵。但后被告知我们的一切费用都由林总承担了,让我们意外了一大下。 土楼的夜很快就降临了,由于房间里都没有电视,要看只能到一楼的厅堂里看公用的,我们想到外面走走顺便买水。幸好事先带了手电,这个时候派上用场,土楼外除了门口有盏很小的灯外,几乎没有任何照明工具了。又逢下过雨,鹅卵石的路尤其滑,我们互相扶持着,小心翼翼的穿过几条小路,碰见一户人家,一个孩子正打手电帮我们照路。我们笑了,问他“这里卖水不?”他点头,说卖。然后进屋喊大人。出来的是他父亲,瘦瘦的一个中年男子,和气的笑:“买水?”我们说是,要三瓶。他招我们进屋子,递了三瓶出来。我们正要走,他又喊道:“这个,你们吃不?”“什么?”我好奇,农家里的一切都很亲切和新鲜,我总是跑第一。他打开庭院边的一个小门,一股热气传了出来,夹带着温暖的甜香。我吸鼻子:“哟,好甜的哦。是什么?”他不说话,从那热烤箱里抽出一木抽屉来,上面铺放着许多红色圆圆扁扁的东西,还冒着热气。这是……“柿子饼。”莺一下就反应过来。我惊呼,“原来是这样做的!可以吃一个吗?”我期待的贪心的看着那些柿子饼。男子笑,说可以啊吃看看。我很不客气的挑了一个,放在手心软软温温的,放在鼻子下就能有醉了的感觉,咬一口,哎呀呀,甜呀,香呀,真的从来没吃过这么新鲜刚出炉的柿子饼呢!看我那陶醉的表情,莺也忍不住的抢了去咬了一口,大赞!当下各自买了两斤。 土楼的晚上没有其他消遣,三人围坐打了一会牌才散去,睡下。夜里寂静得连风的声音都听不见。梦里一片安详,还裹着甜柿子的香。 十月四日 清晨起了个大早,在鸟鸣中呼吸冰凉凉的空气,在院子边洗刷,看见一个婆婆赶鸭子出来,然后自己一边傻笑,笑得很甜蜜。 早餐是稀饭加馒头和鸡蛋。馒头好大个呀,吃下去都半饱了,喝了稀饭基本就很饱了,蛋于是我没有吃下去。稍微整理下行装后,带着买来的旅游地图上路了。 出了福裕楼,门口是条不宽的河,河水浑浊,也许是因为连日有雨的关系,但岸边的垃圾又让我有些遗憾。沿河往上走一些,有一条石拱桥,桥边的人家种的花开得正好,河的对岸是体积最小的土楼——如升楼。楼内果然很小,主体以木为结构,围做一个圈,十分紧凑。楼里的人也仿佛习惯了外人的造访,并没有抬头看我们,但楼里的空间多少有些压抑,我们只在庭院里看了看就出来了。 如升楼不远的地方,是观景台。但地势并不够高,只能看到福裕楼全景。对面的远山云雾缭绕,叫人神往。空气里都是湿润的水气,忍不住大口的呼吸,拍拍脸颊,也都是润润的,大约在这里住段时日,还有养颜的作用呢。 下了观景台,我们转到紧邻福裕楼的光裕楼。这是村中最古老的方型土楼了,已经有226年的历史。但我们没有细看,略微转了下便上了石路,往奎聚楼行去了。 奎聚楼有个别名叫猛虎下山。据说是依据山势而建,与环境融为一体,也称做小布达拉宫。这让我十分好奇,究竟是怎样的楼能对得起这样的称号。在门口见,还不觉得如何,待进了门,忽然就有种摄人心魄的气势迎面而来。看那翘起的飞檐,布满青苔的瓦顶,错落得恰到好处的楼层构造,叫人怎能不惊叹!楼也是方型的,却并不呆板,由四落楼围成一个口字,由高到低,中堂处又加了两层阁楼样的建筑,在楼里看楼,竟然有别样的风情和震撼。这实在是我所见的建筑里叫我最激动的了,那是种属于大山才有的气魄和智慧。 之后走了一段路,来到振成楼。这大概是土楼中最有名气的了,还被称做土楼王子。这是座圆形土楼,分内外两圈。内圈较低,两楼层,外圈则多出二楼层。振成楼中西合璧,微微露些海外的气息,例如楼里那圈铁雕花栏杆。还有内外圈不同的构造,内圈砖木结构,而外圈则是土木结构。楼里商业气息很浓,内圈里一楼全部都是商品店,卖些当地的特色和旅游纪念品。但是都不贵,可以买些农家自己做的话梅和玫瑰茄,还有麦芽糖等等,可以稍微侃价。楼里有个戏台一样的建筑,那里的墙壁上有许多墨迹对联,其中就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一字百解”的“带”字。乍一看下并没有什么特别,仔细琢磨了,果然能看出不少门道来。在边上坐着休息时候,正巧遇到一个导游小妹予几个客人介绍那个“带”字,我们蹭了一顿听,深觉有趣。 离振成楼不远的是庆成楼。那里的一楼被改为博物馆,摆放的是村里的历史资料图片和物品。刚进门的时候听见器乐的声音,以为不过是谁放的音响。直到参观完了,来到中厅,才发现那里摆放了许多乐器,原来是有人在表演,但是已经结束了。我微微有些失望,但立刻想到可以自己上去假装一下,留个照片。我坐正中的椅子,面前是个古怪形状的桌子,正纳闷,一个中年男子啪的一下将那桌子翻了个,呀,原来是台扬琴,男子又递来琴杆,我乐得乱弹。那男子不大理睬的坐到一边抽烟去了,我们并没有留意他,我还想他大概不是是在这里泡茶的吧。于是仔细的摆弄扬琴,不想弹了几下觉得有些门道,与莺细细一找,竟找出了音阶来,不熟练的敲了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大大的开心起来。那男子在末了一句,忽然靠上前来,赞道:“你们两还真是聪明,还被你们找出来了!”态度有大大的转变。我们笑。男子掐熄了烟头,说:“来,为你们两个弹奏一曲!”我们欢呼,心里忽然不好意思,原来这才是真正的高人。男子调了调琴,一曲梁祝就那样流淌了出来,在整个土楼里回响。他忽的将琴翻了个个,琴弦朝下,他神态自若的继续弹奏,丝毫没有半点磕碰,让我们惊叹不已。这时我才留意到他身后的一个广告纸上写着:闽西双绝之一李渊福。看来,我们是班门弄斧了,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机缘?男子奏毕,请我们喝茶,聊了一会我们也告辞了。他说“遇到知音了”,让我们觉得汗颜。 之后,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赶着买了票,然后整理行李,吃午饭,告别楼里的小弟,他和他的兄弟都是很乖的孩子。走的时候,才忽然想起来我们住的福裕楼都还没好好的逛逛。我开始有点舍不得离开了,想多留几天。但是不可能。我不属于这样的地方,我终究还要回到充满钢筋高楼汽车尾气的城市里。然后开始向往和土楼的再次重逢。 可是,我却有点不自在了。
|
转自:http://forum.everywhere.com.cn/printpage.asp?BoardID=24&ID=82385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