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客家首府福建长汀

[游记]客家首府福建长汀

2008-05-22    niwota.com

博客

[出行贮备]-客家首府福建长汀 ( 2007-4-3 15:39 )

长汀,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南麓,是沿海省份进入内陆腹地的“黄金通道”,也是一个开放、充满活力和希望、正在快速崛起的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重镇。全县18个乡镇,面积3099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其中汀州城市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已达16万人以上。

长汀是千年古城、客家首府、国家历史名城,人文、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的客家文化、丰富的革命文化,历史、客家、红色文化“三位一体”,创造了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一大批开国元勋深深的革命足迹和动人的革命故事。长汀又是世界客家菜肴诞生地,具有丰富的客家美食文化,被授予“福建美食名城”和“中国客家采之乡”称号。

长汀具有独特、明显的战略区位优势,交通便捷。长汀是福建西大门,承东启西,东连厦漳泉金三角,西接内陆省份。长汀到厦门港350公里,离连城机场79公里,到京九大铁路130公里。

赣龙铁路、龙长高速公路、319国道都在长汀城市规划区内通过;赣龙铁路与京九铁路相接,龙长高速公路与福州、厦门、泉州高速公路相通,西接江西瑞金;始发于龙岩的“海西号”直达北京的特快列车停靠长汀火车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使长汀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与内陆省份“黄金通道”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长汀城,古称汀州城,是福建西部闽赣交界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它依山傍水,巍然耸立于汀江上游万山之中,拥有“龙山白云”、“云骧风月”、“朝斗烟霞”、“苍玉古洞”、“拜相青山”、“霹雳丹灶”、“通济瀑泉”、“宝珠晴岚”等八大景观。六座宋明古桥,犹如六道彩虹飞架江面,显示出“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的壮丽景象。

长汀城始建于唐代,历史悠久。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福州长史唐循中发现在今闽西地域有避役百姓3000多户,遂奏清朝廷增设一州。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获准正式建立汀州。州治初在长汀村(现上杭九州村),后迁东坊口。唐大历四年(769年),汀州刺史陈剑又将州治从东坊口迁至卧龙山南之白石村(现长汀城关),并筑土城一座。宋治平三年(1066年),郡守刘均大规模扩建汀州城,筑土城周长“二百五十四步”,墙基宽三丈,厚一丈,高一丈八尺。长汀县治附于州城外。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郡守杨世芳和长汀知县王邈,围着府城再筑县城一座,使汀州府形成两圈城墙,内圈为汀州府城,外圈为长汀县城。明崇祯九年(1636年),内圈府城拆除,增修外圈城墙,“周长一千二百八十三丈,高二丈二尺,雉二千一百余”,以汀江为界,从东向南绕到西,把半座卧龙山圈进城内,使整个城池前有汀江天堑,后有卧龙山为屏,成为能攻能守的“高城固壁”。现长2500米、高5.75米,宽6.47米的砖砌城墙和广储门(三元阁),朝天门、宝珠门、五通门、惠吉门,为宋、明扩建时的遗址,城内不少建筑仍保留着唐代的风格。

汀州素有“客家首府”之称,穿城而过的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汀江发源于宁化、长汀境内的武夷山南麓,一路奔腾南流,经长汀、武平、上杭、永定、至广东大埔三河坝与梅江汇合为韩江,再经潮州、汕头直扑南海,干流全长285公里。汀江流域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交通闭塞,是避乱族群休养生息的一块宝地。自晋代开始,原居住在中原的客家先民,为避战乱,被迫一次次背井离乡,辗转来到赣闽粤交界的大山区,投入到汀江的怀胞,开基立业,薪火相传,于宋代形成了汉民族中一支独特的民系——客家。客家人依靠勤劳和智慧,创建和促进了汀州繁荣与发展。特别是汀州至广东潮汕水上航道的贯通,直接沟通了闽西山区与广东沿海的商业经贸往来。汀江成闽西的经济大动脉,汀州成为闽粤赣边区最大的物资集地和商贸中心。当时,汀州城内街道纵横,商贾云集,商行、店铺、手工作坊星罗棋布。汀江河道商船往来如织,济川桥码头一片繁忙,水东墟市熙熙攘攘。汀州出现了“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圜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的繁华景象。

随着经济蓬勃发展,汀州文化也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据《临汀志》记载,宋时汀州城不仅建有试院、府学(文庙),还设有10多家规模较大的书院,34座设有族学堂的宗祠家庙,28座佛寺道观和众多供应应考生员、读书学生住宿、学习的会馆。这些风格各一、雄伟壮观的建筑,凸显了汀州作为客家首府人文秀区的鼎盛文风。

自盛唐开始至清末,汀州一直是州、郡、府、路的治所。历史上曾有众多名人来到这里,留下了珍贵的踪迹。唐代名相张九龄年轻时为寻找其弟张九臬而来到汀州,客寓谢公楼,饮醇酒,抒豪情,写下了《题谢公楼》诗,赞叹汀酒的蜜甜醇香;宋代大诗人陆游,在长汀留下了不朽之作《长汀道中作》;世界法医学鼻子——宋慈,曾于宋治定年间任长汀知县,其事业在长汀起步。抗元名将文天祥,在长汀驻节数月,写下了著名诗作《由虔州赴汀州》,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兵起干戈的局势。在明代,与宦官魏忠贤抗政的东林领袖高攀龙、大理学家朱熹、著名文学家宋臣、徐行中等也曾先后到过汀州。清代,《四库全书》撰修大学士纪晓岚,曾任汀州府主考官,在他的名著《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汀州试院两株参天唐柏的神奇故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长汀设立汀州市是“红色闽都”和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叶剑英、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陈丕显、杨成武等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汀州进行过革命活动。街街巷巷都嵌印着他们的足印,家家户户都留下了他们关爱百姓的身影。在这里,建立了赣南、闽西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在这里召开了红四军自井岗山下山后第一次前委会议,制定了创建中央苏区的战略蓝图;在这里设计缝制了我军史上第一套统一的军装,组建了中央苏区第一个红色医院;在这里进行著名的“汀州整编”,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在这里召开了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产生了福建有史以来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福建省苏维埃政府。这里曾经是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福建军区等省级党政军机关驻地,曾经是

转自:http://blog.niwota.com/a/32772446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