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船过欧亚大陆桥

[游记]船过欧亚大陆桥

2007-08-02    tuniu.com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瑞两岸,扼黑海出入之关口,控欧亚交通之要冲,是黑海沿岸国家通往爱琴海、地中海惟一的海上通道,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枢纽。因此,它自古以来就以兵家必争之地而闻名于世。在和平年代,伊斯坦布尔的出名还源于举世闻名的“欧亚大桥”。我沾了当海员的光,20多年来记不清过多少次欧亚大桥了,在白天、在夜里,在炎炎的夏日、在风雪的隆冬,有时是曙光初露,有时日落西山,那凌空飞架、那车水马龙、那霓虹闪烁、那岸的红房子,在不同的时间,就有不同的意境。船从桥下过,让人留连忘返。

每次船过“欧亚大桥”,船长都将具体过桥时间写在餐厅的黑板上,不当班的船员,不论曾过了多少次大桥,还是忍不住大桥的诱惑而出来观看。在大桥高架云天,人显得是那些么的渺小。如果你是在傍晚过桥,美丽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温柔、宁静,海面上来往船只如梭,万盏灯火辉煌,仿佛是天上的银河落入人间。

这里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全年温差不大,冬暖夏凉、风景秀美、气候宜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像一支画笔,只那么轻轻一画就成了一条海峡,给了黑海一个出口。欧亚洲界线也正从海峡而过,把伊斯坦布尔市人为地划分在两个洲里。博斯普鲁斯海峡全长29公里,最窄处仅690米。船行其间,两岸绿树红花掩映着一幢幢18至19世纪建造的小楼交相辉映,幽雅宁静。而14至15世纪的古堡,如对对威武虎踞的雄狮,昂首挺立地守卫着这个美丽的古城。横跨欧亚两洲的钢索大吊桥始建于1968年,是由德、英、土三国的桥梁专家合作设计完成的,1973年10月建成通车。整个宏伟的“欧亚大桥”仅以两根粗90厘米的钢索从两岸高165米的两座桥塔牵引支撑,大桥全长1560米、宽36米,6车道行驶,距水面高度为64米,桥下几十万吨的超级油轮和航空母舰均畅通无阻。大桥呈“门”字型,结构看似十分简洁、轻巧,下面没有一根支柱,上面有横竖密集而又有序的钢架,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大吊桥。大桥犹如一条长虹飞跨欧亚大陆,威武壮观,气势宏伟。如果从空中俯瞰,大桥就像就一根扁担,平空担起欧亚两个大洲。如果当你乘车从桥上驶过,桥正中亚、欧白色分界线清晰可见,只那么一刻,对每个游客来说,都不免万分激动,因为你不是从亚洲开往欧洲,就是从欧洲开往亚洲。我们长年漂泊的海员,更有自己独特的欣赏方式,当船在桥下行驶时,站在船头伸开两臂,让海峡的风穿胸而过,不正是以博大的胸怀一手拎起欧洲,另一手拎起亚洲吗!这种豪迈的气势,还有什么风浪不能战胜,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为了减轻“欧亚大桥”日渐剧增的交通拥挤的压力,1988年7月3日建成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第2座吊桥开始正式通车,大桥总投资为1.25亿美元,加上大桥两侧的公路总投资达到8.87亿美元。这座大桥是以1453年征服拜占庭帝国和君士坦丁堡(即现在的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法蒂赫命名的,所以称“法蒂赫大桥”。桥长1090米、高106米,离水面的高为64米、宽34.4米,整个大桥吊在钢索上。大桥共有8车道,与第一座大吊桥遥遥相望,大桥规模名列世界第六。这座大桥的建成,不仅减轻了伊斯坦布尔市的交通负担,对发展欧、亚两洲的公路交通,促进世界经贸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神使”指点的城市——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市不仅是土耳其最大的海港城市,还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不仅有美丽的山水和迷人的海峡风光,作为历史古城,文化古迹也使游人流连忘返。这里还是世界上清真寺最多、建设最宏伟、最豪华的城市,拥有2000多年来历代王朝的古迹,让世界各地游人一睹为快。

说到这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城市,不能不先提到一个伟大的民族——古希腊,这个民族的人民以其勤劳和智慧,在创造了无比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凭其不平凡的想象力,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据说,公元前658年,古希腊梅加拉的一位国王要建一座新城,命令自己的儿子拜占庭率领一批梅加拉人,遵照“神的使者”的指点,乘船来到今天土耳其的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他们一到,便被这里美丽的景色迷住了。于是依山筑城,并取名拜占庭。这是当地一个经久不衰的神话传说,当然我们是无神论者,不会相信真的有“神使”,就当是一个美丽的杜撰。历经400年的建设,拜占庭成为中东地区的中心城市,商贾如云、寺庙成景,人们安居乐业。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占领了拜占庭,并更名为奥占斯都.安东尼。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的君主士坦丁看到这里易守难攻,既可东进又可西图,于是更名为君士坦丁堡,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由此拉开历兵家必争的序幕。以后5世纪的匈奴人,7、8世纪的阿拉伯人。9世纪的保加利亚人都相继强占过该城。到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将该城焚毁。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东罗马帝国残军在金角湾一役中全部击溃,东罗马灭亡,奥斯曼苏丹在这里建都,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名字一直延用到现在。从那时起,伊斯坦布尔一直是土耳其的首都,直到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才迁都到安卡拉。但伊斯坦布尔仍是土耳其最大的港口和城市,仍保留着众多的古迹。

文化古迹打造的“寺庙之城”和“宫殿之都”

伊斯坦布尔不但是古时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现代经济交通要冲和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有美丽的山水,迷人的海峡风光,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作为历史古城,它的民俗风情,文化古迹定会使游人大饱眼福。尤其是2000多年来,伊斯坦布尔先后作为希腊人、伊朗人、罗马人、土耳其人的政治、文化中心,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对它的影响都很大,留下了众多的寺庙教堂。

东罗马帝国时代,信奉基督教,在这里建有大大小小许多教堂,最大的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其改为清真寺,称阿亚索亚清真寺。据传公元前326年罗马君士坦丁皇帝时代修建的,后几经兴毁。现存的建筑是6世纪查士丁尼皇帝时代修建的。主建筑巨大圆顶直径33米,由107根衬着金叶的大理石基柱支撑着,雕工精细,巍峨壮观。顶上有40扇窗子,内装饰精致富丽,外观宏伟。1935年被辟为博物馆,是保存下来最完整的罗马帝国时代的古建筑物之一。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1616年建成,是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建筑艺术的珍品。可同时容纳3500人作礼拜。大厅气魄雄伟,宽敞明亮,地上铺满绛紫色的土耳其名贵地毯,墙壁上嵌着2.1万块蓝色瓷砖。因该寺有座宣礼塔,所以又称“六塔清真寺”。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清真寺,始建于1470年,曾在地震中被毁,1768年重建。

苏丹拜耶济二世清真寺,建于1501年至1505年。

苏丹苏里曼一世清真寺,建于1557年。

建于1642年的托普卡珀宫,是一座富丽堂皇,恢宏雄伟的皇宫,它保存了奥斯曼时代的建筑风格,同时也吸收了哥特式的建筑特点,是一座东西方合璧的建筑群,前后共有25位苏丹在此居住。现为博物馆,珍藏着各种著名的具有神秘东方色彩的艺术品。

建于1853年的多尔玛巴赫切宫,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海滩上,是填土造地建成的。是奥斯曼帝国的新宫,至今仍然完好。这座白色的大理石宫殿糅合了奥斯曼时代的特点和欧洲建筑的风格,有800个房间,8个大厅。其中的“喜庆厅”是世界著名的厅堂之一,特别突出的是厅内正中悬挂一盏大型枝形水晶吊灯,重达4500公斤,全部用水晶制成,造型美观,有750个灯泡,吊灯齐明后,白光透过水晶下泻,蔚为壮观,而成世界厅堂之最。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发表于 15点42分, 推荐给好友

hourg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6459445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