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行日记之八:八角街即景 |
[游记]西行日记之八:八角街即景 |
2007-07-16 luohe.com.cn |
拉萨这几天的最高温度在27摄氏度上下徘徊,这种好天气,只穿短袖或衬衣就可以出行。几天来,在高原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下,裸露的胳臂开始有脱皮的迹象。但初到西藏的兴奋使我忘记了身处高原的不适,今天的计划是到八角街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一条围绕大昭寺的街道 八角街是拉萨的老城区。对游客来说,来拉萨不到八角街,就好像去北京不到王府井、到上海不去南京路一样。出门前听宾馆的服务员讲,八角街并非以街道形状定名,而是藏语“帕廓”的音译。 大昭寺始建于7世纪中叶,相传是文成公主选定的基址。寺内保存着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等珍贵文物。据了解,7世纪末,大昭寺四周渐渐地建起了许多房屋,供人们歇脚住宿。这就是八角街的雏形。 旅游购物者的乐土 来到大昭寺广场,就被众多的游人、丰富的小商品所吸引。在这里,记者遇见了一位从安徽远道而来做生意的商贩。他似乎对大昭寺周围十分熟悉。他的摊铺主要出售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礼帽。由于花样多,价格适中,生意不错。他出价45元的礼帽,最后15元便买到手。生意成交后他还对我说:“刚发市,就便宜卖给你吧”。 对于旅游者来说,八角街更吸引人的是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在这里,首饰、唐卡、酥油灯等吸引着游客留连忘返,而一些来自内地的工艺品和饰品在这里也同样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在一个纪念品摊位上,两个年轻的外国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没有带翻译,每到一个摊位前都要停下脚步看一看。他们伸出手指,用蹩脚的普通话与摊主还价。其中那个女孩每见到一位藏族老太太都要道上句“扎西德勒!”,讨得老太太们频频向她投来微笑。 独具特色的建筑 走在八角街上,独具特色的居民住宅深深吸引着记者。没有黏土砖,这里的民宅几乎全由石块砌成,而且都不高,显得古老而沉稳。八角街的房子一般都是白色的,只要你能找到一座黄色的两层小楼,那肯定就是著名的“玛吉阿米”酒吧。在这里,不但有精美的绘画、手工艺品等吸引着你,还有酥油茶等饮品以及西式小点可以品尝。更为重要的是“玛吉阿米”是一个很有艺术品位的去处。 八角街上那些纵横交错的巷道也十分特别。巷道宽窄不一。走进这些幽深的巷子,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仿佛是走进了一座建筑迷宫。谁也不能预见这些小径能通向哪里。也许是通往一个院落,也许是连接着另外一条小径。在这里,有时你能听见蹬三轮车的叫卖声,却不知道他身在何处,将要从哪条巷道里走出来。 见到了家乡人 在八角街,记者遇见了老家在许昌的河南老乡,他们一家来拉萨已经好几年了。在他的货摊上,有双汇火腿肠、王守义十三香等地道的家乡货。男主人告诉记者,在八角街做生意的河南人很多,自己一家人也不觉得孤单。 其实,在八角街、在拉萨,甚至在整个西藏,都有故乡人的身影。他们与当地群众和谐共处,一起在世界最高的地方建设着美好家园。他们远在异乡,但他们又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故乡,真心祝愿他们能生活得更好。(王海防) |
转自:http://www.luohe.com.cn/html/xswy/swsb/20060829165583.htm1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