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蚌寺 哲蚌寺也是黄教六大寺院之一,规模比大昭寺要大,是每年7、8月雪顿节时晒佛的地方。寺庙也是依山而建,但感觉要比布宫占地更广。寺庙的一次有小路一条,据说可以逃票直通寺内。不过因为我们的旺师傅很负责地把我们放在了售票口处,直接导致我们逃票企图的失败,于是每人掏了35大元的门票钱。不知道同伴们是不是觉得遗憾,反正凳子是觉得钱花得心安理得,在里面看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心里压力,不管面前经过乐多少个喇嘛。
我们是在从阿里回来之后去的哲蚌寺,那天刚好是藏历初五的日子,惯例的藏民转寺的日子。所以寺里面熙熙攘攘的满是人。沿顺时针方向经过林荫小路和数座殿堂后,就看见了巨大的宗喀巴大师的石刻像,边上还有一个巨型铁架,就是每年晒佛的地方了。不知道是因为哲蚌寺确实大,还是因为大草原上没吃没喝的日子久了点,凳子在哲蚌寺里走得很吃力,几乎走上一个大殿就要休息一下。走马观花中,哲蚌寺中那几段斑驳却依旧鲜明的语录和领袖画像还是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是什么我说不清,也不想说,只是之后想起哲蚌寺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就总是雄伟大殿中夹杂着那些语录和画像。
哲蚌寺内基本上都是可以拍照的,但要交10元、20元不等的费用,各个大殿稍有差异。在主殿里面还有一个小屋,是严禁女子进入的。据说那里是五世达赖修行的地方,里面有用他的鼻血画成的吉祥经书。为什么女子不得入内,凳子没有深究。或者留到下次再去的时候问吧。去哲蚌寺是在10月5日了,离别的伤感开始在凳子的心中蔓延,于是凳子开始固执地拒绝任何形式的完成。
哲蚌寺中最大的收获——我的藏文名字是依西卓玛! 凳子和蚊蚊旅行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吃,而且几乎是不放弃任何能吃到小吃的机会。但凳子却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因吃得名。在快出哲蚌寺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一个在寺里卖炸土豆和凉皮的藏族老人。很当然的,我们各买了一份来吃。坦白讲,味道一般。可是面对四周友善的目光,我们还是当吃到了美味一样的高兴。于是老人也很开心,和我们玩笑说要去北京买藏族凉皮,并给了凳子和蚊蚊一人一个藏族名字。凳子的就是依西卓玛。凳子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名字,因为对那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小昭寺 小昭寺就是现在 ....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