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藏游记(三):大昭寺的迷思 |
[游记]西藏游记(三):大昭寺的迷思 |
2008-06-27 sina.com.cn |
布达拉宫 今晚8点,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又来到拉萨的网吧写当天的博客,心里却一直盘旋着问号,大昭寺前的一幕幕会告诉我们什么?? 上午阳光普照,来到布达拉宫前买票,却只能买到明天的票了,因为布达拉宫为保护环境,每天限额散客500名,于是我们只好在这里多待一天了。布达拉宫前面有个很大的广场,垂柳依依,湖水清澈,草地清幽,风景不错。广场正中有个类似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碑前有两尊解放军入藏的雕塑,很雄伟。广场正中和左右两侧各有一尊美丽的白塔,是宗教标志物,很多藏民在这里抚摸、布施、祈福。布达拉宫两侧都是雪山,山顶的积雪闪闪发光。但来到布达拉宫跟前,才发现不如想像的雄伟。它其实是一座宗教博物馆,类似北京的故宫,而不是拜佛应去的宗教胜地,后者属于大昭寺。 中午暖洋洋的天气,我们买票进入大昭寺内参观,当时人很少。无论从外观,还是内部陈设,乍看上去都很普通,跟内地寺庙没有多少不同。幸好我们遇到几个旅游团,跟在后面听讲解,方才了解到庙内藏着很多历史故事和宗教胜迹,收获不小。像寺内的“镇寺之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是全球所有佛教徒朝圣的终点,据说是最有灵气的,见它如见佛祖本人,原来四川、青海甚至印度等地的信众一路磕长头朝拜就是为了拜它,真是大开眼界。还有保存至今的精美壁画——布达拉宫落成图、大昭寺建设图等,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建设历史和沿革,历经这么多年还保存完好,真让人佩服古代藏民的智慧。寺内外国人非常多,看到他们专心倾听藏族翻译们娴熟流利的英语介绍,让人感叹西藏年轻人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西藏的未来就在他们身上!只是寺内供奉的佛像实在太多,除了中土佛教(显宗)也供奉的释迦牟尼、观音、弥勒佛、无量寿佛等大家熟悉的佛像外,还有藏传佛教(密宗)独有的拉萨三尊、欢喜佛、班禅等,以及西藏的历史人物如法王松赞干布和先后嫁给他的尼泊尔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的塑像。一般藏民是逢佛像便拜,并敬奉酥油茶和布施。想到基督教只有耶稣一个偶像,我不由得陷入思考:单神崇拜和多神崇拜,谁更站得住脚呢? 晚上7点半,大昭寺内有喇嘛集体念经。藏族信众们也在6、7点开始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的转经活动,有内、中、外三个转经圈,外面是寺外的步行街,里面是大昭寺内,都拿着转经筒一遍遍顺时针走动绕圈,口中念念有词。我们混杂在信众队伍中,看着黑压压的人群,他们木然的动作和眼神,对他们而言这只是个惯常的仪式。出来后又看到那些磕长头的人群,似乎永远在那里磕着没有尽头的头,不知疲倦。同伴悄悄问我:“你说他们那么虔诚,可生活依旧那么贫穷落后,佛祖真的给他们带来幸福了吗??”我无言以对,只说“这是一种信仰吧”。其实,这也是我心中的困惑,关于宗教的意义,这是个大命题…… 西藏的天气真是一日三变。刚才还是大太阳,眨眼间就飘起了雪花,气温骤降,大家缩回室内;过了两个小时,太阳竟又出来了,又是暖洋洋的天气;直到7点左右天开始黑,太阳下去了,又颇有点寒冷。爬到大昭寺顶楼——三楼,视野很开阔,附近的布达拉宫和药王山、红山等有名的雪山,以及热闹的步行街和八角街风光都尽收眼底,是拍照的好地方。但也许海拔太高,加上当时下雪寒冷和劳累,我竟突然感到心慌胸闷气促,赶紧坐下休息,一边提醒自己坦然面对,不要慌张,,,好在不久就恢复了,着实虚惊一场:)看来对抗高原反应身体不适的诀窍就在于放松心情、乐观面对,不能紧张焦虑,否则心理因素会加重之。其实生活中其他事情不也都是如此吗?呵呵。走在寺外的八角街上,地摊、大喇叭的叫卖声。。。。就在大昭寺外一门之隔,商业气氛也如此浓厚了。说实话,虽然大家都说拉萨是“圣地”,在这里能感觉与大自然的最为贴近,和神圣的感觉,可我在这里并没感受到多少圣洁,而是被现代商业逐渐腐蚀的一个小城。内地很多寺庙和宗教胜地也大同小异,像少林寺、九华山等,都已“单纯神圣不再”,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e1b66010006a3.html29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