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藏地游记(三)——布达拉宫(上) |
[游记]藏地游记(三)——布达拉宫(上) |
2007-07-19 sina.com.cn |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布达拉宫,西藏政府采取了限制参观人数、限时开放和凭预购证购买正式参观门票的措施,而且据说下一步还将计划不再对游客开放,也许以后到布达拉宫参观的游客只能在展厅里看照片、听讲解了。预购证通常需要提前一天办理,否则有可能会因此而打乱行程的预订计划。 以前布达拉宫的参观路线是从前门进入,从后山离开的,也许是出于保护 的考虑,现在已经改成了从后山进入,参观后沿原路返回。购买门票后,我们 沿后山一路上行来到一处叫做德阳厦的7层楼宇前,导游告诉我们:德阳厦是 达赖喇嘛的寝宫,以前,每每遇到重大节日或者法事活动,都要在它前面的小 型广场上举行盛大而隆重的藏戏表演,而达赖喇嘛会在他寝宫的窗前观赏,我 们对布达拉宫的探知也就从这里开始。 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做一个深呼吸,让心尽量地平静下来,然后缓缓抬起脚步,踏着那些已经被无数双或尊贵、或贫贱、或伟大、或平凡的脚烙上了深深岁月印痕的木梯拾级而上,走进那些幽深的屋宇和回廊,也走进布达拉宫那悠远的历史和传说。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而建。由于王权和领土的纷争不断,最初的宫殿已在战火中毁坏,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布达拉宫如此宏伟的规模是在公元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重建的基础上经过后来历代达赖喇嘛的增扩建后形成的,一度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中心。宫殿主楼13层,高116米,东西绵长360米,海拔3700多米,是世界上当之无愧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她依布达拉山建造,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自山脚向上直达山顶,殿内院墙重叠、回廊曲折、上下错落、前后参差,整座宫殿同山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无论远观还是近望,都给人以高高耸立、壮观巍峨的大气厚重之感。站在山上,整个拉萨城一览无余,拉萨河、八廓街、色拉寺、哲蚌寺,以及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尽收眼底,更显布达拉宫的王者之气。 布达拉宫的外墙利用了当地特有的一种植物拌和粘土砌筑而成,厚达2~3米,导游告诉我们,这样既能大幅度减轻建筑本身的重量,而且还能很好地保证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流通,是藏族人民建筑艺术智慧的又一结晶。外墙的墙面上装饰了具有浓重藏传佛教色彩的鎏金铜饰。根据外墙的颜色,宫殿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白宫是达赖喇嘛日常生活起居和处理政治事务的地方,红宫则用来供奉佛像、举行宗教仪式和安放达赖灵塔。分布于红宫屋顶的金顶群从东至西分别由九世、八世、主供佛殿、七世、十世、五世和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七座金顶组成,金顶的位置与灵塔、主殿上下呼应,用铜质鎏金瓦铺成,上面有宝瓶、共命鸟、鳄头、经幢等鎏金装饰,整个金顶高低错落,连成一体,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金碧辉煌、尉为壮观。 布达拉宫是一座佛教艺术的圣殿,供奉着不计其数的佛像,大的高达数米,小的拇指一般,形态逼真、美轮美奂,让人驻足面前、不愿离去,在他们的莲花座前,是堆积如山的哈达、各式各样的钱币、常年不灭的酥油灯,还有那些来自不同地方的祈福的目光。这些极具艺术价值的佛像中,许多都价值连城,而最为珍贵的莫过于布达拉宫的镇宫之宝——一尊天然形成的木质菩萨像,传说,当年,藏王为了寻找她,派使臣遍寻海内外不得,忽一日,在佛教的起源地古印度,使臣发现在一株菩提树的周围,聚集了大象、孔雀等珍禽异兽围树周徘徊,遂在菩提树里发现了这尊世间独一无二的珍品。 本人相关游记链接请点击:游走西藏(专辑) 印象马来西亚(上) 印象马来西亚(下) 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脚印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d1e3fb0100056t2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