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藏之行之布达拉宫

[游记]西藏之行之布达拉宫

2007-07-21    sina.com.cn

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来西藏不到布达拉宫估计会后悔一辈子吧。其实就像他们说的,布达拉宫就是这样的景点:不去就会后悔一辈子,去了一样会后悔一辈子。来之前就听很多到过西藏的人说,在拉萨,你就算是有钱也不一定能进得去布达拉宫,因为它每天发放给散客的门票实在是有限,我们去的时候还正好赶上五一旅游旺季,所以票很难买,我甚至都已经要放弃这个景点了,即使这个五一是它最后作为100块门票发售的几天,五一之后这里的门票要上调至300块。

那天晚上来火车站接我们的是一个台湾人,是我们同学朋友的朋友,他在西藏待了五六年了,我们问他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他说他一离开这里就会想念这里的蓝天和空气,即使拉萨也有太多太多不讨人喜欢的东西。哦,我想我现在可能会理解他的感受了,因为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就是那片湛蓝的天空。我们由于要找包车的师傅办剩下几个人的边防证,所以得以夜游拉萨,我也是在晚上第一次见到了布达拉宫雄伟的身姿,即使我跟她擦身而过,我仍然会怀疑,我看到的是真实的吗?她就像是一个女神,端庄却又威严,与这座城市保持着一个信仰的距离。我们在车上讨论着找藏族人买票的事情,说是手续费要两三百,又说曾经有老外花了五百多买票。听得我是目瞪口呆,心里想说我彻底放弃吧。

布达拉宫的门票购买方法很奇怪,你需要第一天中午十二点拿着身份证去后门的售票点领取一张写着你生日的换购券,那上面还标有一个时间,后来我因为这个事件差点没累死在布达拉宫里,后来才弄清楚这个时间对散客是没什么约束作用的,是针对旅游团的咚咚。拿到兑换券之后,第二天凭借这张兑换券和身份证进入布达拉宫,在爬的想死的时候,你会来到宫殿的入口处,在这里用兑换券和一张百元大钞换取正式的门票,然后你才真正来到了布达拉宫。

虽然我放弃了,但是双宏却是十分坚持,我们也就决定第二天来碰碰运气,如果可以的话就买,实在不行也强求不了。第二天,为了等洗澡超级慢的阿威同学,我们十二点多才到售票处,一条蜿蜒的长队横在眼前,好多的老外,我们开始排队,每天发售的散客兑换券有五百张,而这条长龙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数目,所以希望就在眼前,果然,我们利用两张别人的身份证顺利拿到了兑换券。哈哈~藏族人果然对汉族人的长相不敏感,不然我们两个早就被识破了=
=

第二天中午在藏族茶馆吃完咖喱饭,我们来到了布达拉宫,“雄伟”是无法完全形容布达拉宫的,她简直就像是一个神,而我们都是普通的凡人,除了尊敬,你很难产生别的态度和情感。经过安检,我们终于进入了布宫。盘旋而上的台阶让我们气喘如牛,特别是双宏告诉我如果不在那张兑换券上标注的时间之前去换票,我们的兑换券可能就作废了,这下好了,完全没什么心思欣赏沿路的风景,一路狂飚到换票处,我的衣服已经快全湿了,真的要死了!后来才知道这个规定不适用于散客!NND!累死老娘了!不过既然都上来了就算了,两腿酸软地去换了票,可以进去了。

布宫里面是不能拍照的。里面的导游由于要赶时间都讲解的非常简略,逛了一圈知道的东西并不多,特别是对我这种并不相信只是尊敬的人来说,这个地方并不是非常吸引我。在里面转悠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出口,双宏说里面太漂亮了,没有看够,还想进去,后来也真的跑进去了,但是不久就被一个腿脚不便的大爷给抓出来了。双宏跟那里的工作人员理论,说凭什么不让她进去,刚才都有四个外国小孩进去了,人家就说,那我把那四个小孩抓出来。双宏的脾气也上来了,互相吵了起来,还出来了两个类似解放军之类的人物,搞得气氛很僵。说实话,我对这个状况感到非常莫名其妙。双宏想再看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毕竟她对寺庙很感兴趣,但是管理员不让她进去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有规定啊,如果谁都可以在出来之后再进去那还不乱套了?!为什么双宏就不理解呢?何况还是在这么神圣的地方!状况僵持了一段时间,以双宏的落败而告终。劝了好久这位姐姐的表情才稍微明亮一点。=
=

布达拉宫的厕所很有特点,非常高,蹲在里面腿都直哆嗦= =

两个小时,我们的布宫之旅结束了,还不至于让我后悔,这是藏族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一种信仰的体现。那种端坐在酥油灯后面的尊尊佛像的确会让你的心灵在一瞬间呈现空灵的状态。

附:布达拉宫简介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

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布达拉宫在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进行了全面的修建。

传说这座辉煌的宫殿缘起于公元七世纪,当时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公元1645年。以后历代达赖又相继进行过扩建,于是布达拉宫就成了今天规模。

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这是布达拉宫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受。其外观有13层,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为达赖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组成。在红宫前还有一片白色的墙面为晒佛台,这是每当佛教节庆之日,用以悬挂大幅佛像的地方。

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到布达拉宫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总是不计其数。他们一般由山脚无字石碑起,经曲折石铺斜坡路,直至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并由此通过厚达4米的宫墙隧道进入大殿。

在半山腰上,有一处约1600平方米的平台,这是历代达赖观赏歌舞的场所,名为“德阳厦”。由此扶梯而上经达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有史料记载,自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以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起,达赖转世都须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册封,并由驻藏大臣为其主持坐床,亲政等仪式。此处就是历代达赖兴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

红宫是达赖的灵塔殿及各类佛堂。共有灵塔8座,其中五世达赖的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据记载仅镶包这一灵塔所用的黄金就达11.9万两之多,并且经过处理的达赖遗体就保存在塔体内。西大殿是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它是红宫内最大的宫殿。殿内除干隆御赐“涌莲初地”匾额外,还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赐大型锦绣幔帐一对,为布达拉宫内的稀世珍品。传说康熙皇帝为了织造这对幔,曾专门建造了工场,并费工一年才得以织成。从西大殿上楼经画廊就到了曲结竹普(即松赞干布修法洞),这座公元七世纪的建筑是布达拉宫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里面保存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红宫内的最高宫殿名叫萨松朗杰(意为胜三界),其中供奉清干隆皇帝画像和“万岁”牌位。大约自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起,各世达赖每年藏历正月初三凌晨都要来此向皇帝牌位朝拜,以此表明他们对皇帝的臣属关系。

今天,人们眼中的布达拉宫,不论是它石木交错的建筑方式,还是从宫殿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都能感受到它的独特性。它似乎总能让到过这里的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统一花岗石的墙身;木制屋顶及窗檐的外挑起翘设计;全部的铜瓦鎏金装饰,以及由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这一切完美配合使整座宫殿显得富丽堂皇。大殿内的壁画亦算是布达拉宫内一道别致风景,在这堪称巨型绘画艺术长廊内,既记载有西藏佛教发展历史,又有五世达赖生平,文成公主进藏过程,还有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等等,说它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毫不为过。

独特的布达拉宫同时又是神圣的。因为每当提及它时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西藏。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地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徵。

1994年12月初,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9251c0010009fa63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