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拉萨(布达拉宫及拉萨市貌) |
[游记]拉萨(布达拉宫及拉萨市貌) |
2008-05-22 sina.com.cn |
位于青藏高原拉萨市的红山上。气势磅礴的宫殿式寺院古建筑群,是信教群众的朝佛圣地。布达拉宫殿宇叠砌,巍峨耸峙,红宫白宫,鳞次栉比,金顶高耸入云,壮丽辉煌,是中国古代高层建筑成功的范例,是世界上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布达拉宫曾是西藏地方政权政治、经济、宗教活动中心。这里珍藏着大量珍贵文物、雕塑、壁画、经典以及用金箔、珠玉镶嵌的五世、七世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8座灵塔。布达拉宫是世界屋脊的艺术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布达拉宫整个建筑群分四个部分,即:白宫、红宫;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印经院和为达赖服务的作坊、马厩;宫墙、宫堡、宫门;宫后面的龙王潭、龙王宫及大象房。主体建筑东西宽360余米,南北长140米,建筑面积达9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41公倾。最高佛堂处海拔3767.19 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建筑群。 布达拉宫为木石结构,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东西两翼,主楼累计13层,高117.19米,几十里外清晰可见。它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庙宇基石深入到山石之中,石墙与山岩融为一体,似山石中自然生长一样。它采用了依山就势,由点而面、面高为体的空间组合手法,使建筑层次栉比,有主有次,重点突出,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具有韵律和节奏感,并赋有将人们导向神秘世界的艺术感染力。 走进布达拉宫,如同走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宫中雕柱林立,长廊交错,色泽浓艳,富丽堂皇,宫殿、寺宇与灵塔融于一体,并吸收汉地及印度、尼泊尔寺庙的建筑特色,形成独具一格的藏族建筑风格。 红宫是布达拉宫的中心建筑,由八座达赖喇嘛灵塔殿和各类佛堂组成。 灵塔殿的屋顶均以鎏金铜瓦覆盖,称金顶。金顶是汉藏建筑艺术的结合,四角鏊突,兽吻飞檐,风铃悬空,十分别致。屋脊饰以镀神鸟和塔式宝瓶,一排排晃亮的经幢,在蓝空中浮光跃金,有的经幢是用清朝皇帝所赐黄金建造。 八座灵塔殿内分别供奉着八位达赖喇嘛的灵塔,他们是五世达赖罗桑嘉措、七世达赖噶桑嘉措、八世达赖强自嘉措、九世达赖隆朵嘉措、十世达赖楚臣嘉措、十一世达赖凯珠嘉措、十二世达赖成烈嘉措、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于甭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被“解送”北京的途中,逝世于青海海滨。另说在解送途中舍弃名位,周游各地,后死于五台山。由于六世达赖卒地不明,遗体无影,故布达拉宫没有修建他的灵塔。 这八座灵塔,形制相同,均以金皮包裹,上嵌珠玉珍宝。但规模不一,其中以五世和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最为华丽。 五世达赖的灵塔是宫中最早最大的金塔。始建于1690年,竣工于1693年,高14.85米,分塔座、塔瓶和塔顶三部分,灵塔内葬有五世达赖的肉身。灵塔共用纯金3724公斤包裹,所镶各种珍贵的金钢钻石、红绿宝石、翠玉、珍珠、玛瑙等奇珍异宝1.5万多颗,价值是黄金10倍以上。殿内有粗壮的方形木柱,上承托大斗和双层十字斗拱,梁头号斗拱沥粉措花,堂内悬挂着丝绸的幢幡、华盖,地面遍铺华责的毛织毯。塔前供奉着金灯、金水碗、明清瓷器、各式法器等供器。 十三世达赖灵塔及灵塔殿建于1934——1936年,是宫内建筑最晚、价值最高的一座灵塔。塔高14米,据《十三世达赖灵塔移交清册》记载,塔身用纯金118870两,灵塔上镶嵌着大量钻石、珍珠、松耳石、珊瑚、玛瑙等珠宝翠玉用金丝串缀而成。殿内的壁画绘有十三世达赖一世的主要活动,1908年赴京朝见慈禧太后和光续皇帝的画面放在显要位置。 西大殿红宫是最大的宫殿。建筑面积680平方米,一些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此举行。殿内有48根方形木柱,上有精美的雕刻。殿内斗拱、梁枋绘有彩画和木雕镂空佛像、木雕木象、神马、神狮等图花纹,色彩鲜艳,雕技精湛。殿内悬挂着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皇帝御赐的“涌莲初地”匾额。 门楣上部、殿堂四周及内院回廓绘有壁画,记述达赖五世一生的事迹,其中将1652年进京觐见顺治皇帝为五世达赖建造的驻锡之所。二楼画廓还有一套描绘当年修建红宫时情景的壁画,另外还有反映赛马、射箭、摔跤等情景的画面。西大殿四周有南佛堂(仁增拉康)、北佛堂(拉康增)、东佛堂(郎仁拉康)等配殿。 萨松朗杰(意为胜三界),是红宫最高宫殿。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79年)。殿内供奉七世达赖请来的康熙皇帝长生禄位,上面为藏、汉、满、蒙四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成岁”九个金字,还供奉着一幅由八世达赖请来的乾隆皇帝画像,以后历世达赖生逢藏年初一和皇帝生日,都到此朝拜。殿内藏有乾隆后期刻印的100多函满文《甘珠尔》经,为国内罕起见。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13b9001000aps.html2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