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布达拉宫 |
[游记]布达拉宫 |
2007-09-14 hexun.com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后门鸟瞰 布达拉宫门前广场鸟瞰 布达拉宫左前方鸟瞰 布达拉宫夜景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措那湖 布达拉宫印象 今天的安排是游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吃过早餐,八点多导游来接我们。其实拉萨市不大,那座令人向往,矗立在高山之巅,闻名世界的古老宫殿,很快就耸立在我们的眼前。 昨晚九点多开始下雨,细细密密的,一直没停。湿润的空气中有一丝凉意,车子停在布达拉宫侧面的一条街上,等导游联系门票。眼前大多数是汉人,也有外国人,穿藏袍的藏族人手拿转经筒,口中念念有声,沿着他们(她们)心中的路,心无旁骛,在雨中转着、念着、走着,有的夫妇两人还牵着一只白色的卷毛小洋狗。 导游说门票难求,已经炒到了一千元一张。因为布达拉宫限定游客人数,旅行社很难分到足够的门票,我们的门票是导游不知通过什么关系搞到的一张某发改委介绍十人前来参观的介绍信,拿着介绍信进去再买门票,一再叮嘱我们拼起来的十个人是一个单位的,千万不能说是来旅游的散客,否则,这张介绍信作废,我们就进不了布达拉宫。为了等这张介绍信我们等了将近两个小时。导游为了节约一个人数没有陪我们进去,跟在其他旅游团后面,一鳞半爪听了一点导游的讲解。所有进布达拉宫的游客只能停留一小时,超时要扣导游的导游证。 很难说我对布达拉宫有什么感受,因为里里外外匆匆一瞥实在是没有看清什么。不管怎样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它里面的稀世珍宝,文化典籍,宗教藏品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站在布达拉宫脚下的花园里,仰视着这座壁立山巅的雄伟宫殿,我在想从哪儿上去呢?七弯八拐,经过几道关卡和类似机场的安检,终于踏上一条宽宽的坡道。可惜我没有拍照下来,我要拍照的时候,同伴竭力反对,说光秃秃的坡道和围墙有什么好照的!其实正是这条横放着的V字形坡道解读出它非同凡响的风格,也是它带着我们爬上布达拉宫。爬完它进到一个门头,是更陡直的一段,在这块地的侧边屋里是售票处,拿出介绍信和一千元钱,购得十张门票,分发到每个人的手里。 我不知道藏胞进布达拉宫是否和我们一样要100元一张门票和介绍信,在游客中有衣衫褴褛,神情卑微胆怯的藏族同胞,他们拜佛、烧香、施钱、添酥油。一个年轻的妇女身上背一个面黄肌瘦的孩子也一路烧香拜佛施钱,他们施的钱不多,几角或一元。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信教的藏民,我想他们的内心一定是圣洁而宁静的。宫殿的神龛或佛像的玻璃罩里面有信徒施与的各国钱币,甚至民国时期的都有。 买了门票之后,拐弯,上楼,光线昏暗,房间众多,通道众多,但我们只能按照规定的线路走。踩在巨木修建的楼梯上,环顾四周,千年古宅,不免阴气森森。文成公主当年住进这座新建的宫殿里,恐怕不会想到她的汉族同胞在一千多年后来瞻仰她的故居吧? 不知道拐了几道拐,出来之后是一块平整空阔的禾场,禾场四周是藏族装饰风格的房子,站在禾场上只能看到头顶的蓝天,看不到城外的景色。穿过禾场,沿着我们来的正前方,上一条笔陡的抚摸得发亮的铜皮包的木楼梯,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高度。这是唯一通向宫殿核心的通道吗?爬在这样的楼梯上,我在想这是防备的需要还是藏族的建筑风格? 拐弯,在外面看到两只铜铸的怪兽,旁边标示着禁止拍照。上楼,又进到黑乎乎的室内,这个高度的房间里供奉和珍藏着佛教和藏族的稀世珍宝和文化典籍,历代喇嘛的灵塔。这是宫殿的核心,也是最高层。房间都是木质结构,回环往复,不知所以。进到这一层一律禁止拍照。随着游人在富丽堂皇的佛堂、灵坛、灵塔前走过,瞻仰佛教和藏族的文化遗迹,奇珍异宝,感受一个民族的文明进程和辉煌灿烂,心底生出无限敬意和感慨! 从西门出来,又是宫墙、坡道。即使站在布达拉宫金顶也看不到四周的城外景色,因为金顶周围都是房子,只有在上布达拉宫和下布达拉宫的时候,站在坡道,拉萨城才尽收眼底。这座高原古城被群山环抱,雨后的白云铺展卷曲,堆在天边,山头云雾缭绕,城市静卧在白云和群山的怀抱,药王山上的布达拉宫虎踞龙盘,雄视天下。
|
转自:http://hbhslhf.blog.hexun.com/12711856_d.html2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